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围城内外两种讲台的生存图鉴
初秋的晚风带着桂花香钻进咖啡馆的玻璃窗,我侄女鹿晓晓把刚点的拿铁推到我面前,自己捧着一杯热美式小口啜饮。她身上那件藏青色职业装还是去年学校统一定制的工装,袖口磨出了细微的毛边,与她新加坡国立大学本科、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的学历背景显得有些违和。"刚好满两年," 她低头看了眼手表,表盘上的划痕清晰可见,"总算能聊点实在的,不像刚入职时,连五险一金缴纳比例都不敢问。"
我搅动着咖啡勺,看着她眼底那点与年龄不符的疲惫。眼前这个 29岁的姑娘,两年前带着两箱学术著作和满腔抱负走进城郊那所俗城 "三本" 的民办高校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两种教育体系差异的亲历者。
一、入职门径:从 "过五关" 到 "一堂课" 的距离
"您还记得我入职前参加的那场公办高校招聘会吗?" 鹿晓晓突然开口,指尖在杯壁上划出一圈水汽,"当时市属师范学院招一名英语教师,三百多个硕士博士挤破头,光笔试就分了综合能力、教育理论、专业英语三轮,面试还要抽题试讲、答辩,最后还要政审公示,前后折腾了两个多月。"
她的话让我想起当时她发来的准考证照片,背景里排着蜿蜒的长队。而这份民办高校的工作,来得却异常迅速。"这边的招聘简单得让人不安," 鹿晓晓自嘲地笑了笑,"投简历三天后就通知试讲,讲一节《商务英语函电》,五个领导坐在下面打分,当天下午就谈薪资签合同。没有笔试,没有公示,甚至连学历认证都只是扫了眼复印件。"
这种差异在她入职后愈发清晰。同小区住的张老师是隔壁公办高校的编内教师,每次聊天都能说出一长串入职流程:"笔试要考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专业课还要考学术前沿动态,面试有结构化问答和即兴演讲,博士虽然免笔试,但要提交近五年的科研成果,还要做一场公开学术报告,整个流程下来比考博还难。" 张老师说他们学校去年招的博士,光科研成果就装了三大本,面试完当场就给了编制承诺。
然而,民办高校的所谓“灵活”,实际上却隐藏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拿上个月教务处新入职的李老师来说吧,他可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呢!如此优秀的学历背景,按常理来说应该是备受重视的。可谁能想到,他在试讲完的第二天就直接上岗了,而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然就被辞退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有学生投诉他上课用的课件太过陈旧。听起来似乎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但在民办高校里,却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鹿晓晓无奈地解释道:“没有编制这层保障,我们就如同签了一份随时可能到期的劳动合同一样。”
相比之下,公办学校的编内教师就稳定得多了。只要他们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基本上都能够安稳地工作到退休。但在民办高校里,情况却完全不同。校长的一句话,就可以轻易地改变考核标准。比如说,上周还强调重点看教学质量,这周却突然要求每个老师必须拉到三个招生意向。这种变化无常的要求,让老师们感到无所适从。
她快速地滑动着手机屏幕,焦急地寻找着那个教职工群的聊天记录。终于,她找到了行政部刚刚发布的通知,通知的内容让她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
通知上用加粗的字体写着:“因办学调整,即日起取消公共基础课教研室,相关教师并入专业课组,兼任辅导员工作。”这几个字仿佛是一道晴天霹雳,直直地劈在了她的心上。
她不禁感到一阵愤怒和无奈,这样的决定竟然没有征求过教师们的意见,也没有任何过渡性的安排。这就像是企业调整部门架构一样随意,完全不顾及教师们的感受和职业发展。
她想起了自己在公共基础课教研室的日子,虽然工作繁忙,但也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现在,这一切都将被改变,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职责。
她的心情愈发沉重,仿佛被一块大石头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面对这样的通知,她又能做些什么呢?除了接受现实,似乎别无他法。
二、薪资账本:五险一金里的安全感差异
话题转到待遇,鹿晓晓从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工资条,上面的数字让我有些意外。扣除五险一金后,实发金额刚过六千。"这还是加上超课时费的," 她指着 "绩效工资" 那一栏,"基本工资只有三千八,比张老师他们学校编内教师的基础工资还低一半。"
最直观的差距在五险一金。张老师的公积金每月个人缴两千二,单位再补两千二,加上年金,光长期福利就占了收入的三成。而鹿晓晓的公积金账户里,单位每月只缴三百多,"财务说按最低基数交,这样学校能省点钱。" 她苦笑道,"公办是五险二金标配,我们连公积金都按最低比例来,更别说年金了。"
这种差异在福利上体现得更明显。张老师去年拿到了学校发的一万五住房补贴,今年又涨了薪级工资,"公办的福利跟着政策走,每年都会微调,旱涝保收。" 而鹿晓晓所在的学校,去年春节只发了两箱苹果,今年干脆什么都没有 —— 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说 "受招生影响,福利暂时缩减"。
办学经费的来源决定了这种差异的必然性。鹿晓晓所在的民办高校,每年收入九成来自学生的学宿费,一万八的学费加上两千四的住宿费,支撑着整个学校的运营。"去年招的学生少了三百人,工资就晚发了十天," 她记得财务当时的解释,"公办学校有财政拨款兜底,我们全靠学费活命,老板要是小气点,连教师节福利都能省了。"
上个月张老师体检,学校统一安排在三甲医院,全额报销,还额外给了两千块体检补贴。而鹿晓晓的体检,是自己去社区医院做的,报销比例只有六成。"不是说民办就一定穷," 她补充道,"有次去参加教学研讨会,旁边一所老牌民办高校的老师说他们公积金缴得比公办还高,但这种是少数,大部分民办都得看招生脸色。"
三、职业轨迹:跳板与围城的选择
鹿晓晓的同事王老师又要离职了,这已经是她在短短两年内送走的第八位同事了。鹿晓晓无奈地叹了口气,对身边的人说道:“王老师考上了老家的公办高职,下周就要走啦。”
她接着感慨道:“咱们这儿简直快成公办高校的‘预备役’了,好多年轻老师都把这里当作一个跳板。”这种人员的高流动性在公办高校里是很难想象的。
张老师所在的教研室,情况却大不相同。他们教研室共有五位老师,其中有三位都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五年以上,而最资深的李教授更是在这所学校执教长达三十年之久。
张老师解释说:“编制内的教师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基本上就不用担心会失业。就算学校因为某些原因需要裁员,也会优先考虑裁掉劳务派遣的人员,编制内的老师基本上不会受到影响。”
然而,他也提到了学校里那些编外教师的日子并不好过。就像去年,有两位校签的讲师,仅仅因为没有完成科研任务,就被学校解约了。
民办高校里也有 "坚守者"。基础部的陈教授已经在这儿教了二十年,从建校初期就来了,现在是教学督导。"陈教授说当年是看中这儿离家近,没想到一干就是二十年," 鹿晓晓说,"但现在年轻人很少能沉下心来,毕竟没有编制保障,谁也不知道学校明天会不会出问题。"
这种不稳定感在招生季尤为强烈。今年暑假,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与招生宣传,完不成指标扣绩效。鹿晓晓顶着烈日跑了三个地市的中学,才拉到两个意向学生,"张老师他们从来不用管招生,一门心思搞教学科研就行。" 更让她焦虑的是,系里已经有传闻说要裁撤两个招生不好的专业,"要是专业没了,我们这些老师要么转岗,要么走人,哪像公办那样有编制托底。"
鹿晓晓的手机里保存着与前同事们的群聊记录,这些记录里充满了各种不同的人生轨迹和选择。有的前同事成功考上了公办高校的编制,有的则去了外企从事培训工作,还有一些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考取公务员。
“上周有个前同事在群里晒出了她的新工资条,我一看,她的公积金竟然比我的基本工资还要高!”鹿晓晓的语气中流露出明显的羡慕之情。然而,她也提到了一些公办高校的压力,比如“非升即走”的政策,这意味着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晋升职称,就可能面临被辞退的风险,而且还需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否则也会被扫地出门。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许多年轻教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鹿晓晓的师妹今年刚刚毕业,她同时收到了民办高校的高薪 offer 和公办高校的面试邀请,但却一直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最终的决定。
“民办高校给的薪水确实很高,但是工作不太稳定;而公办高校虽然稳定,但是压力很大,还需要考取编制。”鹿晓晓耐心地帮师妹分析了很久,试图帮助她权衡利弊。
最后,师妹经过深思熟虑,还是选择了去参加公办高校的面试。她告诉鹿晓晓:“我觉得安全感比什么都重要。”
四、工作日常:从 "双线作战" 到 "全能打杂"
晚上八点多,鹿晓晓的手机响了,是学生发来的请假申请,还有辅导员催要的班会记录。她一边回复一边苦笑:"您看,这就是我的日常,下班了也不清闲。"
她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每周 22 节课,横跨《商务英语》《外贸函电》《跨境电商实务》三门课;兼任两个班的辅导员,要查寝、开班会、处理学生矛盾;还要负责英语角活动,每月组织一次技能竞赛;月底要交教学反思、听课记录,还要准备下个月的招生宣传材料。"上周我一天上了六节课,晚上还要改论文,忙到凌晨两点才睡。"
而张老师的工作节奏相对规律:每周 12 节课,固定教两门专业课,剩下的时间要么泡在实验室,要么查资料写论文。"公办的考核是 ' 教学 + 科研 ' 双线作战,压力在论文和项目上," 张老师说他去年为了评副教授,光核心期刊论文就发了三篇,还申报了一个省级课题,"但至少不用管学生的鸡毛蒜皮,也不用去搞招生。"
在鹿晓晓的眼中,民办高校所倡导的“人尽其用”实际上就是“一人多岗”。就在上个月,教务处的打印机突然出现故障,按常理来说,应该由专业的维修人员来处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行政老师竟然让鹿晓晓去帮忙修理打印机。
不仅如此,当学生宿舍发生漏水问题时,由于辅导员当时不在场,鹿晓晓又不得不顶着倾盆大雨,急匆匆地跑去与宿管进行协调沟通。面对这样的情况,鹿晓晓感到十分无奈。
她苦笑着说道:“校长总是强调这是‘高效利用人力资源’,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为了节省一些人力成本罢了。”相比之下,公办高校的分工则非常明确,教学人员专门负责教学工作,行政人员则专注于行政管理,绝不会让老师去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科研方面的差异更悬殊。张老师他们学校有专门的科研经费,实验室设备每年更新,图书馆的学术数据库能查到全球最新文献,申报课题还有专人指导。而鹿晓晓要写论文,得自己花钱买数据库权限,学校的实验室连像样的仪器都没有。"去年评职称要两篇论文,我自掏腰包花了八千块版面费,相当于一个多月的工资," 她翻出当时的转账记录,"公办的老师发论文有奖励,我们发论文要倒贴钱,这就是差距。"
即便是 "卷",两种体系的侧重点也不同。张老师的 "卷" 在科研:"评职称时,核心期刊论文、国家级课题、学术获奖,一样都不能少,比不过别人就升不上去。" 而鹿晓晓的 "卷" 在工作量:"上周有个老师一周上了 28 节课,就为了多拿点课时费,大家都在比谁带的课多,谁管的学生多。"
五、未来迷雾:招生寒潮下的生存焦虑
鹿晓晓最近一直在看招聘信息,手机里存了好几个考公、考编的备考群。"不是不想好好教,是实在看不到未来," 她语气沉重起来,"今年我们学校的报到率才七成,比去年降了十个百分点,校长在会上说 ' 生存是第一要务 '。"
出生人口下滑所带来的影响正逐渐显现出来,其冲击力不容小觑。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到了 2024 年,全国民办本科院校的平均报到率竟然跌破了 75%,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不仅如此,在许多地区,民办高校还出现了专业停办的现象。
鹿晓晓所在的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已经毅然决然地砍掉了“应用英语”这个专业。原本在这个专业任教的老师们,如今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转岗到其他专业,要么直接被学校辞退。
鹿晓晓无奈地叹息道:“张老师他们学校可完全不用担心生源问题啊,今年的录取分数线甚至还涨了呢!”她继续说道,“公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高,学费又相对较低,家长们自然都更愿意把孩子送去那里读书。相比之下,我们这种民办高校的日子真是越来越艰难了。”
经济环境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不容忽视,今年就有好几个学生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而不得不退学。“一万八的学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公办院校。”鹿晓晓无奈地说道。
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学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举办了好几次“学费减免”活动。然而,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相比之下,公办高校由于有财政拨款的支持,根本不需要为学费问题担忧。
这种生存危机让民办高校的教师们普遍感到了压力和危机感。上个月,系里组织了一次座谈会,会上老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多考几个证,给自己留条后路。”鹿晓晓也不例外,她已经报名参加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并且还在学习Python编程语言。
“万一学校办不下去了,我还可以去中学教书,或者转行做新媒体。”鹿晓晓说道。她认识的一个前同事,就已经辞职开了一家自习室,生意还挺不错的。这也让鹿晓晓看到了一些新的可能性和机会。
然而,并非所有的民办高校都处于艰难的境地。鹿晓晓在参加教学研讨会时,曾经遇见过一位来自一所老牌民办高校的老师。这所学校拥有独特的专业设置,其毕业生的就业率甚至比一些公办高校还要高。“他们的老师待遇非常好,公积金缴纳的金额比公办高校还要高,而且很少有人会选择离职。”鹿晓晓感慨道。
不过,像这样的民办高校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民办高校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招生困难和经费紧张是最为突出的问题。相比之下,张老师所在的学校则显得相对安稳。今年,他们学校不仅给教师们涨了工资,还新盖了一座实验楼。“公办高校有政策的支持作为保障,即使生源稍微少一些,也不会面临生存的危机。”张老师解释道。
不过,他也提到,公办高校的“非升即走”政策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去年,就有一位博士因为未能完成科研任务,在合同到期时未能获得续聘。“现在,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高校,都不好混啊,只是各自面临的困难有所不同罢了。”张老师无奈地叹了口气。
夜色渐深,咖啡馆里的人越来越少。鹿晓晓收起工资条,眼神里却多了些坚定:"其实不管在哪儿,把课教好总是没错的。但危机感还是要有,毕竟时代变得太快了。" 她起身要走,手机又响了,这次是学生发来的作业,她边走边回复,脚步轻快了些。
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我忽然明白,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的讲台,都承载着教师们的坚守与挣扎。编制与灵活,稳定与机遇,福利与压力,这些看似对立的标签背后,是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也是这个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而像鹿晓晓这样的年轻教师,正在这两种状态的夹缝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教育初心与生存之道。
当前,无论是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的教师都比较卷,但相对来说,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量普遍比公办的多,通常一人身兼数职,毕竟民办高校更像是企业,讲究的是人尽其用,高效率,不浪费。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生人口数量的持续下滑以及经济环境下行,民办高校学宿费较高,办学质量普遍低于公办高校,加上社会认可度低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数量的减少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除了一些老牌有实力有口碑的民办高校,其他民办高校的生存危机会提前到来,而民办高校的教师应该有些危机意识了,这不是危言耸听。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666/5026346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