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第461章

殿侧的军机地图上,红色的木筹标出大宋已有的地盘,燕京周围尚有蓟州、顺州两城紧邻,如两枚钉子拱卫核心。

姚友仲拱手道:“臣以为,稳妥起见,应先取蓟州、顺州,近而易守,两翼稳固,方可再谋远略。”

燕京、蓟州、顺州是燕云核心三州,早晚都要取!

这些建议,崇祯心中一一记下。

但他注意到,兵部尚书张叔夜自始至终未发一言,只是端坐着,眉头隐皱。

崇祯没有急于下决心。

散朝后,他留下张叔夜单独议事。

问及看法时,老尚书方才长叹:“陛下,后勤......恐怕撑不久了。”

崇祯眉梢一动:“细说。”

张叔夜笼着袖子,将具体情况娓娓道来。

自靖康之变南渡以来,重建宫廷、打造新式火器、募兵养军,各项支出如洪水倾泻,国库早已不丰。

为了维持这次北伐的庞大辎重运输,左丞相李纲不得不硬顶压力,加税于江南士绅。

然而江南地主大多不肯,私下抱怨:“金人未越长江,战事兴于北方,让我等何必为北地之祸倾家?”

甚至有人当面讥讽:“李相莫忘,你我皆读书人,该是一条心的!”

李纲为此十余次与江南巨族面谈,许以商贸之利、关税之优,方才换得粮银入京,以稳北伐后方。

“可若此战再延数月,陛下......恐怕,江南的金银粮饷再也刮不出来了。”

张叔夜的声音低沉而无奈。

崇祯听完,只是缓缓点头,目光沉到了案上。

其实,他也不想继续打下去了。

自去年年底腊月亲征以来,至此八月末,宋金已足足打了九个月,从淮河打到太原,再从太原打到燕京,战线波及上千里。

崇祯很清楚,宋军之所以大捷,其根本在于火器的碾压优势。

金军从未见过火绳枪与新式炮的配合作战,被打得懵然失措。

但世上没有不能破解的兵器,若金人反应过来,研究透了弱点,比如北地风沙大,火绳极易受湿受风,火药被吹散,杀伤骤减。

那时,再想复制此等辉煌战果,可就难了!

甚至会有大败的风险。

再者,金人一旦加固云、朔几州城防、调整战法,这支急造的北伐军可否继续立于不败之地?

崇祯心中已有权衡。

不如暂与金人议和,捞足好处,先保眼前胜利果实!

趁着休战期,扩充军队、改良火器,打造适合北方气候的“三眼铳”、“燧发枪”,训练可冬战的重甲步兵。、

待大军再出,便是灭金之期!

总而言之,占据了燕京,大宋在北方有了天然屏障,时间对大宋有利。

既然金人主动提出议和,那就别怪大宋狮子大开口了!

略一思索,崇祯将议和重任,交由鸿胪寺卿王伦!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76/4342315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