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三国:我,陶家老二,只想苟着! > 第二十九章:招兵买马

第二十九章:招兵买马


“不必多谢,本身我们就要擒住那人,刀剑无眼,误杀可就没有机会寻得那黄巾的老巢了。”

陶应微微摆手,轻松开口,“典将军若是用兵器必然是能轻松击杀。”

这话算是给典韦台阶下,他当时确实没有预料到那人会使暗器。

简单帮着打扫战场之后,曹操和陶应便走近了大厅,这时候夏侯兄弟,也已经审问过赵将军。

“启禀曹将军,那姓赵的已经招了。”

“他们确实在陈留北部的各个村庄里有人手,不过他们的巢穴,确实靠经颍川。”

夏侯渊看到曹操和陶应走进来,上前开口,“他已经答应,带我们去一探究竟。”

“嗯,很好,等下带上他。”

曹操微微点头,摆手便让夏侯渊去做事。

随后他邀请陶应坐在桌前,也从边上拿出这儿仅存的一罐酒。

“陶公子,不知道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是跟我们去黄巾巢穴一探究竟?”

曹操一边喝酒一边问道。

“我就不去了,既然位置已经明确,还是早早上报朝廷,人证物证都有,他们也不会不信。”

陶应没有跟随的意思。

刚才他已经看过系统了,睢陵边上的黄巾军进攻时间只剩下十八天。

他在这儿已经逗留时间已经够久了,如果不及时赶回去,自己亲卫队再能打,也不可能抵挡七八千的黄巾军。

以少胜多,实在是处于不得已,要是有条件,他绝对得用“绝对优势兵力”碾压!

“看陶公子的样子,莫非下邳那边,有什么变故?”

曹操敏锐地发现了陶应的眼神变化,“我感觉,你应该有所求。”

“所求倒是没有,只是睢陵县那头,附近有一大股黄巾军,已经发现的就有七八千。”

陶应露出尴尬的笑容,“我倒是想到颍川陈留这一代,买一些粮草,再招兵买马。”

“应该能度过这次危机。”

闻言,曹操的脸上露出了一些笑容,“虽然我如今是洛阳北部尉,但我在陈留附近也住过一段时间,认识一些乡绅。”

言外之意,招兵买马和买粮食,他可以牵线搭桥!

“不知道陶公子准备了多少钱。”

“我现在带着的是两三千的钱,只要谈成了,那后续还能有三万钱。”

陶应的话让曹操有些惊讶。

或者说,他本应该觉得正常,毕竟陶应乃是陶谦之子,要钱找老爹便是。

可陶应这些行为和才能又让曹操对他没有什么“名士之子、显贵世家”之类的印象。

“钱都好说,既然如此,我便给你引荐一些。”

曹操想了想,陶应这个“朋友”他交定了,“反正我们现在捣毁黄巾巢穴也不太现实,我让夏侯兄弟去找到位置便可,剩下,我便带你去陈留颍川这一代走走。”

“那就有劳孟德兄了。”

陶应抱拳行礼,表示感谢。

三万钱虽然没有拿到,但如果可以“赊账”,先到货,再送钱,那自己完成任务就一定有三万钱!

招兵买马,最好找点谋士猛将什么的,再卖一大堆粮食回去,还能怕了黄巾不成?

离开寨子的时候,众人一把火将寨子给烧了,从此,陈留东南方向,也就少了一个大型的山贼巢穴。

夏侯兄弟,带着几个人押送赵将军去寻得黄巾的巢穴,而曹操和典韦,则是找了马,和陶应一同前往陈留郡中部。

一路上,曹操算是“尽地主之谊”,主要是他花钱。

陶应也没有乱买东西,而是四处物色人手。

就算亲卫队人数上限提升,他身边的人能编入,但军队的其他部分还是需要有足够实力的“打手”。

三天后,当陶应来到陈留郡的陈留县城地界,他已经招募了愿意卖命的农民三十人,猎户十人。

当然,为了招兵也给他们家里花了不少钱。

五十人的队伍虽然从远处看依然是很小一撮人,但从近处看就已经有那么点规模了。

“记住,你们进城,不得胡吃海喝,有需要的,告诉我便是。”

进城之前,陶应吩咐了一下。

“陶大人,你放心,我们都是本分人!”

他们说着,都跟着点头。

在这个时代,做农民做猎户,最多只能糊口饭,甚至被山贼和官兵抢上一抢直接没法活。

有人能给一大笔钱招收他们,甚至未来还有可能当官,就算远在睢陵,他们也愿意!

“陈留也有一些夏侯家的人,不过蔡邕、蔡大人,是陈留出身前些日子听说,他最近回乡,不如拜访一下。”

听到曹操介绍,陶应冷汗都要下来了。

要是让他知道,自己从睢陵来,八成得逼着自己把女儿送回去。

“呃……除了蔡大人,还有什么别的吗?”

陶应咽了口唾沫,露出抗拒的样子。

“你与蔡大人有什么过节吗?”

曹操越发疑惑,“若是有过节,正好见一面,化解恩怨才是。蔡大人是名士,如今在朝廷上也有一两分话语。”

“不……不是……呃……那就见一下吧。”

陶应叹了口气,想着早死晚死都得死,干脆见一下,大不了说明白了!

这么说着,陶应带着招来的人先住进客栈,随后他跟着曹操到了蔡府。

蔡邕的府上并不豪华,牌匾都已经旧了。

左右的围墙看起来也有个十几年没有修,作为“朝廷大员”,蔡邕丝毫没有把钱花在装点门面上。

等到府上佣人进去禀报之后,他便出来带着曹操和陶应走进去。

虽然不怎么豪华,但院子里的杂草都除干净、还有一些树木在两旁,倒是有几分清心淡雅感觉。

“曹将军前来,恕蔡某没有远迎。”

一个风度翩翩的中年人走出来,头戴纶巾,一身素衣。

陶应打量着他,算年龄应该已经有五十三上下,可看起来估计也就四十五六的样子。

他胡须和头发里面夹杂着一些银白色,但丝毫不影响他的文雅气质。

“哪里的话,曹某能拜访蔡大人,已经是莫大的荣幸。”

曹操作揖还礼,笑着开口。

“这位小兄弟是……”

蔡邕的目光转向陶应,让陶应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459/5027289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