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第485章

这位在位四十余年的西夏皇帝,深谙权术的君主,已经很多年没有这种不安了。

早年,李乾顺年仅三岁即位,朝政曾为外戚梁氏一族把持三十余年,致使内政腐败、军纪廋弛。

直到他成年后,借辽国势力铲除了梁太后,才终结了持续三十余的外戚专权,集权于一身。

李乾顺的治国之策,一向是审时度势,择强而附。

在他执政的大部分时间里,外交策略是典型的“联辽抗宋”。

李乾顺深知西夏国力有限,无法同时与宋辽两大强国为敌。

因此,他选择依附强大的辽国,通过迎娶辽成安公主联姻,来换取辽国支持,从而避免被大宋吞并。

毕竟,在那段时期,大宋在哲宗皇帝赵煦的英明治理下,国力一度强盛,数次出兵击败西夏,收复了不少失地。

只可惜宋哲宗英年早逝,临终前传位给他的弟弟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在宋徽宗的治理下,原本巅峰时期的大宋,一步步走向了衰败,最终酿成了靖康之耻。

六年前,当金国如同初升的旭日般在东北崛起,势不可挡地灭亡辽国时,西夏皇帝李乾顺立刻调整了外交策略。

他深知“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了西夏的生存和发展,毫不犹豫地向金国称臣。

此举为西夏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金国将阴山以南、吐禄泊以西的广袤土地割让给西夏,使得西夏的疆域扩展至“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在随后的宋金战争中,西夏更是紧紧抓住机会,趁火打劫。

他们趁着北宋北方防线的空虚,攻占了北宋的西安州、怀德军(宁夏固原)等地,并将投降的宋将慕洧、李世辅招降,使得西夏的势力深入陕西北部,极大地扩张了战略纵深。

西夏对大宋的态度,一向是谨慎观望,伺机牟利。

两国长期处于对峙状态,通过战争与议和交替获取利益。

如二十多年的宋夏战争中,西夏虽然被宋军击败,但最终还是通过辽国的调停,在边境获得了不少土地。

这种灵活多变的实用主义外交,使得西夏在强邻环伺之下,得以生存并不断壮大。

然而,如今从东方传来的消息,却让李乾顺感到前所未有的惊恐与不安。

那个曾经在北方不可一世,连辽国都能轻易灭亡的强大金国,那个让西夏俯首称臣、割地相赠的霸主,竟然被宋军击败了?

燕京失守,金国伤亡惨重,甚至被迫与大宋议和,割让了燕云八州中的四州?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天方夜谭!

李乾顺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如今局势骤变。

那只北方的巨狼,被南方它原本瞧不起的羊狠狠咬断了牙!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金国短期内无力压制大宋,局势的权重天平重新倾斜。

如果继续与宋为敌,一旦大宋腾出手来,西夏极可能成为下一个整肃目标。

李乾顺清楚,宋帝崇祯不同于以往软弱的赵家天子。

这个年纪不大的皇帝,竟能十万大军御驾亲征,连夺燕云重地,这等手段与气魄,绝非寻常。

和这样的大宋作对,其风险,不可估量。

而且,此前西夏对大宋的那些“小动作”,会不会引来大宋雷霆般的报复?

李乾顺越想越觉得不安。

金国的失败,意味着西夏少了一个强大的盟友,也少了一道抵御大宋的屏障。

而大宋的崛起,则意味着西夏将面临一个更加强大和统一的对手。

曾经那种左右逢源、渔翁得利的外交空间,正在迅速缩小。

“来人!”李乾顺猛地停下脚步,沉声喝道,“速召梁王嵬名、齐王察哥,以及各位宰执重臣,速来御书房议事!”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76/4342312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