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第509章

其中对古物器形的描述,对铭文的考证,对源流的辨析,无不彰显着高超的学术水准。

“这《金石录》考订严谨,学问精深,赵明诚确是大家!”

崇祯帝不禁赞叹道:“此等大学问,此等治学精神,岂是那些只知攀附权贵、蝇营狗苟之辈能比拟的?”

李清照见他竟然懂学术,并且对《金石录》推崇备至,心中的戒备和不安稍稍放下。

她明白,能赏识她夫君学问之人,绝非等闲之辈。

皇城司的情报网络遍布大宋各地,尤其是在京师金陵,更是密布如织。

顾千帆得了崇祯帝的旨意,雷厉风行,只用了短短半天的时间,便将赵明诚一案的来龙去脉查得清清楚楚,一应证据,也迅速地收集齐全。

日暮时分,顾千帆回到了茶肆雅间,向崇祯禀报了调查结果。

“公子......”顾千帆压低声音,向崇祯躬身禀报:“查清楚了!”

说话间,瞥了一眼李清照。

李清照也识趣,当下福了一礼,自己走到隔壁的包厢。

“启禀陛下,赵明诚一案,确系冤情!”

顾千帆道:“其夫赵明诚,任江东经制副使,此官职负责监督直隶江东区域经制钱的征收,包括商税、酒税、契税等附加税的稽查与上缴,他职责所在,需核查地方官员是否存在截留税款、虚报账目等行为,并将征收情况直接上报户部。”

顾千帆顿了顿,继续说道:“正因为赵明诚查账严谨,铁面无私,得罪了金陵知府陈邦光,这陈邦光早有贪墨劣迹,赵明诚的彻查触及了他的利益,于是,陈邦光便怀恨在心,指使御史台的御史张桐弹劾赵明诚贪赃枉法、私藏禁物,诬陷他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珍稀文物,借收藏敛财、私占朝廷重器。”

崇祯哦了一声,想起了上个月御史台弹劾官员一事。

大宋的监察体系以御史台为核心,负责纠察官邪,肃正纲纪。

御史台享有风闻奏事之权,即便是仅凭传闻,无需事先掌握确凿证据,便可上奏弹劾。

因此,赵明诚很快便被弹劾成立,案件随即移交大理寺进行审判。

不过,御史台那帮御史,几乎每天都在弹劾别人,甚至有人一天弹劾七个人,崇祯如何一个个记得?

只得按照司法程序交由大理寺审判。

顾千帆继续道:“大理寺乃大宋最高审判衙门,负责断天下奏狱,本应秉公核查赵明诚‘私藏禁物’、‘贪赃枉法’等罪名,然而,陈邦光在朝中经营多年,颇有人脉,大理寺在审理过程中,刻意模糊‘私人收藏’与‘官方文物’的界限,将赵明诚合法收藏的青铜鼎、金石拓片等,歪曲为私藏禁物,诬陷其贪腐。”

“而赵明诚嗜金石书画如命,入仕后曾任莱州太守、淄州太守,常典当衣物以鉴赏收买金石书画,这一点反倒成了其政敌攻击的口实,说他假公济私。”

“大理寺草率判决后,按照流程,案件移交刑部进行复核,刑部作为复核机关,本应对大理寺的判决进行二次审查,确保量刑得当、事实无误。

然而,刑部侍郎马文升乃是陈邦光的同年,两人私交甚笃,他在复核过程中,同样秉持偏见,刻意回避李夫人提供的诸多凭证,坚持原判,致使赵明诚冤情难雪。”

“赵明诚被查下狱后,李夫人四处奔走,为丈夫澄清,但朝中官员无人相帮,皆因心知肚明,这根本就是一场官场内斗,谁也不愿轻易涉足。”

顾千帆将查清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中牵扯的人情关系,悉数禀报。

崇祯听罢,脸色阴沉如水。

他算听明白了,此事说白了这是一场借由查账引发的官场内斗,赵明诚成为了权力倾轧的牺牲品!

“这个陈邦光......”

崇祯沉吟片刻,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意:“朕记得,前两年,他那不成器的儿子陈衙内,仗着他的权势,在金陵街头横行霸道,与人争斗,闹得沸沸扬扬。”

“当时朕便已警告过他,并责令刑部杖责了那陈衙内一番,这才揭过,没想到,他非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竟敢构陷朝廷命官,结党营私!”

崇祯的目光转向窗外,寒风呼啸,却不如他此刻心中的怒火猛烈。

他原以为杖责其子已是敲山震虎,不曾想这陈邦光竟然如此胆大妄为,公然结党,陷害忠良。

看来,这金陵城中的官场,在他北伐期间,已然滋生了不少不法之事。

崇祯决定,要借此案,好好敲打一番金陵的官场风气。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76/4342310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