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第585章

年轻的脸上,看不出半分得胜的喜悦,只有一种超乎年龄的沉重。

他虽料到朝廷会有雷霆手段,却也未曾想到,皇帝的决心竟是如此之狠绝,直接灭族!

这场杀戮,是皇帝为清丈国策立威。

但李椿深知,屠刀只能带来一时的震慑,无法带来长治久安。

血腥味散去之后,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如何安抚惶恐的民心,如何将这场暴力镇压转化为真正的善政,才是对他这位知县最大的考验。

“老爷,天亮了。”

一名老衙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声音沙哑:“城中百姓都吓坏了,不敢出门,这......”

李椿收回目光,眼中那丝对杀戮的不忍迅速被坚定所取代。

“传本官的命令,命衙役敲锣打鼓,遍告全城百姓:首恶已除,胁从不问!让所有人在县衙前的广场集合,本官有话要说!”

老衙役一愣,有些担忧:“老爷,此刻人心惶惶,召集百姓,万一......”

“没有万一!”李椿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让百姓看到朝廷的态度!去!”

很快,县城内便响起了清脆的锣声。

衙役们一边敲锣,一边高喊着:“知县老爷有令!首恶张氏已除,胁从百姓一概不问!所有人,速到县衙广场集合,听候老爷训示!”

这声音,如同在死寂的县城中投下了一颗石子。

紧闭的门户后,无数双眼睛在窥探。

当百姓们确认禁军并未扰民,而只是封锁了张家庄园后,胆子大一些的人,开始小心翼翼地走出家门,向县衙广场聚集。

王老四和他的一众同乡,更是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表示立场。

朝廷帮自家要回田地,帮老百姓改善民生,这样的朝廷,早已不是以前的朝廷!

他们相信朝廷的兵马不会对付手无寸铁的百姓们。

县衙广场之上,人头攒动,却是鸦雀无声。

百姓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与不安。

他们看着城门上那几颗血淋淋的人头,又看看站在县衙台阶之上、身形单薄的年轻知县,心中五味杂陈。

太康知县李椿深吸一口气,走上前。

没有说任何官样文章,只是用最直白、最诚恳的语气,对着台下数千名百姓,深深一揖。

“父老乡亲们!”

李椿的声音通过几个大嗓门衙役的传达,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广场。

“昨日之事,想必惊扰了大家,本官在此,向诸位致歉!”

百姓们一阵骚动,何曾见过高高在上的知县老爷,会向他们这些草民道歉?

李椿直起身,继续道:“太康张氏,盘踞本县百年,侵占田产,欺压良善,甚至胆大包天,公然聚众围攻官府,砸毁朝廷匾额!此乃谋逆大罪,天理难容!”

“陛下圣明,降下雷霆之怒,派天兵前来,将此毒瘤一举铲除!此乃为我太康县,清除一大祸害!”

李椿指着城门上的人头,声音陡然拔高:“那里悬挂的,是逆贼的下场!是所有胆敢与朝廷为敌、与百姓为敌之人的下场!”

“但本官要告诉大家,陛下的屠刀,只斩逆贼,不伤良善!朝廷的军队,是来保护你们的,不是来伤害你们的!”

百姓们的眼神,渐渐从恐惧变为了安定。

......

李椿并非虚构,历史上确有其人,不过并非太康知县。

史载李椿年于绍兴二年(1132  年)任宣州宁国县(今安徽宁国)知县。

当时宁国县长期存在  “有田无税、有税无田”  的弊端,豪强通过  “诡名寄产”  隐匿土地,导致小民负担沉重。

李椿年首创  “按田亩平均纳税”  的方法,要求所有农户自报田亩面积、四至及肥力等级,并亲自带队实地丈量,对隐瞒土地者,除补缴税款外,还处以  “杖责三十”  的刑罚。

宁国县税赋收入短期内增加三成,且  “小民称便,豪强敛迹”。

但因触及官僚地主利益,最终李椿因  “扰民”  罪名被贬谪。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76/4342302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