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第616章

可江南,远不止一个平江府。

在更南边的两浙路、福建路等地,士绅大族的抵抗只是由公开转入了地下,变得更为隐蔽和狡猾。

他们不再公然对抗,而是利用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和对地方行政体系的渗透,以各种“合法”的手段,继续规避着土地清查和新的海贸税率。

皇帝雷霆手段的效果,似乎仅仅局限在了平江府及其周边地区。

李纲继续道:“这些士族隐瞒土地的手段层出不穷,远非简单的丈量所能查清,他们或将田产寄于早已过世的远祖名下,或以‘学田’、‘祭田’之名逃避登记,更有甚者,与寺庙道观勾结,将私田变为‘庙产’,官府根本无从下手。”

“至于商税,其流失之严重,更是触目惊心,士族通过官商勾结,获取的税收减免与便利,远超你我之想象。”

李纲的声音透着一股沉重的怒意:“譬如泉州,海商巨贾多与当地士族联姻,其出海的商船,仅凭一张由地方官吏签发的‘公凭’,便可免检大量贵重货物,十税一的抽解,到他们身上,便成了三十税一,甚至百税一!”

“金陵府的茶、盐、酒等专卖行业,几乎被当地士族开设的商铺所垄断,他们常以‘公使库’,即官府招待所采买的名义,大批量进货,从而逃避高额的专卖税,一转手,这些本该归于国库的税款,便尽数落入了他们的私囊。”

“此外,各地的行会,如‘锦行’、‘米行’,早已被士族所控制,他们不仅垄断市场,随意操控物价,更以此为凭,与官府谈判,集体抗税,进一步侵蚀了国家的税收基础。”

李纲越说,崇祯的脸色便越是阴沉。

没想到,自己亲自下场导演了一出杀鸡儆猴的大戏,结果猴子们非但没被吓住,反而换了种更聪明的方式继续偷桃。

“最让老臣痛心疾首的。”李纲的声音微微颤抖起来,“还是户部尚书吕颐浩所推行的新政,到了地方,已然变了味道,成了盘剥小民、利好士族的又一柄利器!”

“嗯?”崇祯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说具体些。”

“就说那‘折帛钱’。”

李纲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疏,“此法名义上是为方便百姓,将部分实物赋税折算成现钱缴纳。”

“可实则,却成了地方官吏与士族联手,通过‘以贱折贵’盘剥百姓的工具!”

“前段时间,老臣亲自去宁国府的市场走访,发现了骇人听闻的一幕。”

李纲沉声道:“户部规定,绢折算缴纳三成,绸折八成,绵折五成,其折算价格,绢每匹竟高达七贯,而市面上的绢价,最好也不过四贯!”

“百姓若要缴税,就必须先去市场上,用三四贯钱买一匹绢,再以七贯的价格卖给官府抵税!一来一回,负担凭空翻了一倍!”

“这还不是最狠的!”

李纲花白的胡须止不住地颤抖:“地方官府为了尽快完成税额,常常在春季青黄不接之时,就强制预征下半年的折帛钱。”

“百姓手中无钱,便只能向士族控制的钱庄高利借贷,他们用即将丰收的粮食作为抵押,换来利息高得吓人的铜钱,去缴纳那被层层加码的税款!”

“更有甚者,还存在二次盘剥!部分州县在收上折帛钱后,又强制百姓将钱折算成茶叶、香料等官府指定的物资,其折算价格,又远低于市价。”

“一税两剥,百姓焉有活路?”

“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士族却能大发横财!”

李纲几乎是吼了出来:“他们凭借身份,可以减免大量的折帛钱,而这些减免的税额,最终又被摊派到了普通农户的头上!”

“他们凭借对布帛、钱庄的垄断地位,低价收购百姓的绢帛,再高价贷钱给百姓,两头通吃,赚得盆满钵满!”

“还有那‘月桩钱’,本是为筹措军饷,向大商贾征收,可到了地方,官吏为了完成任务,竟公然挪用本该用于河道修缮、赈济灾民的经制钱、上供钱来充数!民生之款,尽成了军费,长此以往,国基必将动摇!”

李纲激动地总结道:“陛下!户部尚书吕颐浩所推行的‘折帛钱’、‘月桩钱’,在地方的执行中,已完全背离了初衷!它非但没有为国库增收,反而成了士族与贪官污吏联手盘剥百姓的苛政!”

“其根源,就在于吕相公的政策只重开源,却忽视了监管,给了这些人上下其手的空间!”

“岂有此理!”

崇祯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霍然起身,胸中怒火翻腾。

自己费尽心机,甚至不惜亲冒矢石,深入江南,本以为能为大宋开辟一条富国强兵之路。

却没想到,自己的改革竟在执行层面被扭曲成了这般模样!

自己堂堂大宋皇帝,竟成了帮助士族压榨百姓的帮凶!

“传吕颐浩!”崇祯的声音冰冷得如同数九寒冬。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76/4342299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