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假期,参与最底下的
何雨柱回到家的第二天,院子里的梧桐叶又落了一层。
下午四点的光景,太阳斜斜地照进客厅,在青砖铺就的地上拉出长长的窗格影子,有种莫名的温暖。
何雨柱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本《三国演义》,眼睛却看着在屋里玩耍的弟弟妹妹。
雨水正趴在八仙桌上写作业,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小胖子何雨梁坐在铺了垫子的地板上,摆弄着几个木头刻的小动物。
这是何雨柱新给他用黄花梨做的玩具。
这次不是因为他够黄,只是之前剩下的一点尾料,顺手做的。
小马车在门口放着。
“哥,”何雨水忽然抬起头,“你带回来的那些松子,怎么吃啊?”
燕国地图好像有点短啊!
何雨柱也识趣,放下书,从橱柜里取出一个鼓囊囊的布包。
解开系着的布绳,里面是两种不同的坚果:一种细长,一种圆润。
都是昨天下午处理过的。
“这是松子,这是榛子。”他各抓了一把放在桌上。
何雨梁立刻爬起身,踮着脚往桌上看。
他伸手想去抓,又够不着,缩回手,抬头看哥哥,意思很明显。
“来,我教你们。”何雨柱拉过两把凳子,让弟弟妹妹坐下。
他从抽屉里找出一个核桃夹,又拿来一个小碗。
他先拿起一颗松子,放在夹口轻轻一压,壳就裂开了。把完整的松仁放在何雨梁手心里。
“尝尝。”
何雨梁小心地把松仁放进嘴里,慢慢嚼着,眼睛渐渐亮起来。
“香。”
何雨水学着他的样子,也拿起一颗松子。
试了两次,力道不是太重就是把仁夹碎了。第三次,终于成功剥出一颗完整的。
她把松仁放在哥哥面前。
何雨柱摇摇头:“你自己吃。”
屋里安静下来,只有夹子开合的咔嗒声。何雨柱看着妹妹专注的侧脸,想起养娃几年的种种。
何大清确实该死。
何雨梁看了一会儿,伸手去抓松子,想学着剥。
小手笨拙地摆弄着夹子,怎么也用不上力。
何雨柱拿过夹子,又抓了几颗松子。“看好了。”
他的手指灵活地一动,壳就裂开了。
再一动,又一颗。连续剥了五六颗,都放在弟弟面前。
何雨梁看得入神,忘了吃,只管盯着哥哥的手。
何雨水剥好一小把,分成三份。
最大的一份推到哥哥面前,剩下两份,她和弟弟各一份。
“东北的树多吗?”她一边剥一边问。
“多。”何雨柱说,“一眼望不到头。”
“比香山的树还多?”
“多得多。”
何雨梁拿起一颗榛子,放在耳边摇晃,听着里面轻微的响动。
“松鼠吃什么?”他忽然问。
“吃松子。”何雨柱说,“还有榛子。”
何雨梁点点头,把手里的榛子小心地放回布包里。
“留给松鼠。”
何雨水笑了。何雨柱也笑了。
阳光慢慢西斜,屋子里的光线变得柔和。
何雨柱起身拉开电灯,昏黄的灯光洒满房间。
何雨水收拾好书本,把剥好的松仁装进一个小玻璃瓶里。
何雨梁已经趴在哥哥腿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颗松子。
何雨柱轻轻把他抱起来,放到里屋的床上。
何雨柱站在窗前看了一会儿,转身开始收拾桌上的坚果壳。
晚饭迟一点吃,不要紧。
第二天清晨,何雨柱是在一阵细微的响动中醒来的。
他睁开眼,看见小胖子正踮着脚,试图够到床头柜上那个装松仁的玻璃瓶。
“雨梁。”
小家伙吓了一跳,转过身,小手背在身后,歪着头,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他。
何雨柱把瓶子拿过来,倒出几颗松仁放在他手心里。
“早上不能多吃,一会儿还要吃早饭。”
何雨梁点点头,小心地捧着松仁,坐到床边慢慢地吃。
他带着何雨梁简单洗漱完,走进小厨房。
米缸见底了,顺手补满,舀出米,淘洗干净,加上水,用日元点燃了土灶。
又拿过那个玻璃瓶,准备等下撒点松仁。
“哥,”何雨水揉着眼睛站在厨房门口,“早上就吃松仁粥吗?”
“嗯。去把昨天的作业收拾好,一会儿我们去文化站。”
何雨水立刻清醒了,转身跑回屋里。
粥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何雨柱把松仁撒进去,一股温暖的坚果香弥漫开来。
他给何雨梁盛了一小碗,又给何雨水盛了一碗。
“哥,你不吃吗?”何雨水问。
“我不饿。”何雨柱看着弟弟妹妹,“你们吃。”
何雨梁用勺子舀起一颗松仁,吹了吹,小心地放进嘴里。
何雨水吃得快些,但也没忘记把碗里的松仁分几颗给弟弟。
吃完饭,何雨水利落地收拾好碗筷。何雨柱给她整理了一下衣领,又帮何雨梁擦了擦嘴。
“走吧。”
文化站离四合院不远,穿过两条胡同就到了。
推开门,一股旧书和墨汁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
何雨水轻车熟路地走向靠里的一个书架,那里放着字帖和文具。
何雨柱跟在后面,目光扫过整个阅览室。
在靠窗的位置,他看到了林雪音。
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棉布上衣,正低头整理着一摞古籍。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在她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
她的手指很白,翻动书页的动作轻而稳。
何雨柱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才迈步走过去。
“林同志。”
林雪音抬起头,看见是他,微微笑了一下:“何雨柱同志。”
她的目光转向他身后的何雨水,“带妹妹来买字帖?”
“是。”何雨柱说,“她老师让她多临摹不同的字体。”
林雪音放下手中的书,走到何雨水身边:“最近新到了一批颜真卿的拓本,要看看吗?”
何雨水用力点头。
何雨柱站在一旁,看着林雪音耐心地为何雨水介绍不同字帖的特点。
她的声音不高,语调平缓,用词却很准确。阳光照在她微微低垂的睫毛上,投下一小片阴影。
“这本怎么样?”林雪音拿起一本米芾的字帖,“结构险峻,笔力遒劲,适合提高。”
何雨水仔细地看着,手指轻轻描摹上面的字迹。
“就这本吧。”何雨水终于选好了。
林雪音接过字帖,走到柜台前开票。
何雨柱跟过去,从口袋里掏出钱。
“一块二。”她说。
何雨柱付了钱,看着她仔细地把字帖包好,系上纸绳。
“最近工作忙吗?”他问。
“还好。”林雪音把包好的字帖递给他,“在整理一批新到的古籍,需要分类编目。”
何雨水迫不及待地拆开纸包,翻看新字帖。
这时,又有读者来借书,林雪音转身去接待。
何雨柱站在原地,看着她纤细的背影,忽然想起什么,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
“这个,”他放在柜台上,“东北的松仁,带给你的。”
林雪音愣了一下,看了看纸包,又看了看他。
何雨柱补充道,“不多,尝个新鲜。”
她的耳根微微泛红,犹豫了一下,还是收下了。“谢谢。”
“不客气。”何雨柱说,“那我们走了。”
他带着何雨水走出文化站。外面的阳光正好,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526/4349491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