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三国:开局截胡何太后 > 第20章 颍川才俊,尽入吾彀

第20章 颍川才俊,尽入吾彀


许昌新都,百废待兴。

临时充作行宫的府邸内,曹操正与荀彧、张辽等人商议新城扩建与防务。

何太后递来的那份颍川士族拜帖名单,如同一份沉甸甸的人才清单,让他心中充满了期待。

“荀攸、钟繇、陈群……”曹操手指轻轻点着名单上的名字,眼中闪烁着精光,

“文若,这些都是你颍川的精华,国之栋梁啊。”

荀彧含笑点头:

“明公求贤若渴,名动四方。彼等前来,亦是欲一睹明公风采,共商国是。”

“好!”曹操抚掌,

“那便设宴!就在这三日后,于这临时府邸,举办招贤宴!”

“文若,此事由你全权操办,务必周全,我要让天下才俊,知我曹孟德之心!”

“彧,领命。”

三日转瞬即过。

是夜,临时府邸内灯火通明,虽不及洛阳宫阙奢华,却也布置得庄重典雅,彰显着新主人的气度与诚意。

颍川名士,济济一堂,宽袍博带,举止风雅,彼此寒暄,目光却不约而同地望向主位方向。

曹操身着常服,并未刻意彰显威仪,在荀彧的陪同下步入大厅。

他目光平和,扫过在场众人,将那些或好奇、或审视、或期待的面容一一记在心中。

“诸公,”曹操举杯,声音清朗,

“操不才,蒙太后、陛下信重,暂掌朝局。然天下板荡,非一人之力可挽。”

“今日设此薄宴,非为饮馔,实为求贤!望诸公不吝才学,畅所欲言,共议安邦定国之策!请!”

一番开场,坦诚而有力,瞬间拉近了与众人的距离。

众人举杯共饮,气氛逐渐热络。

酒过三巡,荀彧适时引荐:

“明公,此乃吾侄,荀攸,荀公达。”

一位年约三旬,面容清瘦,目光沉静内敛的文士起身行礼:

“荀攸见过曹公。”

曹操早已注意到这位历史上被称为“谋主”的奇才,笑道:

“公达之名,吾久闻矣。今见之,果有静水深流之象。”

“如今朝廷新迁,百事待举,公达以为,当务之急为何?”

荀攸不卑不亢,略一沉吟,道:“攸浅见,当务之急有三。”

“一在‘安民’,许昌新定,流民汇聚,当速行屯田之策,安定人心,积蓄粮草;”

“二在‘立制’,朝廷新立,需明确官制,简化流程,使政令通畅,如臂使指;”

“三在‘固本’,整训军马,巩固城防,外御强敌,内稳局势。”

“好!”曹操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公达所言,深得我心!尤其是这‘立制’,简化流程,政令通畅,实乃要害!”

“以往在洛阳,一纸文书,层层报批,旬月不得回复,何等误事!”

他这话带着明显的现代管理思维,让在座不少习惯旧有流程的士子微微蹙眉,却让荀攸眼中闪过一丝异彩。

“明公明鉴。”荀攸点头,

“然简化流程,亦需章法,否则易生混乱。可设专人专责,明确时限,定期核查,方能效率与秩序兼得。”

“KPI考核的雏形这就来了?”曹操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

“公达此言大善!专人专责,定期核查,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方能激励上下,各尽其责!”

这时,另一位气质儒雅,须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中年文士开口了,乃是闻名已久的书法大家、亦深通政事的钟繇:

“曹公,繇有一问。若行屯田,民力如何调配?赋税如何征收?若沿用旧制,恐官吏盘剥,民不堪命。”

曹操看向钟繇,知道这是考较他的具体施政能力了。

他结合脑中现代知识与传统智慧,从容答道:

“元常(钟繇字)所虑极是。屯田之事,可分军屯、民屯。”

“军卒战时征战,闲时垦殖;”

“流民则编户授田,官府提供种子、耕牛,所获按比例分成,明码标价,张榜公布,使民知其所出,官知其所入。”

“同时,设‘屯田都尉’专司其职,直接对……对尚书台负责,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层层盘剥。”

“赋税方面,可逐步清丈土地,核实户口,力求公平,减轻贫者负担。”

他这番回答,既有具体措施,又有制度设计,还考虑了执行中的腐败问题,思路清晰,考虑周全,让钟繇不禁颔首:

“曹公思虑周详,元常佩服。”

接着,年轻却已显沉稳的陈群(字长文)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曹公,长文以为,立制之基,在于选官。”

“若沿用察举,恐门阀私相授受,寒门难有进身之阶。”

“需立新法,唯才是举,不同品行(此处指过于苛刻的道德名声),但求实干。”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这几乎是在挑战现行的选官制度!不少出身世家的名士面露不豫之色。

曹操却哈哈大笑,击节赞叹:

“长文此言,正合我意!‘唯才是举’!”

“好一个唯才是举!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人!”

“若必求德行无瑕之完人,则管仲、萧何亦不得用矣!”

“我要的是能治国安邦、出谋划策的干才,不是只会空谈道德、不通世务的腐儒!”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陈群:

“长文既有此见,他日这选官制度改革之重任,或可托付于你!”

陈群闻言,精神一振,深深一揖:“敢不为明公效死!”

随后,曹操又与杜袭、赵俨、辛毗等颍川才俊一一交谈。

他或引经据典,展现深厚的学识底蕴;

或结合现实,提出切实可行的方略;

更不时抛出一些超越时代的理念,如强调效率、重视数据(如户口、田亩核查)、主张制度管人而非人管制度等,虽未形成完整体系,却让这些敏锐的士子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吸引力。

他并非一味空谈,而是将迁都许昌后面临的现实问题——粮草、兵源、防务、吏治、与周边诸侯关系等——一一抛出,引导众人讨论,并在讨论中展现自己高屋建瓴的视野和果断的决策力。

一场宴会,仿佛成了一场高水平的战略研讨会。

曹操凭借其超越时代的见识、务实的态度、宏大的气魄以及对人才的极度渴望,彻底折服了在场绝大多数颍川名士。

宴会尾声,曹操再次举杯,慷慨陈词:

“诸公!汉室倾颓,天下纷扰,此正志士仁人用命之时!”

“操不才,愿与诸公共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在这许昌新城,开创一番新天地,还天下一个太平!诸公可愿助我?”

“愿效犬马之劳!”荀攸、钟繇、陈群、杜袭、赵俨等人纷纷起身,肃然应诺,声音汇聚一堂,充满了信心与力量。

“颍川人才库,基本盘到手!”看着眼前这群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谋臣能吏,曹操心中豪情万丈。

宴会散去,众人满怀憧憬与斗志离去。

荀彧却留了下来,待厅中只剩他与曹操二人时,他走近几步,压低声音道:

“明公,今日群贤毕至,可喜可贺。然,彧尚有一位好友,姓郭名嘉,字奉孝,其才胜彧十倍,有鬼神不测之机,算无遗策之能,或可为您引荐。”

曹操一听“郭嘉”二字,心脏猛地一跳!“鬼才郭奉孝!终于要来了!”

却听荀彧语气略带迟疑,继续道:

“只是……此人行为放浪,不修边幅,且……且有些特立独行,恐……恐不合礼数,冒犯明公……”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74/4336004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