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第138章

酒宴之后,刘韐亲自面见太上皇,表达了崇祯的意思。

三日后官家会亲自驾临应天,与百官磋商迁都一事,完善宋金议和各项条约。

此等大事,需文武百官俱在,不得事假。

安抚众臣后,刘韐这才借机拱手告辞,在数十骑的护卫下,马不停蹄地驶离了应天府。

随后的三天里,应天府城内再度洋溢着欢快的气息。

太上皇赵佶仍每日醉心书法奇石。

投降派的几人,也终于放心,每日花天酒地,坐等官家大驾。

他能都以为,朱仙镇一战,崇祯见识到了金人的可怕战力,不敢再与之交战,开始寻求议和了。

第三日拂晓。

应天府城外的天际线,被一片铺天盖地的黑影所占据。

铁蹄轰鸣,其声如雷,刀枪林立,寒光逼人。

崇祯亲率十万勤王大军,如同从天而降的黑色怒潮,正滚滚而来!

旌旗蔽空,猎猎作响,巨大的青色龙纛在晨风中招展。

铁蹄踏过荒野,扬起漫天尘土,遮天蔽日,将初升的朝阳也染上了一层肃杀的灰黄。

这股威势,是自靖康之变后,大宋朝廷所能集结的最为庞大、也最具震慑力的军事力量。

它昭示着大宋官家拥有足以扫清一切障碍的绝对实力。

城楼之上,百官皆被这宏伟而压迫的景象所震撼。

张邦昌等人面如土色,双腿战栗,几欲瘫软。

他们曾以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凭借暂时维护了应天府的安定,便能高枕无忧。

然而此刻,在十万大军排山倒海般的威压之下,他们方才深刻地体会到,何谓真正的皇权天威。

应天府的城门在万众瞩目下,缓缓洞开。

张邦昌等人强撑着身子,在城门外恭候。

他们战战兢兢地站成一排,垂着头,不敢直视那如渊渟岳峙般缓缓靠近的帝王车驾。

为首者,一袭红色龙袍,身骑御马,正是年仅二十八岁的大宋官家。

崇祯面容沉静,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浅笑,眼神却深邃如渊,扫过之处,无不令人心生敬畏。

那笑容,并非真正的喜悦,更像是一种洞察一切的从容和运筹帷幄的自信。

这股平静,与身后那十万铁骑的杀伐之气形成强烈对比,更显得帝王之威深不可测。

当崇祯看到站在人群最前方的李纲时,那一丝和煦的笑意才真正浮现,带着几分久别重逢的真挚与敬重。

他竟亲自下马,快步上前,一把扶住李纲颤抖的臂膀,声音温和而沉稳:“李相,受苦了!大宋危难之际,幸有你力挽狂澜,朕心甚慰!”

李纲老泪纵横,激动得难以言语,唯有躬身再拜,颤声道:“老臣何德何能,能得官家如此垂青!国事艰难,幸有官家雄才大略,匡扶社稷,老臣死亦无憾!”

这一幕,无疑是对李纲这位忠臣莫大的肯定,也无形中向在场所有人昭示了官家对待忠良的态度。

随后,崇祯在众将士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应天府城。

铁甲洪流随着帝王的步伐,有序地涌入城中,肃穆井然。

街边百姓跪伏在地,高呼万岁,声音震彻云霄。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76/4342347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