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国家在行动!
大夏东部战区作战指挥中心。
凌晨,警报灯闪烁。
三封加密调令几乎在同一时刻发出——
“战虎特战大队,立即整备。”
“烈焰特战大队,进入一级战备。”
“雷霆特战大队,全员就绪,听候调遣。”
三位大队长同时收到命令,神情一凝。
他们迅速打开密令终端,屏幕上只有简短的一行字:
“调动最精锐小队,立即前往南都xx军营集结。任务等级:绝密。”
没有任务内容,没有作战目标。
只有代号与地点。
“最精锐小队?绝密任务?”
战虎大队长沉声自语,却没有追问。
他们的职责,就是在不知道目的的情况下执行命令。
短短五分钟后,三支特战大队同时启动。
最精锐的小队快速全副武装,然后登机出发!
直升机螺旋桨切开夜空的低压空气,轰鸣声回荡在山野间。
战士们头戴钢盔,夜视仪绿光闪烁——一场没有硝烟的行动,已经开始。
与此同时,另一条指令线也在迅速蔓延。
安全局与国防科研署内部,部分关键科研人员陆续接到通知。
那是一封极为简短的调令:
“有一项高风险任务,需要志愿者。
是否愿意承担?”
会议室内,一阵沉默。
有人犹豫,有人低头,也有人眼中闪过果决的光。
“我去。”
“算我一个。”
“只要大夏需要,我义不容辞!”
短短十分钟,报名人数远超预期。
那些白大褂下的肩膀,虽然瘦削,却有着不逊于军人的意志。
很快,科研特混组名单敲定。
三支小组共计二十一人——病毒学家、生物工程师、化学防护专家、医官与数据分析员。
他们携带便携实验舱、空气净化单元、移动样本冷冻柜,以及十余只实验小鼠作为生物检验基准样本。
夜风呼啸,直升机在跑道上列队。
随着直升机腾空而起,声音划破黑夜。
机舱里,年轻的科研员握着试验箱,手心冒汗。
没有人说话。
他们只是静静地系好安全带,
望着窗外那一点点缩小的灯光。
在特战小队与科研组紧急赶赴南都的同时——
俞国栋与贺星耀也联手,将事件以最高密级汇报至大夏中枢。
当夜,首都上空的警戒卫星临时切入加密通道,最高指挥中枢在零点召开特别会议。
参会的,只有寥寥七人。
会议持续不到三十分钟。
没有争论,没有犹豫。
指令签发的声音,干净而冰冷。
“立即启动全国范围‘核打击防护演练’方案。
启动人数——二十万。
封闭周期——七天。
行动代号:晨雾。”
命令发出后,数十道机密公文同时在各地军政终端同步闪烁。
中央调控室的电子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迅速点亮——
西北的荒原地堡、华北的山体掩体、东南的海底防御舱、川南的地下科研中心……
这些平日里只存在于档案中的“最高级别核防护区”,
此刻全部苏醒。
——
一夜之间,全国多个城市的部分居民被秘密筛选。
筛选标准严格到近乎苛刻:
年龄十八岁以下、健康状况良好、无重大家族遗传病史。
其余少量名额分配给科研机构、能源部门、通信指挥及基础军人。
他们收到的通知非常简单:
“明日清晨,参加为期七天的核打击应急演练。”
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
有人紧张,有人困惑,更多的人只是以为这是一场罕见的国家级演练——
一个需要他们配合的“安全演习”。
电视上、网络上,没有任何新闻。
只有例行的气象播报,和一条不起眼的滚动字幕:
【大夏国防部提醒:为提升全国防护体系响应效率,将于近期开展部分区域核防护应急演练,请民众保持冷静,听从指挥。】
在那条看似平常的文字背后,
隐藏着一场足以决定人类命运的暗流。
全国动员二十万人的行动,
表面上是演练——
实际上,是在为最坏的可能做准备。
贺星耀看着那份调令签发的确认回执,
声音低沉如铁:
“能做到这一层,已经是极限。再大规模,就会引发恐慌。”
俞国栋点了点头,神情凝重。
“但至少,我们争取到了七天——七天的安全窗口。”
深夜的南都军营,灯光如昼。
停机坪上,三架直升机的螺旋桨仍在缓缓旋转,热浪与尘土交织。
特战小队与科研组成员已全部抵达,整齐列队在场地中央。
每个人都穿上了密闭式防化服,呼吸声在面罩内回荡。
空气沉闷、紧张,却充满一种无形的凝聚力。
片刻后,会议厅的大门缓缓开启。
两道身影并肩走入——
一位身着深灰西装,神情肃穆;
一位身披戎装,肩章上星徽闪亮。
俞国栋与贺星耀。
在场所有人几乎在同一瞬间挺直了腰背。
俞国栋环视全场,声音稳而有力:
“各位,我是俞国栋,大夏安全局局长。”
他话音刚落,另一道低沉的声音随即响起:
“我是贺星耀,东部战区司令。”
简单的两句话,却像两道铁锤,
砸进每个人的心中。
没有人再说话,
他们都明白——能让这两位亲自出现在一线现场,
意味着这次行动的级别,已经超越了任何常规任务。
俞国栋神情冷峻,语气一字一顿:
“在说明任务前,我必须强调一点——这将是一场极度危险的行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排排身穿防护服的战士与科研员。
“危险到什么程度?我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但请各位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实验,
它关乎大夏,甚至关乎整个人类的未来。”
话音落下,他抬起手,身旁的军官端上一个铁盒。
俞国栋缓缓打开,里面整齐摆放着数十支笔与记录本,还有几部影像录制终端。
“现在,”他继续说道,
“任何愿意继续执行任务的人,请在这里——写下遗书,或录下视频留言。”
“如果不测发生,国家会将这些转交给你们的家人。
这一份记录,将是你们最后的证明。”
场内,静得能听到心跳声。
一时间,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
他们见惯了危险,但从未见过这种“任务未宣、先留遗言”的场面。
这意味着——
连上级都不敢保证他们能回来。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42/4343736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