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唐陌此人不堪重任
李成弼冷哼一声:“王阁老未免太过求稳!唐陌与徐家之事,是非曲直,自有公论!岂能因惧其‘锋芒’而压制功臣?难道要我等选拔那些唯唯诺诺、明哲保身之辈担当重任吗?老夫认为,唐陌有此功绩,有此能力,就当授此职位!朝廷应有此气度!”
他态度鲜明,坚决赞成。
五个阁老中没有一个人认识唐陌,自然无人和他交好,但周延林比较欣赏韩师正这个人,两人谈不上交情,也不可能有交情。
北镇抚司镇抚使,实际上的锦衣卫二把手和阁老交好,皇帝能允许?
所以周延林帮唐陌说话,不过是看在韩师正的面子上而已。
而次辅李成弼,在前面两次的商议中,一直是和稀泥的,不说赞同,也不说反对。
至于王辅晋,在内阁中一直是跟随徐宗壁的脚步亦步亦趋,之前徐宗壁一直不表态,他也不表态。
所以之前反对和赞同的分别只有张正卿和周延林两人。
而现在,赞同和反对两边分别多了一人,李成弼赞则是纯粹和徐宗壁不对付,唐陌和徐家撕破脸皮,他自然就要赞同唐陌升副镇抚使了。
而王辅晋也是因为徐家和唐陌撕破脸皮了,虽然徐宗壁一直没说话,但内阁中所有人对他的态度已然是心知肚明。
四位阁老,两人赞成,两人反对,理由各异,争执不下。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始终一言不发、面色平静无波的首辅徐宗璧身上。
麒麟阁中顿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等待着他的决断。
徐宗璧缓缓抬起眼帘,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四人,最终停留在虚空某处,仿佛在斟酌词句。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份量: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他先定了调子,显示公允。
“唐陌之功,确系殊勋,不容抹杀。朝廷赏功罚过,乃立国之本。”他先肯定了唐陌的功劳,随即话锋悄然一转,“然,擢升副镇抚使,非同小可。此职不仅关乎个人功赏,更关乎北镇抚司之稳定,关乎朝廷与江湖、与各方势力之平衡。”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唐陌年轻气盛,锐意进取,本是好事。但近日观其行事,尤其是与……我徐家之事,”
他提到自家时,语气毫无波澜,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处理方式,是否稍显酷烈,缺乏转圜?副镇抚使需八面玲珑,调和鼎鼐,而非一味以刚克刚。若因其个人恩怨,而将北镇抚司乃至朝廷卷入不必要的纷争漩涡,恐非国家之福,亦非对其本人之爱护。”
徐宗璧语气沉凝,一副全然为公、为国家大局考量的姿态:“老夫并非因私废公。徐家与唐陌之私怨,是私事,内阁议事,当以国事为重。正因如此,老夫更需避嫌,也更需从朝廷大局出发考量。基于此,老夫认为,当下擢升唐陌为副镇抚使,时机尚未成熟。可厚赏其功,加封食邑,赐予殊荣,以示朝廷恩宠。待其再多经磨砺,性情更为沉稳,再议升迁不迟。”
一番话语,冠冕堂皇,既撇清了个人恩怨的嫌疑,又将反对的理由拔高到了“国家稳定”和“保护人才”的高度,显得大公无私,思虑周全。
徐宗璧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语落下,暖阁内陷入短暂的沉寂。他目光扫过众人,见无人立刻反驳,便继续开口,将话题引向另一件棘手之事:
“此外,东南武州旱情严峻,官仓失火一案,更是悬而未决,影响极其恶劣。陛下震怒,责令必须彻查严办。”
他语气沉重,“此案牵连甚广,侦办之人需胆大心细,更需有足够的能力和……魄力。”
他话锋一转,目光似无意地扫过虚空,仿佛在权衡人选:“唐陌既有能力、又有胆识武功。不如,便派他前往武州,一则负责调查粮仓被焚真相,二则作为副钦差,协助正钦差赈灾安民。”
“此举,一可让其远离神京是非之地,平息纷争;二可予其重任,以观后效。若他能将此棘手之事办理妥当,证明其确有统筹全局、处理复杂事务之能,届时再议其晋升副镇抚使,想必朝野上下,也无话可说。”
他顿了顿,语气微沉,留下未尽之意:“若是不能……那便说明其尚需磨砺,此前诸议,亦可作罢。”
此举看似给了唐陌机会,实则将一块烫手山芋丢了过去,武州乃龙兴之地,官场盘根错节,此去凶险万分,成则艰难,败则副镇抚使就别想了。
在大夏,不是实力强大就能身居高位的,君不知大夏那些天象大宗师和指玄宗师,一个个封公封爵,可大多数都没有实权。
譬如安国公,堂堂天象大宗师,还是公爵,就算是皇帝,也会对他保持一定的尊重,可要说实权,真没有多少。
当然,其中某些高手,也不稀罕所谓的权力。
就在徐宗璧话音落下,几位阁老神色各异,暗自思忖之际,暖阁外传来一阵轻微而急促的脚步声,随即一名内侍躬身入内,低声道:“启禀诸位阁老,陛下驾到。”
众人闻言,立刻起身整理衣冠。只见皇帝身着常服,面色沉凝,快步走入暖阁,直接免了众人的礼,开门见山道:“诸位爱卿都在,正好。刚接到八百里加急密报,外出公干已数月未归的锦衣卫指挥使,及其随行的指挥佥事,于十日前在返回途中彻底失去联系,经多方查探,恐已……遭遇不测,凶多吉少。”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锦衣卫指挥使,天子亲军统帅,位高权重,竟然失踪,很可能已然殒命?这简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皇帝目光扫过震惊的众人,继续沉声道:“锦衣卫不可一日无主。指挥使之位,不能久悬。朕意,从速择选贤能接任。今日召诸位来,便是要议一议,谁人可担此重任。”
他略一停顿,给出了三个备选名字:“北镇抚司镇抚使韩师正,执掌北司多年,经验丰富;六扇门神捕魏登先,老成持重,屡破大案;镇守大龙关的将军杨天罡,军功卓著,忠诚可靠。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62/4343455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