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科技点火
郭嘉提出的豫州黄巾问题,如同悬在许昌头顶的一柄利剑。
这些盘踞在汝南、颍川等郡的黄巾余部,虽缺乏统一指挥和精良装备,但人数众多,动辄数万乃至十数万,且扎根地方,熟悉地形,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成为曹操经略中原的心腹大患。
然而,曹操深知,攘外必先安内,更需强基固体。
在厉兵秣马、准备应对黄巾的同时,他将目光投向了更深远的层面——
提升势力的内在实力,点亮属于他的“科技树”。
这一日,曹操召集了荀彧、郭嘉、以及新近任命的典农中郎将任峻、负责军械营造的将作大匠等核心人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军政会议。
“诸位,”曹操开门见山,“欲成大事,需有三强:强兵、强粮、强器。”
“强兵在于训练,”
“强粮在于屯田,此二事文若、任峻已在全力推进,成效初显。”
“今日,吾欲与诸公议一议这‘强器’,以及一件关乎将士性命、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至关重要的小事。”
众人闻言,皆露好奇之色。
唯有郭嘉,似乎猜到了什么,嘴角噙着一丝了然的笑意。
曹操首先看向负责军医和后勤的官员,沉声道:
“自即日起,以我军令形式颁行全军,包括所有屯田民夫:”
“凡饮用水,必须煮沸后方可饮用!各营、各屯,需设专人负责烧水,确保热水供应。”
“严禁饮用生水、河水,违令者,无论官兵,皆以军法论处!”
这道命令一出,除了郭嘉,所有人都愣住了。
曹洪第一个忍不住开口:
“大哥……主公!这……这是为何?将士们行军打仗,渴了掬一捧河水便喝,自古皆然!如今非要烧开,岂不麻烦?耗费柴火不说,也耽误时间啊!”
连荀彧也微微蹙眉:
“明公,此举虽是为将士健康着想,然确如子廉(曹洪字)所言,恐执行不易,徒增繁琐。”
曹操早就料到会有此疑问。
他环视众人,语气严肃:
“尔等可知,每年军中,因腹泻、痢疾、乃至更严重的时疫而倒下的士卒,比战死沙场者多出几何?”
他停顿一下,让众人思考,然后继续道:
“这些病患,轻则丧失战力,重则一命呜呼,”
“更可怕的是,一旦在军中流行,顷刻间便能令数万大军土崩瓦解!”
“此非战斗,却胜似刀兵!”
“而许多此类疾病,其根源,便在这不洁的生水之中!”
他无法详细解释细菌、微生物的概念,只能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阐述:
“水中自有肉眼难见之‘微虫’、‘秽气’,煮沸之后,便可杀灭大半。”
“喝开水,看似小事,实则是保全我军战力、减少非战斗减员的关键!”
“此事,关乎我军存续,关乎征战成败,绝非儿戏!”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曹洪:
“子廉,你告诉我,是耗费些柴火、麻烦一点重要,还是让成千上万的弟兄莫名其妙地病倒、等死重要?”
曹洪被问得哑口无言,讷讷道:
“自……自然是弟兄们的性命重要。”
荀彧也恍然大悟,肃然道:
“明公明见万里,体恤士卒竟至如此细微之处!”
“彧愚钝,方才未能领会深意。此法若行,确能保我军元气!”
曹操点点头,又补充道:“此外,建立疫情汇报制度。”
“各营军医,需定期上报士卒患病情况,尤其注意是否有集中出现的相似症状。”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隔离,并速报中军!此事由文若总领,务必形成章程,严格执行!”
“先把基础的公共卫生搞起来,减少非战斗减员,这才是持续发展的王道。”曹操心中暗道。
这套喝开水加疫情监控的组合拳,在这个时代,无疑是领先的。
处理完卫生问题,曹操将目光转向了将作大匠,一位名叫马钧(注:历史上马钧是曹魏后期人物,此处借用其名,可理解为同名巧匠)的巧匠。
“马大匠,”曹操命人抬上一块普通的生铁和一块质量较好的熟铁,以及一些黑乎乎的煤炭(此时已开始使用,但不如木炭普遍)。
“今日召你前来,是有一项关乎我军命脉的革新,欲交予你研究。”
马钧连忙躬身:“请主公示下。”
曹操拿起一块生铁,又拿起一块熟铁,解释道:
“生铁坚而脆,熟铁韧而软,各有优劣。”
“然,能否找到一种方法,取二者之长,去二者之短,得到一种既坚韧又锋利,更适合打造兵甲的材料?”
马钧思索道:
“回主公,以往工匠亦知此法,多以‘百炼’成钢,然耗时日久,产量极低……”
“非是百炼。”曹操摇头,他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大致画了一个示意图。
“我称之为——‘炒钢法’!”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曹操结合记忆中的知识,尽量通俗地讲解:
“可将生铁加热至熔融半熔融状态,如同液态粥羹。”
“然后,如同炒菜一般,不断搅拌!”
“在此过程中,可加入特定比例的熟铁碎块、矿石粉等,利用搅拌,让生铁中的杂质与空气充分接触,同时让碳分均匀分布……”
“最终,得到一种性能远胜普通熟铁,甚至接近百炼钢,但耗时、成本却大大降低的‘炒钢’!”
他描述得并不十分精确,毕竟他不是冶金专家,但核心原理——
通过搅拌氧化脱碳,获得性能优良的钢材——已经指出。
马钧起初听得有些迷茫,但越听,眼睛越亮!他本身就是顶尖工匠,对金属性质极为了解,曹操的描述虽然粗疏,却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搅拌……均匀碳分……”马钧喃喃自语,猛地抬头,眼中充满了狂热和兴奋,
“主公!此法……此法似乎真的可行!若真能成,打造出的兵刃,必将远超如今的环首刀!甲胄也会更加坚固!”
“正是!”曹操肯定道,
“此事,我便交予你全权负责!需要什么人手、材料,尽管开口!”
“我会拨付专款,设立单独的‘将作工坊’,由你主持,秘密进行试验!”
“记住,过程或许会失败多次,但不要气馁,大胆尝试,记录每一次的数据……呃,记录每一次的火候、配料、搅拌时长与最终成果!”
“小人……卑职领命!必不负主公重托!”
马钧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这对于一个工匠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
接下来的日子里,许昌的各项事务在荀彧、郭嘉等人的统筹下,有条不紊地推进。
屯田如火如荼,流民逐渐安定;
喝开水的命令虽一开始遭遇不少嘀咕,但在曹操的严令和各级将领的督促下,也逐渐成为习惯,军中因饮水导致的疾病果然大幅减少;
而马钧领导的将作工坊,更是日夜炉火不熄,叮当之声不绝,不断进行着“炒钢法”的试验。
曹操本人也时常亲临工坊,与马钧交流,虽然他提不出太多具体技术细节,但他来自现代的质量管理意识(如强调记录、标准化流程、鼓励试错)却给了马钧很大的启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个多月后,马钧顶着两个黑眼圈,却满脸狂喜地捧着一把闪烁着幽暗金属光泽、形制类似环首刀,但明显更加精良的刀,冲进了曹操的议事厅。
“主公!成了!第一批‘炒钢’样品成了!”
马钧声音嘶哑,却充满了激动。
曹操接过这把刀,入手沉甸,刀身线条流畅,寒光隐现。
他命人取来一把制式环首刀,两刀相斫!
“锵——!”
一声脆响,制式环首刀的刃口崩开了一个明显的缺口,而炒钢刀仅留下一个浅浅的白痕!
“好!”曹操大喜过望,抚摸着刀身,
“好刀!马大匠,你立下大功了!所有参与研制的工匠,重重有赏!”
“科技树第一枝,点亮成功!”曹操心中豪情万丈,有了更好的钢材,就意味着未来他的军队将拥有更锋利的武器、更坚固的铠甲,这在冷兵器时代,是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加成!
他正欲详细询问生产细节,并准备嘉奖马钧等人,突然——
“报——!!!”
一声急促的吼声由远及近,议事厅大门被猛地撞开,典韦那铁塔般的身影带着一股狂风冲了进来。
他盔甲上甚至还沾着尘土,显然是从外面疾驰而归。
“主公!大事不好!”典韦声如洪钟,带着浓重的杀气,
“探马来报,汝南黄巾贼首何仪,纠集龚都、刘辟等部,聚众五万余,号称十万,正朝着许昌杀过来了!
前锋已过昆阳,距我许昌不足百里!”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74/4333994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