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第846章

汪应辰是江西信州玉山人。

这一年,他刚刚十八岁。

当他背着简单的行囊,站在南京城那巍峨的镇阳门下时,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撼了。

这,就是大宋的京师吗?

这里的城楼,比家乡县城城墙还要高上两倍!

街道两旁,鳞次栉比、挂着各式华丽招牌的商铺;以及那川流不息、衣着光鲜,脸上洋溢着自信与从容的人群......

所有的一切,都让他这个来自赣东北小县城的少年,感到了一种近乎晕眩的冲击。

而最让汪应辰感到新奇的,是这满大街的士子。

他们穿着各色襕衫,说着南腔北调,三五成群,或高谈阔论,或驻足赏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期待骄傲的神情。

这些士子都和自己一样。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贡士,是即将踏入那座最高殿堂的......天之骄子。

“圣锡!圣锡!这边!”

不远处,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是他的同乡好友张季。

张季比汪应辰年长十余岁,已是第三次参加科考,两人在省试的考场上相识,结伴而来。

“季兄。”汪应辰笑着走了过去。

“如何?我没骗你吧?”张季自豪地指着这满城的繁华,“这,便是我大宋气象!”

汪应辰点了点头,由衷地感慨道:“金陵帝王州,果然名不虚传。”

距离殿试,还有两日。

紧张的备考之余,张季便拉着汪应辰,一同畅游这六朝古都的名胜。

他们登上了鸡鸣寺,远眺烟波浩渺的玄武湖;他们寻访了乌衣巷,凭吊那“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兴亡......

这一日,二人来到了秦淮河畔。

画舫如织,桨声灯影,歌女的吴侬软语,隔着薄薄的窗纱,在河面上飘荡。

岸边的酒楼茶肆,更是坐满了前来赶考的士子。

二人寻了一处临河的茶馆坐下,点了一壶雨前龙井,听着邻桌的士子们,意气风发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依我看,此次殿试策论,必与北伐之事有关!”

“非也非也!北伐已大捷,陛下如今,更关心的,应是南方的经济民生!”

“你们都错了!我听闻,礼部王侍郎力主恢复诗赋,此次,恐是以一首咏史诗,定乾坤啊!”

汪应辰静静地听着,只是微笑,不发一言。

他五岁识字,十岁能诗,有过目不忘之能,不管考什么,都问题不大。

就在此时,一个略显轻佻的声音,从邻桌传来。

“哟?这位小兄弟,看着面生得很呐,不知是哪家的书童,也来此凑热闹?”

汪应辰转头望去。

只见邻桌坐着三四名士子,个个衣着华丽,气度不凡。

说话的,是为首的一名青年,约莫三十岁上下,面白无须,手持一把洒金折扇,眉宇间,带着一股掩饰不住的傲气。

张季的脸色,微微一变,显然认得此人。

此人姓顾,名承源,乃是江南第一大族,顾家的嫡系子弟,他素以才子自诩,在江南士林中,颇有名气。

“顾兄说笑了。”  张季赶紧起身,拱手道,“这位,是我的同乡,江西信州的汪应辰,汪圣锡,与在下一样,也是今科的贡士。”

“哦?贡士?”

顾承源的目光,在汪应辰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扫了一圈,嘴角的讥讽之意,更浓了。

“汪......圣锡?”他摇着折扇,阴阳怪气地说道,“小兄弟,你今年,可有二十?”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76/4324082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