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5章 书记办公会
第二天早上,汉东省委大院的清晨,裹胁着十二月的湿冷雾气。
沈向东刚在自己的副书记办公室坐下,桌上电话便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彭少杰的名字。
“我是沈向东。”
接起电话,他淡淡地说道:“有什么事情?”
“沈书记,早上好。”
彭少杰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沙书记通知,九点在省委小会议室召开五人小组会议,议题是处级干部晋升的相关事宜,麻烦您准时出席。”
“知道了,我会准时到。”
沈向东的声音平稳无波,挂了电话后,指尖却轻轻敲击着桌面。
五人小组会议,由省委书记、省长、副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组成,是决定干部任免的核心会议。
他初来乍到,尚未摸清汉东的政治脉络,这场会议既是亮相,更是观察的良机。
所谓五人小组,由党委书记、政府主官、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五人组成,形成了一个兼顾各方职能、平衡各种权力的核心圈。
党委书记作为小组的核心人物,承担着主持人的角色。
他不仅是全面工作的负责人,更是干部调整的首倡者。在五人小组的讨论中,党委书记拥有关键事项的决定权,并最终承担主体责任。这种设计确保了党对重大事务的领导权,也体现了一把手在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政府主官作为行政系统的代表进入五人小组,反映了党政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原则。他不仅是政府工作的牵头人,还在政府干部提名、重大项目建议和财政资源调配方面拥有重要话语权。这种安排保证了行政系统在重大决策前的参与权,避免了党政脱节的可能。
专职副书记在小组中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
作为党委书记的主要助手,他分管日常党务工作,在酝酿阶段起到把关作用,同时负责协调各位常委的工作。通常他还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这使得他对干部情况有着全面了解,能够在五人小组讨论中提供专业意见。
纪委书记的加入赋予了小组监督者的角色。他拥有对干部廉洁问题的否决权,负责监督决策合规性,能够在第一时间通报案件情况,提示用人风险。纪委书记的参与,体现了党对干部监督的重视,保证了决策特别是干部任免中的廉洁底线。
组织部长作为干部工作的具体操办者,在小组中承担着执行者的角色。他负责制定具体名单,确保流程合法,提供干部档案,掌握编制数据。组织部长的参与,保证了五人小组的讨论建立在充分信息和规范程序基础之上。
五人小组的运行具有高度灵活性,会议时间不固定,地点不固定,且不做正式会议记录,由党委书记召集和主持。这种非正式性既保证了决策效率,也利于保密和充分讨论。按照规定,通常需要至少四人到会才能召开会议,体现了对决策严肃性的要求。
这个机制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干部任免的前置酝酿,组织部完成干部选拔考察后,不是直接提交党委常委会,而是先交由五人小组讨论。
在这个小范围内,五位核心领导能够充分发表意见,形成基本共识。如果五人小组意见一致,则提交常委会研究;如有重大分歧,则暂缓提交。这种机制既尊重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又保证了常委会决策的效率和团结。
………………
起身整理了一下深灰色西装的领口,沈向东对着穿衣镜审视片刻。
镜中的人面容沉静,眼神锐利,连日来的奔波未显疲惫,反而透着一股临事而惧的审慎。
他清楚,自己这个“外来者”的每一个举动,都在汉东省委班子的注视之下,尤其在干部晋升这种敏感议题上,沉默或许是最好的姿态。
走出办公室,走廊里铺着的深红色地毯吸走了脚步声,只留下轻微的闷响。
两侧办公室的门大多虚掩着,隐约能听到里面的低语声,沈向东知道,这些目光都在暗中注视着他。
这个从西川空降来的省委副书记,带着铁腕治吏的名声,注定是汉东政坛的变数。
省委小会议室位于主楼三层西侧,面积不大,却布置得格外肃穆。
深棕色的椭圆形会议桌占据了房间的核心,桌面上摆放着精致的白瓷茶杯,热气袅袅升起,在冰冷的空气中凝结成细微的水珠。
墙壁上悬挂着“实事求是”的匾额,字体遒劲,却难掩房间里微妙的氛围。
沈向东抵达时,汉东省委书记沙瑞明已经坐在主位上,手里捏着一份文件,眉头微蹙,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看到沈向东进来,他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起身抬手:“青云同志来了,快坐。”
“沙书记。”
沈向东恭敬颔首,在沙瑞明左手边的空位坐下。
按照座次,省委副书记位列第三,仅次于书记和省长。
紧随其后,省长刘汉生缓步走进来,他头发已有些花白,脸上带着岁月的痕迹,步伐沉稳却透着一丝老态。
“青云同志,来了几天还习惯吧?”
刘汉生笑着跟沈向东握手,语气亲切,却少了几分锐利。
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要退休,自然没有了那种锋芒毕露的感觉。
“多谢省长关心,一切都好。”
沈向东笑着回应,目光掠过随后进来的两人。
省委组织部长文春林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神情干练,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
省纪委书记唐国富则面色沉静,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深邃难测。
“春林同志,国富同志。”
沈向东依次颔首致意。
“沈书记。”
文春林率先回应,脸上露出公式化的笑容,主动伸出手与沈向东握了握,指尖用力,带着几分刻意的热情。
唐国富则只是微微点头,伸手轻握即松,语气平淡:“沈书记初到汉东,辛苦了。”
五个人到齐,彭少杰在门口躬身示意后便轻轻带上了门,房间里瞬间只剩下五人的呼吸声。沙瑞明清了清嗓子,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好了,人都到齐了,咱们开始开会。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讨论组织部提交的全省一百五十七个处级干部晋升方案,春林同志,你先把材料分一下,给大家介绍介绍情况。”
“好的,沙书记。”
文春林应声起身,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摞装订整齐的材料,依次分发给众人。
纸张翻动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沈向东接过材料,指尖触及纸面的微凉,目光落在名单上面。
他没有急于翻看,而是抬眼扫了一圈众人的神色:沙瑞明依旧是那副沉稳的模样,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刘汉生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吹着热气,似乎对这份名单兴趣不大。
文春林坐直身体,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与紧张。
唐国富则已经翻开材料,眉头微蹙,指尖在某几行字上轻轻划过。
摇摇头,沈向东没有说什么,低头开始看起了材料。
拟晋升的一百五十七名干部,来自全省各地,有市县的局办主任,有省直部门的处室负责人,每个人的履历都写得详尽,学历、任职经历、考核成绩,看似无可挑剔。
但沈向东凭着多年的经验,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寻常:其中不少干部都来自同一个地市,还有几位的履历中,存在明显的“快速提拔”痕迹,任职年限刚够格便立刻晋升,未免太过巧合。
他不动声色地将材料翻到最后一页,目光落在拟晋升干部的来源地统计上,果然,来自京州市和吕州市的干部占了近三成,而这两个地市,正是文春林曾经任职过的地方。
沈向东心里了然,指尖在纸上轻轻点了点,依旧保持着沉默。
“大家都看看,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
沙瑞明的声音响起,他放下手中的材料,目光扫过众人:“春林同志,你也简单介绍一下考察的基本情况。”
“好的沙书记。”
文春林挺直身体,语气笃定:“这次处级干部晋升,组织部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征求意见等多个环节,对每一位拟晋升干部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考察过程中,我们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包括所在单位干部群众的评价、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确保拟晋升人员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这一百五十七名同志,都是经过层层筛选、优中选优确定的,完全符合晋升条件。”
他的话音刚落,刘汉生便放下茶杯,笑着说道:“组织部的工作一向细致,我没什么意见,就按照春林同志提交的方案来办吧。”
他的语气随意,显然对干部晋升这类具体事务并不打算过多介入。
毕竟他即将退休,没必要再卷入这些纷争。
沙瑞明的目光随即转向沈向东:“青云同志,你刚到汉东,对干部情况可能还不太熟悉,也谈谈你的看法?”
沈向东放下材料,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沙书记,各位领导,我确实刚到汉东,对全省的处级干部情况了解还不够深入。这份名单里的同志,单看履历都很优秀,但具体的实际表现、工作实绩如何,我还需要进一步调研了解。所以这次,我就不发表具体意见了,尊重大家的决定。”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既表达了自己的审慎,又没有得罪任何人,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新人”的姿态。
沙瑞明满意地点点头,显然对这个回答很认可。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660/4332564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