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第564章
“家主,此事非同小可啊!”
一个中年人忧心忡忡地说道:“我家的田地,自靖康之后,扩了何止三倍?其中大半,都是那些南逃泥腿子的,如今朝廷要清查,还要追究来源,这......这可如何是好?”
另一人也附和道:“是啊!这李纲老儿,是铁了心要拿我们开刀,去填那四百多万流民的无底洞!我们若是不反抗,这百年的基业,恐怕就要毁于一旦了!”
他们的财富和权力,正是建立在这些广袤的土地之上。
李纲的政令,无疑是直接挖他们的根基,断他们的命脉。
张德坤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慌什么!他李纲想清查,也得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我张家在朝中经营数代,岂是他说动就能动的?”
他看向自己的长子,沉声道:“立刻修书一封,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交给王御史!告诉他,就说李纲此举,乃是与北方士绅为敌,意图动摇国本!北方刚刚光复,人心不稳,若再行此等酷政,必将激起民变,届时金人再度南下,谁能负责?!”
“是,父亲!”
“还有!”张德坤又看向另一位族人,“传信给山东的刘家、河南的郑家,告诉他们,唇亡齿寒!今日是李纲清查河北,明日便是山东、河南!让他们立刻发动在朝中的关系,一同上奏,弹劾李纲!务必要让官家看到,这清田之举,是何等的‘天怒人怨’!”
这些盘根错节的士绅地主,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他们的子弟、门生、姻亲,遍布朝野。
当他们的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时,这张无形的大网,便会迅速启动,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不出数日,京师的朝堂之上,风云突变。
早朝时分,一名御史手持笏板,自队列中走出,正是与太康张家有姻亲关系的王御史。
他躬身一拜,随即朗声奏道:“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参!臣要弹劾左丞相李纲,乱政虐民,意图动摇国本!”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李纲乃是当朝首相,北伐功臣,德高望重,竟然有人敢当朝弹劾他,而且用词如此激烈!
崇祯帝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地说道:“王卿有何话说,讲来便是。”
王御史深吸一口气,慷慨陈词:“陛下,李相推行‘归正人安置’,本是善政,臣亦无异议。然其后颁布之‘清查土地令’,却操之过急,手段酷烈,实乃祸国之策!”
“北方诸省,历经战乱,百废待兴,最需休养生息,稳定人心,而清田之举,无异于对刚刚安定的地方,再行骚扰!丈量田亩,清查地契,必将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侵扰百姓,使民不聊生!”
“再者,靖康之时,金贼南下,朝廷南渡,北方士绅并未随之南逃,而是结寨自保,抗击金兵,保境安民!他们是于社稷有功之臣!如今朝廷光复失地,不思奖赏,反要清算其田产,此举与卸磨杀驴何异?必将寒了天下忠臣义士之心!”
“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即刻下旨,废除‘清查土地令’,并严惩左丞相李纲,以安抚北方民心,稳固我大宋江山!”
王御史一番话说得是义正辞严,声泪俱下,仿佛他才是那个真正为国为民的忠臣。
他话音刚落,又有数名御史和官员出列,纷纷附议,历数清查土地的种种“弊端”,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一时间,整个奉天殿内,风向大变。
弹劾李纲的声音,此起彼伏。
李纲静静地站在文官之首,面无表情地听着这一切。
苍老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早就料到了今日。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76/4342304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