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小新的妈妈换人了 > 第71章 必须这样

第71章 必须这样


时序步入深冬,新年的气息开始在空气中隐隐浮动。

小新心理发展新阶段的现象,开始在他身上清晰地显现出来,对秩序和固定流程的执著。

这种对“秩序”的敏感,最开始体现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

每天早晨,上见加莉会给他倒一杯温水。

杯子必须是那个印着黄色小鸭的蓝色塑料杯,如果某天野原广志顺手拿了个印着小熊的绿色杯子给他,他会指着杯子,坚定地摇头:“不要这个!要小鸭!蓝色的!”

直到换回正确的杯子,他才肯接过喝水。

他的玩具也开始有了固定的“家”。

动感超人玩偶必须坐在沙发最左边的角落;那盒彩色蜡笔,盖子必须严丝合缝地盖好,并且放在矮柜从右边数第二个格子里;就连他睡觉时,枕头边除了动感超人,还必须放上那块边缘已经有些磨损的浅蓝色小方巾。

这种秩序感,在每天重复的生活流程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睡前仪式变得不容丝毫差错。

顺序必须是:洗澡  ->  穿睡衣  ->  喝奶  ->  刷牙  ->  读那本《好饿的毛毛虫》的绘本->  关大灯,开小夜灯  ->  妈妈/爸爸说“晚安,小新”  ->  他回应“晚安”  ->  然后安静入睡。

任何一个环节被打乱,都会引来他强烈的反应。

一个周四的晚上,野原广志公司有应酬,回来得稍晚。

上见加莉便独自进行了前面的步骤。

当进行到读绘本环节时,她顺手从书架上拿了另一本也很可爱的《猜猜我有多爱你》。

小新刚被抱到床上,看到妈妈手里不是那本熟悉的、有着彩色毛毛虫和洞洞的书,立刻坐直了身体,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要!要虫虫!吃果果的书!”

“今天我们看这本小兔子的好不好?也很可爱。”上见加莉试图商量。

“不要!虫虫!要虫虫的书!”小新的语气带坚持,小脸开始涨红,眼眶也迅速湿润,仿佛这是一件天大的、无法妥协的事情。

上见加莉看着儿子那副即将崩溃的模样,没有坚持。

她放下小兔子的书,起身去书架换回了《好饿的毛毛虫》。

几乎在书被递到他面前的瞬间,小新的情绪风暴就平息了。

他接过书,紧紧抱在怀里,仿佛失而复得的宝贝,然后顺从地躺下,等着妈妈开始朗读。

仿佛刚才那个快要哭出来的孩子不是他一样。

野原广志带着一身酒气回到家时,仪式已经结束,小新正搂着动感超人和小方巾睡得香甜。

上见加莉简单说了晚上的“绘本风波”。

野原广志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有些不解:“这小子,怎么突然这么固执了?不就是一本书嘛……”

“这不是固执,”上见加莉纠正道,“这是秩序敏感期。他通过确认外在环境的秩序和流程的固定不变,来构建内心的安全感和对世界的认知。可以预测的环境能让他感到安心。”

野原广志似懂非懂,但第二天,他就亲自领教了这种“秩序”的力量。

周六早晨,是他负责做早餐。

他像往常一样煎了鸡蛋和香肠,烤了面包。

摆盘时,他把切好的香肠放在盘子左边,煎蛋放在右边。

当他将早餐端到小新面前时,小家伙盯着盘子看了一会儿,然后用他的小叉子,努力地、执着地,将香肠和煎蛋的位置进行了调换,香肠必须移到右边,煎蛋必须放在左边。

“诶?小新,这样放也一样吃啊。”野原广志觉得有些好笑。

小新完成“纠正”后,抬起头,看着爸爸,用非常认真的语气宣布:“蛋蛋,这边。肠肠,这边。这样,对。”

野原广志张了张嘴,把“哪边不都一样”的话咽了回去。

他想起妻子昨晚的话,决定尊重儿子的“秩序”。

他点点头:“哦,这样啊,爸爸知道了,蛋蛋放左边,肠肠放右边。”

小新对爸爸的“领悟”表示满意,这才开始安心地吃早餐。

从此,野原广志开始格外注意这些细节。

他发现自己儿子心中有一本无形的“规则手册”:

回家后,鞋子必须鞋尖朝外整齐摆在玄关指定位置,他会蹲下来费力地调整爸爸随便脱下的皮鞋;

看电视时,遥控器必须横着放在茶几正中央,不能竖着放也不能靠边;

甚至他画画时,蜡笔用完必须放回盒子里的固定颜色格,虽然他也常常放错,但会努力尝试,画纸的空白面必须朝上。

这些在大人看来无关紧要、甚至有些繁琐的“规则”,在小新的世界里却至关重要。

一旦规则被打破,他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焦虑,甚至发脾气。

野原广志和上见加莉没有将这些行为简单地视为“任性”或“找麻烦”。

他们理解这是孩子心智成长期。

他们的策略是:在不涉及安全和健康的问题上,尽量尊重和配合他的秩序要求;

同时,也开始温和地引导他理解,有些规则是可以变通的,世界并非总是完全按照他设定的模式运转。

比如,当野原广志不小心用了他的小鸭杯子喝水后,上见加莉会告诉儿子:“爸爸不小心用了你的杯子,我们现在需要清洗一下才能用,可能需要等一下,或者我们今天先用一下小熊杯子,可以吗?”

一开始,小新会难以接受,但经过几次类似的“意外”和父母耐心的解释后,他慢慢开始学习忍耐微小的变动,理解“清洗”和“暂时替代”的概念。

这个时期,对野原夫妇的耐心是极大的考验。

他们需要时刻留意那些自己平时根本不会在意的细节,避免触发儿子的“秩序警报”。

但看着儿子在确认秩序后那安心、满足的表情,以及他在努力维持秩序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专注和认真,他们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们知道,这份对秩序的执著,是儿子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掌控世界,是他逻辑思维和规则意识萌芽的体现。

现在播下理解和尊重的种子,未来才有可能收获一个既懂得遵守规则,又能在必要时灵活变通心智健康的孩子。

夜晚,野原广志按照“正确”的流程和顺序,完成了睡前仪式。

他走到客厅,对上见加莉苦笑了一下:“我现在感觉像是在照顾一个强迫症患者。”

上见加莉正在看杂志,头也不抬地回应:“等他再大点,开始质疑和打破规则的时候,你会怀念现在这个一切都要‘必须这样’的阶段的。”

野原广志想了想那个可能更加“鸡飞狗跳”的未来,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随即又笑了起来。

成长,果然就是一个接一个甜蜜又棘手的挑战啊。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52/4342746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