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钱国太富了,万民来投
小浩美美地享受自己的小生活,可是有人不答应了。
包拯启奏:国君当以天下百姓为重。
卧草!他包黑子有没有搞错?自己一个八品小国的国君以天下百姓为己任,自己奥特曼啊!还是神圣大天使啊?
好吧,说这俩包黑子可能听不懂。
但孔子总算知道吧?
好吧,孔子自己没包拯懂。
总之呢,包拯义正言辞,声如洪钟,据理力争,小浩还就真没争过他。
当然了,说不过也没什么,反正自己是国君不听,不看,不执行就可以了。
可是!
还有一伙人不同意。
更多的老百姓来投了,他们不讲什么天下,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他们只要一口饭吃。
要么,杀他们,要么给点吃的。
雾了个草,这事还真有点不好办。
首先,这么多人来了,社会稳定都会受到影响。
然后,房屋也没那么多。
接着,小浩想出了一个妙计:以工代赈!
好吧,这个也不是他想的。
但小浩感觉就是自己想的。
他决定以工代赈,再次搞大基建,建设很多房子,这样流民有活干,社会就稳定,粮食也好分配,不会被贪官抢了,国家还可以得到房子。
至于材料嘛,钱国目前只有石头,木头,木条子,泥和土,其它的什么也没有。
反正,范仲淹看着,建设就行了。
古人也没那么多事,什么住到半夜棚掉了,找国家要钱,那是不可能的,都是自己修!石头没抹好泥,孩子撞到怎么办?那是他家孩子眼瞎,该揍。
古时人的思维简单粗暴,朴直善良,所以这些事都不用,直接建就完了。
果然!
大基建好啊,大基建很管用!
钱国蒸蒸日上,出现了新的繁荣,声名远播。
十几之后,小浩正喝着小酒,想着娘们,却听范仲淹禀报,“近日来,万国来投,其中不少英杰人物,现已录事在此,还请国君过目!”
小浩大惊,心中暗道:‘英杰,那不是嘎了吗?但转念一想,不对,好像古人不是这个意思!’
眼珠转得飞快,整理好衣袍,大声道:“呈上来!”
范仲淹恭恭敬敬递给小太监,小太监小心翼翼把奏折呈了上来。
奏书上,为首的一个就看呆了孟小浩!
杜甫?
卧槽!
这名字也太巧合了吧?他怎么不叫白居易?
说起来,小浩杜甫印象很深,当然不是杜甫本人,而是他写的诗。上初中的时候,一个老女人,四十多数了,天天喊着有车有房年薪百万的人为什么不来爱她。
然后,这小老女人看上小浩了。
当然,不是那种看上了,只是看上!
天天让小浩背书,特别是背杜甫的,说是要培养小浩的爱国情怀!
雾草!爱国就得背诗的吗?那诗词没出现时候的人都不爱国?
小浩回怼,给老女人怼蒙了,大骂他不尊重老师,不懂得理解老师别人,没有共情能力……
反正骂了一个多小时。
还让小浩当着全校检讨。
所以,小浩对杜甫印象很深。
‘这个杜甫不会是真的吧?’小浩心中很感兴趣。
排名第二的叫什么任昂,这个没听过,估计不是什么大人物,也就一个秀才什么的。
排名第三的叫李莲英,小浩想了想,没想起来,但感觉哪里不对
“召!”小浩拿出王的气派。
十数人被召上大殿。
小浩最感兴趣的是杜甫,想知道这个是不是真的,去看时,只见是一位三十多数的中年人,一身灰衣长衫,已经有些破损了,头戴唐巾,长得十分端正,眼底藏着正气,行事也是十分小心谨慎。
看起来不错,打看控制面板后,发现杜甫的智力90,武力71,都还不错。看样子是真的!
“杜甫,听说你远路前来,不知为何投奔我国?”小浩利用自己王的位置,先套杜甫口风。
杜甫十分郑重,先施一礼,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原来如今的大唐正处于乱世之中,国破山河山,春城草木深,杜甫无力重振大唐,只好自谋生路。
接下来,就是对钱主的大加赞叹。
给小浩说得几乎飞起来,他真想跳起来大喊一声:‘语文老师,你个老女人,有知识有用吗?你要有背景,有势力!看到没有,杜甫是我小弟,跟我混的,跟我混的!’
当然,他没有跳起来。
因为自己是国君,这个逼要装,不能动作太大,不然就装不好逼了。
孟小浩打量着杜甫,感是正品,但还是想试一下,“杜甫,你看着窗外的柳树,飞鸟,作诗一首!”
杜甫听闻,回头看去,只见夏日时光大好,天空深远,正是自己建功立业,大好时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出口成诗。
众人赞叹,包拯心中佩服,他太过严整,没有这样的才气。范仲淹也赞叹,自己虽工于诗词,但还是输了一分。
小浩却很自然,这诗很简单嘛,小学就背,自己随口应了一句:“四只蛤蟆来相会,公母的都交配!”
唰!
在场所有人脸都绿了!
主公,主公你是疯了吗?包拯和范仲淹心中都想。
小浩也感到了不对,主要是吧,自己太恨这些诗了,所以背地里就乱改,没想到今天一高兴就说出来了。
杜甫这种大文豪,工整严谨,要是给气跑了就不好了。
这小嗑,掉地上了。
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小浩还装着,但现在都习惯了,又取得了点成绩,本性大暴发了。
还好,小浩是机智的,十分机智,马上又道:“我大钱,以农业立国,天大地大,不如老百姓吃饭的事大,会观蛙虫之象,分辨十时之同,更是我大钱需要的!”
小浩心里也骂:‘这词,有点硬粘上去的意思,但也想不出来别的了,强行硬尬吧!’
他心里这么想,但其它人可不是!
老实说,杜甫已经没有明天的口粮了,其它人也基本差不多,刚才这样人都在想要不要给钱主台阶下,什么样的台阶好。
现在,钱主自己下台阶了,那是赞声一片。
“正是!民为贵,国主一心为百姓着想,我等深为折服!”
“自古以来,万民得利者,唯依钱君耳!”
“万国百姓,最幸福的,当属钱国,国主真是为老百姓做事之人啊!”
……
这十几人都说,抢着说,深怕说得慢了,钱君不招聘自己。
小浩挑了挑眼睛,心中暗骂:‘靠,原来有钱这么爽,这些什么人都抢着跟自己混!’
他也就放来了,摸了摸座位,很是得意。
可又一想,不对,有个声音不对,好像是不男不女。
“李莲英?”
“奴才在!”
人家都是自称臣,他这张口就是奴才。还有,这名字好像在哪听过?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488/1111111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