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园林探幽与匠心体悟
在杭州盘桓两日后,林风和苏婉清乘车前往苏州。相较于杭州的湖山壮丽,苏州则展现出另一种极致——园林的精巧与内敛。
他们首先拜访了拙政园。穿过狭长的巷道,踏入园门,仿佛瞬间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亭台水榭,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处处体现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至高境界。林风对其中利用廊道、窗棂分割空间,营造“小中见大”效果的手法尤为着迷。
“你看这扇漏窗,”林风指着一处图案精美的窗棂,“它不仅是装饰,更是一个画框,将远处的亭子、近处的竹子框成一幅活的画。我们在风园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手法,引导视线,增加景深。”
在留园,他们被其精湛的理水技巧所折服。蜿蜒的水系串联起各个景点,动静结合,层次丰富。林风仔细观察着岸石的堆叠、植物的配置,思考着如何将这种理念运用到月湖的岸线改造和鱼塘周边的景观提升上。
网师园的夜花园体验更是让他们印象深刻。月色灯影下的园林,比白日更多了一份朦胧神秘的美感,戏曲咿呀,更添雅韵。
“光影的应用,也是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林风若有所思,“风园小筑的夜晚,或许可以借鉴这种静谧雅致的灯光设计。”
苏婉清发现,林风在园林中观察和学习的角度,与普通游客截然不同。他更关注的是布局、是手法、是背后蕴含的哲学与匠心。她安静地跟随,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往往也能给林风带来启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漫步在沧浪亭的复廊下,林风感慨道,“这些古典园林,是无数代匠人智慧的结晶。这一趟,对我们完善风园,意义重大。”
苏婉清赞同地点点头:“感觉脑子里多了很多想法,回去可以和叶小蝶好好规划一下了。”
杭州之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深入了解龙井茶。通过伊莎贝拉的关系,林风联系上了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一位资深茶农,姓陆,家中世代种茶制茶。
陆家位于狮峰山脚下,一片被精心呵护的茶园依山而建,云雾缭绕。陆师傅是个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中年人,话不多,但眼神清亮。对于林风这个来自外地、却对茶叶颇有见地的年轻人,他起初有些保留,但在品尝了林风带来的“月湖云雾”秋茶后,态度明显热情了许多。
“你这茶,有股子特别的劲儿,不错。”陆师傅言简意赅地评价道。
林风虚心求教,询问龙井茶从种植、养护到采摘、制作的全套工艺细节。陆师傅也不藏私,带着他们深入茶园,讲解如何根据山势、朝向管理茶园,如何辨别最佳的采摘时机,以及“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十大手法在炒制过程中的精妙运用。
林风听得十分投入,不时提出一些问题,都与关键处,让陆师傅暗自点头。他发现,这个年轻人并非纸上谈兵,对茶叶的理解很深。
作为回馈,林风也分享了风园在尝试数据化记录制茶过程、以及融合不同工艺创造独特风味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心得。他还提到了法国酒庄对风土的极致追求,与陆师傅探讨这种理念在茶叶领域的应用。
“洋人那边也讲究这个?”陆师傅有些惊讶,随即陷入思考,“你说得对,好茶,确实离不开脚下的这片土,头顶的这片天。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和你们年轻人搞的新方法,说不定能碰出点新火花。”
一场深入的交流,跨越了地域和年龄,只因对茶叶共同的热爱与敬畏。临别时,陆师傅还赠送了林风一小包自家珍藏的明前狮峰龙井极品,让他对比品鉴。
在杭州的最后一天,林风精心安排了一个特别的傍晚。他预订了一艘私密的画舫,在夕阳西下、华灯初上之时,载着苏婉清泛舟西湖。
画舫缓缓行驶在平静的湖面上,远处是黛色的群山和雷峰塔的剪影,近处岸边的灯火倒映在水中,流光溢彩。船头只有他们两人,船家识趣地在船尾安静摇橹。
桌上摆放着精致的船点和一壶热的黄酒,但两人的注意力显然都不在此。苏婉清依偎在林风怀里,看着眼前如梦似幻的景色,感觉幸福得不真实。
“婉清。”林风轻声唤她。
“嗯?”苏婉清抬起头,对上他深邃而温柔的目光。
林风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古朴雅致的锦盒,打开,里面是一对晶莹剔透、水头极足的翡翠平安扣,用同色的丝线编织成链。在灯下,翡翠泛着温润含蓄的光泽,一如苏婉清的气质。
“这对平安扣,寓意平平安安,圆圆满满。”林风将其中一枚取出,小心翼翼地戴在苏婉清的脖颈上,冰凉的翡翠贴着她的皮肤,却瞬间变得温热。“我希望我们未来的日子,就像这西湖的水,平静而悠长;就像这翡翠,历经时光,愈发温润坚韧。”
他没有单膝跪地,没有华丽的誓言,只有在这湖光山色的见证下,最朴实也最郑重的承诺。
苏婉清低头看着胸前的平安扣,又抬头看着林风,眼中瞬间涌上幸福的泪水。她用力地点着头,声音哽咽却清晰:“我愿意!林风,我愿意和你一起,平平安安,圆圆满满地走下去!”
林风微笑着,将另一枚平安扣放入她手中,示意她为自己戴上。当那枚象征着承诺与守护的翡翠也贴在他的胸前时,两人相视而笑,紧紧相拥。
苏杭之行圆满结束,林风和苏婉清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定情的喜悦,登上了返回天都市的火车。然而,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顺利之时,一个小小的意外,却预示着风波将至。
火车行驶至中途,两人正准备休息,林风的手机响了起来,是留守风园的赵大山打来的,语气焦急。
“林总,不好了!今天突然来了几个人,说是区里新成立的什么‘历史风貌和土地资源核查办公室’的,拿着一些老档案,说咱们风园这块地,当初和李老栓签的使用权转让协议,可能存在‘程序瑕疵’,要重新核查!还说要找您本人了解情况!”
林风眉头瞬间皱起。风园的土地手续,他当时办理得非常谨慎,所有环节都合法合规,怎么突然冒出个“程序瑕疵”?
“他们具体怎么说?有什么依据?”林风沉声问。
“他们也说不清楚,就是拿着些泛黄的老地图和档案复印件,指指点点,说当初这块地的权属有点模糊,我们的转让可能不符合最新的‘历史风貌保护’和‘土地资源整合’精神什么的……听着像是找茬的!”赵大山语气愤慨。
林风心中明了。这绝不可能是普通的例行检查,时间点太巧合了,就在他离开天都、事业和感情双丰收的时刻。背后是谁在操纵,几乎不言而喻。
“赵叔,你别急。”林风冷静地安抚,“配合他们核查,他们要什么资料,只要是合理合法的,就提供给他们。但注意,所有交接都要有记录,最好有第三方在场。我明天就回去处理。”
挂了电话,林风的神色凝重了几分。苏婉清担忧地看着他:“出什么事了?”
“没什么大事,有些人坐不住了,想给我们找点麻烦。”林风握了握她的手,语气恢复平静,“放心,我能处理。”
他看向车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眼神锐利。赵瑞的手段,比他预想的还要下作,竟然从土地问题入手,想动摇风园的根基。这虽然麻烦,但未必不是一次机会——一次将隐藏在暗处的对手,彻底揪出来清算的机会。归途的温馨被一丝阴霾笼罩,但也激起了林风更强的斗志。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
火车在天都市站台停稳,林风和苏婉清没有直接回风园,而是兵分两路。苏婉清返回风园稳定局面,安抚赵大山等人,并整理所有与土地相关的历史文件和协议。
林风则直接带着行李,赶往市政府,他要见的,是之前因风园小筑和“月湖云雾”茶而结识、对风园发展颇为赞赏的韩老。
韩老虽已退居二线,但在文化界和老干部群体中仍有不小的影响力,对政策动向也颇为敏锐。听完林风简明扼要的叙述,韩老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这个什么‘历史风貌和土地资源核查办公室’,听着名头挺大,但程序上确实有些蹊跷。”韩老沉吟道,“风园那块地,以前是荒坡,不在核心保护区,你的手续又是从村民手里合法流转,按理说不应该存在大的问题。除非……”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林风明白,除非是有人刻意针对,拿着鸡毛当令箭,利用某些模糊地带和新出台的政策 来做文章。
“林风啊,你先别急。”韩老宽慰道,“清者自清。你回去把所有的材料准备齐全,尤其是当初和那个李老栓的协议,街道办事处的见证文件,还有这些年土地税费的缴纳凭证。我这边也帮你问问情况,看看这个‘核查’到底是哪个层面发起的,依据是什么。”
有了韩老这句话,林风心中稍定。他立刻赶回风园,与苏婉清汇合。苏婉清已经将所有的土地文件分门别类整理好,清晰明了。
林风亲自坐镇,当那个所谓的“核查办公室”工作人员再次上门时,他亲自接待,态度不卑不亢。他并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将厚厚一摞整理好的文件推到对方面前,语气平静:
“各位领导,风园所有的土地手续和相关文件都在这里,欢迎核查。我们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积极带动本地村民就业,也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对于任何合规的检查,我们都积极配合。但也请各位依法依规,明确指出所谓的‘程序瑕疵’具体指的是哪一条哪一款,依据的是哪份文件,我们也好有的放矢,进行说明或者整改。”
他这番有理有据、沉稳有力的应对,让那几个原本有些趾高气扬的工作人员气势为之一窒。他们翻看着那些齐全的文件,尤其是盖着鲜红公章、程序完整的转让协议和历年税票,一时间也找不出什么硬伤,只能含糊地说需要“带回去研究”。
送走这些人,林风知道,这只是第一回合。对方既然出手,绝不会轻易罢休。但他并不慌乱,一方面依靠韩老等人脉了解上层动向,另一方面让苏婉清密切关注对方下一步动作,同时指示张伟和赵默,加快“风信链”在政务和大型企业领域的推广步伐,用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来加固风园和风行科技的护城河。想要动摇他的根基,没那么容易。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554/5027024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