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图书馆偶遇与观念碰撞
正式开课前的几天,主要是新生入学教育和熟悉环境。林风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图书馆。
并非他多么热爱学习课本知识,而是这个年代的图书馆,收藏着许多后来难以见到的纸质文献和地方志,对他了解天都市的历史地理、物产气候,规划风园的具体种养殖项目,有着不小的帮助。
天都大学的图书馆是老式苏式建筑,层高很高,书架林立,充满了书香和旧纸张特有的味道。林风喜欢这种安静而厚重的氛围。
这天下午,他正在经济类图书区翻阅一些关于农业产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书籍和期刊。
这些内容对于他这个“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算是提前预习,但更主要的是,他想从中捕捉一些符合这个时代特征、又能与他先知信息相印证的观点,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惊人之语”做准备。
正看得入神,旁边不远处的书架间,传来一阵压低声音的争论。声音虽然刻意控制,但在安静的图书馆里,还是显得有些清晰。
“我认为不能过分乐观!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蔓延,外部需求萎缩是肯定的,我们必须做好内需短期内无法完全弥补的准备,政策层面应该更趋谨慎!”一个男生的声音,带着几分激进和笃定。
“谨慎不等于保守!危机中也蕴含着机遇。国内基础设施投资正在加大,西部开发战略也在酝酿,这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而且,我看好消费市场的潜力,尤其是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一个清冷而悦耳的女声反驳道,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林风抬起头,循声望去。只见在两排书架之间的空地上,站着三四个人,似乎是学生模样,正在讨论经济形势。而被围在中间,正在发言的,正是那个有过两面之缘的叶倾雪。
她今天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衬衫,搭配深色长裤,黑长直发简单地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精致的五官。她的表情依旧清冷,但眼神却因为专注的讨论而显得格外明亮,带着一种与她年龄不符的敏锐和自信。
那个与她争论的男生,似乎有些不服,又引用了某个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试图证明自己的观点。
叶倾雪微微蹙眉,正准备反驳。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的声音插了进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引用萨缪尔森没问题,但讨论中国经济,恐怕还得加上一点《矛盾论》的视角,毕竟,我们是在这片土地上解决问题。”
众人一愣,纷纷转头,看到捧着书站在一旁的林风。
叶倾雪也看向他,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恢复了平静。
那个男生被打断,有些不悦:“你是谁?我们在讨论问题。”
“路过,听到一点,觉得有趣。”林风笑了笑,目光转向叶倾雪,语气平和,“这位同学刚才提到消费市场潜力和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眼光很准。不过,除了家电、住房,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过,服务性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的萌芽?比如,更高质量的农产品,更具特色的餐饮体验,甚至是……私人化的庭院空间需求?”
他这番话,看似在接着叶倾雪的话茬说,实则巧妙地将他正在实践的风园理念,隐含在了对经济趋势的分析中。而且,将“私人庭院”这种略带超前的概念,与消费升级联系起来,角度新颖。
叶倾雪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她确实思考过消费升级,但多集中在制造业和商业领域,林风提到的服务性和精神文化消费,尤其是“私人庭院”这个概念,让她感到意外,却又隐隐觉得切中要害。在这个大家还在讨论吃饱穿暖、三大件的年代,能想到这一层的人,不多。
“私人庭院?”那个男生嗤笑一声,“那是资本家才考虑的事情吧?离普通民众太远了!”
“任何需求都是从少数人开始的。”林风不以为意,淡淡地说道,“而且,谁能断定,未来这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呢?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人们对生活品质、对精神归属的追求,自然会催生新的业态。”
他并没有深入阐述,只是点到即止。然后,他对叶倾雪微微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便抱着自己的书,转身离开了,留下一个从容的背影。
叶倾雪看着林风离开的方向,久久没有收回目光。这个新生,又一次让她感到了意外。他不仅动手能力奇特,思维也如此敏锐和……超前。他提到的“私人庭院”,虽然听起来有些遥远,却像一颗种子,落在了她的心里。
那个男生还在不满地嘀咕着什么,但叶倾雪已经听不进去了。她第一次,对一个仅仅见过几面的陌生男生产生了真正的好奇。
他,到底是什么人?
而离开经济区的林风,嘴角则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这次图书馆的偶遇和短暂的观念碰撞,目的已经达到。他在叶倾雪心中,成功地留下了“不一般”的印象。
这就足够了。后续的交集,自然会随着时间和发展,逐步展开。
他走到借阅台,办理了借阅手续,抱着几本关于天都市土壤气候和传统园艺的书,走出了图书馆。夕阳将他的影子拉长,校园广播里传来悠扬的音乐。
大学生活,果然不会无聊。风园的建设,也需要加快进度了。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554/5028318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