02书屋 > 炮灰原配找上岛,禁欲首长宠疯了 > 第47章:老家收到回信

第47章:老家收到回信


王淑芬还有些怯懦,“我这也没多少文化,我来搞记录,能行吗?”

  她就上过扫盲班,字倒是会写,但就怕自己做的不好。

  “能。”

  林玉书肯定的点头,“这些都是我们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记录下来,日后说不准有机会搞批量化发展。

  远的不说,咱们岛上很是缺鸡苗。”

  林玉书没有明说的是,她打探过贺场长的口风,往后农场要往规模化方向发展,各种养殖场也会建立起来。

  王淑芬有这手艺,不愁日后找不到工作。

  “这倒是。”

  她们俩上渔村找了那么多次,连收购站都去问过了,岛上几乎没有购买鸡苗的渠道。

  当下也不允许做生意,那叫投机倒把,想买鸡苗要么等,要么找关系上外地运回来。

  林玉书又跟王淑芬细说了些记录数据的要求,临走前,王淑芬已经重新找回了自信。

  “妹子,你就放心吧,孵鸡苗这事儿就交给我,你地里的活儿我也能顺便帮忙照看下,别的不敢说,赶赶鸟、松鼠什么的,包在我身上。”

  “那就麻烦淑芬姐了。”

  从王淑芬家出来,回去的路上,林玉书跟同样准备回家的乔安娜遇上了。

  两人皆是一愣。

  她俩也没多大的交情,林玉书点下头,打过招呼就回家去了。

  倒是乔安娜,看着她离开的背影神色复杂,有羡慕,也有一丝嫉妒。

  明明都是同一天结婚,她结婚当天乱七八糟,还被猪啃了一嘴,现在伤口都还隐隐作痛。

  收的份子钱和礼物也不多,看着很是寒酸。

  前妻留下来的女儿跟她针锋相对,家里各种鸡飞狗跳,没少成为别人议论的对象。

  现在林玉书有了工作,还是个干部,两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乔安娜忍不住嫉妒的想着,林玉书,她怎么就命这么好。

  “我就知道,玉书丫头是个好福气的。”

  庆县,杨柳大队。

  一间普通的茅草屋内。

  桌上点着煤油灯,一群人男女老少都围坐在灯前,聚精会神地听着中间十来岁的少年读信。

  听到激动处,霍三爷抖着胡子,笑得露出一口被土烟熏出来的老黑牙。

  “山娃子,你玉书姐在信上还说了些什么,有没有提到老头子我?”

  “哎呀,老头子你别说话,山娃子,你继续。”

  霍三奶用眼神示意孙子继续读信,林玉书的信寄过来有一阵子了。

  奈何家里没人认字,霍三爷倒是认字,但眼神不好,字太小,看着模糊。

  一直等到在县城读高中的山娃子回家后,一家人才坐在一起读信。

  山娃子看着满屋子家里人期待的眼神,深吸一口气,继续读信。

  “三叔公,三奶奶,近来身体可好?

  你们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跟霍世勋同志结为革命伴侣了。

  很感激您这些年对我们爷孙俩的照顾,随信附上了一些海岛特产,东西不多,您可别嫌弃。

  至于家里的老房子,当初也是您帮忙才建起来的,现在空着也是空着,我就做主送给您了。”

  山娃子将一整封信读完,众人都还有些意犹未尽。

  霍三奶忍不住追问,“这就没了,玉书有没有说啥时候带着小霍回来?”

  “行了行了,一点觉悟都没有。

  人家当兵的哪儿有那么多时间,想回就回,想走就走,你以为赶大集呢。”

  霍三爷敲了敲烟斗,倒出里面的烟灰。

  看着底下的一帮子女,“玉书他们家那房子,你们谁也别惦记,先给人家留着。

  我跟老婆子时不时过去打扫下,万一玉书他们回来,还能住一住。”

  霍三爷家房间不少,总共有七八间,虽说都是土墙砌的房子,在生产大队算得上是不错的了。

  但架不住人口多,除开灶房、茅房和堂屋,每家能分到一间屋子就算不错的了。

  本来听到林玉书信里这么说,脑袋灵光点的都开始动心思了,结果又被老爹压下。

  霍三奶则开始拿剪刀拆开随信一起寄过来的包裹,刚打开一个角落,就惊讶得叫起来。

  “呀,老头子,你快过来看。”

  “大惊小怪的,玉书不都说了嘛,给咱们寄了点海边特产,至于这么……”

  看着信封里装着的几张全国粮票,霍三爷后面的话卡在了喉咙里。

  这可是全国粮票!

  放眼全国任何城市都能使用,每张都是三十斤的面额,一共五张。

  这要是去黑市上去换成本地粮票,数量翻一倍。

  握着粮票,霍三爷的手都激动得发抖。

  前段时间救济粮终于发下来了,总算让大伙儿缓过了这一阵,勉强将种子播种下去。

  但后续谁家都没有存粮,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林玉书寄过来的这些全国粮票,可算是帮了大忙。

  “老二,你在外面认识的人多,路子广,找找门路想办法换成粮食带回来。”

  沉吟了一会儿,霍三爷就递出一张粮票给自己二儿子。

  霍老二是个杀猪匠,小舅子又在粮站上班,让他去干这事儿,准没错。

  霍老二接过粮票,也很激动,这下不用怕家里孩子们饿肚子了。

  霍三奶则继续拆包裹,接着拆出来的是一张大黑十。

  当初林玉书去海岛投奔霍世勋,路费就是霍三爷全家人凑出来十块钱。

  虽然不多,但他们已经尽力了。

  “收着吧,玉书丫头是个知恩图报的,当时都说好了,这钱不用她还,还是寄过来了。”

  霍三爷感叹的同时,也明白日后两家人只会往两个不同的方向走了。

  霍三奶接着又拆出来一大包旧报纸包裹着的海货,上面都贴心的附上了小纸条。

  “山娃子,快看看这写的啥,能吃不?”

  霍三奶使劲嗅了嗅,一股子海腥味儿,也不知道是个啥。

  “这是紫菜,玉书姐说放进水里泡发,这么小的一块能发出一大盆,烧成汤浇上鸡蛋液很好喝。”

  霍三奶拿着紫菜仔细打量,这么小一团真能发出一大盆,比干木耳还能发?

  山娃子拿着小纸条,对应着包裹一一叙述。

  “这个我知道,这叫海带,书上说多吃海带还能预防大脖子病,补充碘。

  也是用水泡发,可以凉拌,也可以煮着吃,很方便。”

  “剩下这两瓶,一瓶是蒜蓉酱,一瓶是蟹肉酱。”

  一听有肉,就连霍三爷都投过来目光。

  “山娃子,你说啥,这里面是肉做的?”

  山娃子看着纸条肯定道,“对,玉书姐说是从海螃蟹身上剔下来的。”

  霍三奶打开盖子用手指蘸了点尝了尝,激动得老泪纵横,“真有肉,就连这瓶蒜蓉的都是用油炒出来的。”

  她掌管自家厨房几十年,一眼就看出这里面放了不少油。

  更别说另一罐蟹肉,也不知道那丫头拆了多久才攒了这么一罐。

  “老四家的还在奶孩子,少不得荤腥,老婆子,以后每顿饭给她加点蟹肉。”

  年轻小妇人抱着襁褓里的婴儿,泪眼婆娑,终于不怕没奶养不活孩子了。

  霍三爷安排完,趁着大家都在给子女们紧紧皮子。

  “今晚上的事儿不管大人小孩,出了这个门槛谁都别提。

  玉书丫头费尽心思地给我们送过来,要是咱们自己没那个本事守不住,那就都等着饿死吧。”

  一番话,既是警告,也是感恩。

  这份恩情,真不知道能怎么还了。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03/4339487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