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二踢脚
时间已经过了午夜,本来寻思着早点开工,没想到半路遇到突发情况,耽搁了这么久。
我怕节外生枝,再冒出个南派土行孙或是北派孙行者。
又怕没有了鞭炮声的掩护,引爆雷管会引起石磨村村民的注意。
于是快速做了一下分工安排,想着赶紧开工。
“大头,你去地窖把起爆器挖出来。”
“记得别把引线扯断了。”
“……哎哎哎,别急着走,把烟掐了,说过多少次了,下地窖别抽烟。”
安排好了袁大头,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掩体。
我只埋了四支雷管,爆破的威力估计不会特别大,但是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要选一个合适的掩体。
正常情况下,挖个壕沟抱头跳里面,是最好的选择。
比如战场上的战壕,防御空袭的地堡,都选在了地下。
可是再完善的经验都不能照搬照抄,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会我要引爆的炸点,不在头顶,不在地面,而是地底的地窖。
爆炸的冲击力是从下往上窜的,如果贸然选择地下掩体,很容易把自己掀飞出去,造成二次伤害。
所以躲在四合院的房屋里,是最好的选择。
而东厢房距离爆炸点最远,引线的长度也够,谁不躲进东厢房,谁就是傻逼。
我踹开房门,把里面没用的东西都丢进了院子里。
这些小物件,特别是瓶瓶罐罐最危险,震碎了飞脸上,一割就是一个大口子。
不一会,我把该收拾的都收拾完了,袁大头也抱着起爆器,从地窖坑口爬了出来。
“三条,老子活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放过这么大的炮仗,一会让我点行不行,我也想过过瘾。”
“你能行吗?”
“怎么不行?这玩意也不用技术含量,还不是有手就行?”
我把打火机交给袁大头,倒数三二一点火。
火线“刺啦刺啦”冒着白烟,好似一条吞云吐雾的苍龙,爬出窗户,穿过内院,直奔地窖口而去。
“老子点的炮仗,炸的都比别人响,三条你就瞧好吧。”
袁大头蹲在地上捂着耳朵,嬉皮笑脸的对我炫耀。
话音刚落,就听“轰隆隆”一声巨响。
整个内院的地面,像是极速膨胀的气球,瞬间鼓起一块大包。
紧接着又是一声更大的轰鸣声。
第二下爆炸的威力大的惊人,青石路面夹着碎石积雪,还有那三具野猪尸体,像是喷泉一样直接飞到了天上。
“卧槽,四根雷管的威力怎么这么大。”
我心中想着,嘴里却说不出一句话,只觉得耳膜爆鸣,呼吸困难,周围的空气好似被抽干了一般,身体完全不受控制,巨大的冲击波裹挟着千钧之力,一下子把我向后掀飞出去……
……
短暂昏迷了几秒。
我晃了晃脑袋,又掏了掏耳朵,从满是灰尘的屋子里爬了起来。
眼神恍恍惚惚,好不容易聚焦一看,这才发现整个东厢房的房盖都被掀飞了,院子里陷进去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坑口的碎石稀里哗啦的往里掉。
我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没有大意,找了东厢房作为掩体,不然这么大的冲击力,稍有怠慢,人就他妈的没了。
不过细细一想,又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四根雷管的爆炸威力怎么会这么大,而且爆发了两声巨响,明显不符合常理。
“没事吧?”我拽起灰头土脸的袁大头,关心的问了一句。
“没事……就是脑仁有点疼。”
“你包呢?”
“什么包?”
“你背的那包装备物资!”
袁大头一拍脑门,“卧槽,落在地窖了……别急,我现在就回去拿。”
“拿个叽霸,早都炸没了。”
原来,刚才袁大头下地窖挖起爆器,嫌背着个大包太累人,于是放在了地上。
谁能想到这么重要的东西,这小子竟然忘背出来了。
我看着院子里的巨大深坑,终于知道为什么炸了两声。
那个包里,可是装着八千块钱的雷管,少说也能有二十根,这么大的剂量,没把我俩给炸死也算是万幸。
本来想着放个单响炮,结果这小子整了个二踢脚。
袁大头抖干净了身上的灰土,咧嘴笑着说:“怎么样,我没说错吧,我点的炮仗就是比别人响。”
“去你的吧。”
我倒是没有埋怨袁大头,毕竟人没事就好。
而且那个包里,除了结余下来的雷管,也没有其他重要的物资。
手电筒,膨胀钉枪之类的装备都在我包里,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打开狼眼手电,来到内院的坑口往下看,隐约可以看到坑底有大块平整的石料,有点像甬道。
坑口的砂石土块还在不停的往下陷落。
炸开的夯土有好几层,每一层都非常厚,得亏用上了全部的雷管,不然还真炸不出这么好的效果。
这事我没告诉袁大头,不然这小子又飘了。
“你在这守着,我去绑绳子,一会咱俩顺下去……”
这话我刚对袁大头说了一半,脚下的地面突然塌陷,连带着东西两间厢房也都陷进了大坑里。
事发突然,我根本来不及反应,本能的抬手,想要就近的抓住什么东西。
袁大头的想法和我一模一样。
两人失重下落,同时挥手乱勾乱抓,没几下我俩的手就牵在了一起,甩都甩不开。
真应了那句,“黄泉路上手牵手,来生还做好朋友。”
嘁哩喀喳,噼里啪啦……
碎石裹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好似山体滑坡,打着滚的往下落。
这时我才反应过来,我俩不是直上直下的跌落,而是顺着夯土层往下滑。
只不过坡度比较陡,这才有了失重的错觉。
我连忙改变体位,并且对着袁大头喊道:“把腿张开……后腰贴紧……”
“都什么时候了,你……你还想那么龌龊的事。”
“加大摩擦面积,减缓滑落速度!”
“啊?……好好……”
袁大头照我说的,尽可能的张开双腿,两扇屁股蛋死死的贴紧了夯土层。
这招果然有效,下滑的速度明显变慢了很多,随着坡度不断变缓,我俩终于停了下来。
“哎呦,老子的屁股……三条你帮我看看,裤裆是不是磨漏了。”
袁大头撅起屁股给我看。
“漏了也没事,墓里除了你就是我,怎么,你还怕墓主人看你腚沟子?”
“谁知道他有没有特殊癖好,还是小心为妙。”
我没闲工夫和袁大头继续扯皮,看着下面的砖石甬道,点了一根烟丢了下去。
烟头的火光在甬道里忽明忽暗,一点熄灭的迹象都没有。
这就说明里面的氧气含量很足,憋不死人。
袁大头很好奇为什么墓里会有氧气,墓主人都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还要氧气干什么,难不成墓葬也要修通风口?
我说:“藩王李璘是唐朝人,唐代的古墓都有修建天井的习惯,而且天井的数量也不是想建多少个就建多少个,殡葬礼法上有明确的要求。”
“这玩意还按需分配呢?”
“可以这么理解,太子七井,公主四井,三品以下的官员仅能享受到一个天井。而且咱俩刚才滑下来的这个斜坡,我估摸着,应该就是藩王墓的其中一个天井。”
袁大头扒拉着手指头,似懂非懂。
其实对于历朝历代的墓葬形式,我也是一知半解。
就比如其中一点,我当时就没想明白。
那就是为什么藩王墓要把天井设计的这么宽,这不明摆着,给盗墓贼提供了天然的盗洞吗?
直到后来,我在考古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洛阳龙门唐安菩墓的报道,再重新回想起藩王李璘墓的构造,才有了一点新的思路。
藩王墓没有修在山峦耸立的险峰,也没有修在地势延绵的丘陵。
这个墓葬摒弃了一切风水堪舆的束缚,完全按照金水相生的星象格局进行选址,所以才选择了太子河支流的芦苇荡。
芦苇荡下面有什么?
淤泥。
大量的淤泥。
想要在这种地质环境下,挖出一个地底空腔,几乎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方法就是,先在四周打上一圈天井,让天井充当运输淤泥的通道,然后一点点从里往外挖,这样才有可能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推测的到底对不对。
毕竟在这里建造陵墓,还要考虑许多其他的问题。
比如土方平衡、河流改道、承重结构、淤泥沉积等等。
我不是专业学土建的,只能用自己能想到的方式,浅显的还原了一下,当年建造藩王墓的情形。
能运输淤泥的天井,肯定不止一个两个。
藩王既然敢把天井修的这么宽,就肯定不会害怕盗墓贼顺着天井爬进来。
这也意味着,藩王李璘有足够的信心,让所有擅闯禁地的盗墓贼,有来无回。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538/4352228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