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燕宫阙:凰途逆袭 > 第十四章 金蝉脱壳隐佛堂

第十四章 金蝉脱壳隐佛堂


萧景玄收到沈青澜求援与建议的密信时,洛风那边关于"精要版"密奏的安排也已就绪。听雪阁内烛火通明,映照着他沉静如水的面容。沈青澜的处境比他预想的更为危急,长春宫果然狗急跳墙,竟敢在宫道之上公然掳人。这既说明对方已感到致命威胁,也意味着沈青澜这颗棋子,或者说,这位战友,已不能再置于明处。

"暂避锋芒......她倒是与本王想到一处了。"萧景玄指尖轻叩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他原本的计划中,就有在发动前将沈青澜转移至更安全之处的考量。如今她主动提出,正合他意。

"洛风,"他沉声道,"安排我们的人在尚宫局走动,让典正'主动'提出,将沈青澜调离内司衙,派往......西苑佛堂。"

"西苑佛堂?"洛风微微一怔。西苑位于宫城西侧,靠近冷宫,地处偏僻,香火稀疏,平日里只有几个年老体衰的宫人看守,负责洒扫供奉,是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将沈青澜派往那里,看似是发配,实则是绝佳的藏身之所。那里人员简单,环境封闭,易于控制,且远离长春宫的势力范围。

"正是。"萧景玄颔首,"那里足够清净,也足够安全。你亲自去安排,务必让调动合情合理,不露痕迹。同时,加派得力人手潜入西苑,确保佛堂内外皆在我们掌控之中。沈青澜抵达后,若无本王手令,不得与任何外人接触,她的安全,是第一要务。"

"属下明白!"洛风肃然应道。殿下对沈姑娘的安排可谓用心良苦,既考虑了安全,又顾及了她在宫中的身份和后续可能的行动。

"另外,"萧景玄眸光微闪,"那份'精要版'密奏,可以'送'出去了。记住,要做得自然,像是齐王自己的人费尽心力查到的。"

"是!属下已安排妥当,三日内,齐王必定能'意外'获知此事。"

萧景玄挥挥手,洛风躬身退下。室内重归寂静,只有烛火跳跃,映照着他深邃的眼眸。风暴将至,他已布好棋局,如今,只需静待东风。而确保沈青澜这颗关键棋子的安全,是这盘棋能否赢下的重要一环。

---

内司衙内,沈青澜在提出建议后,心中并未完全安定。她深知宫中行事不易,调离岗位更需合理解释和时机。她只能一边继续做着枯燥的誊录工作,一边更加警惕地留意四周,尽量减少独自外出的次数。

然而,预期的再次袭击并未立刻到来,反而在两天后的清晨,典正将她唤至值房。

"青澜,"典正的神色比往日更为严肃,"你在内司衙这些时日,勤勉肯干,我都看在眼里。只是如今宫中情势复杂,你继续留在此处,恐非善事。"

沈青澜心中一动,垂首道:"奴婢全凭大人安排。"

典正叹了口气:"西苑佛堂那边,负责管理经卷的陈嬷嬷年事已高,日前递了话上来,想找个细心沉稳的帮手,整理佛堂藏书,兼做些笔录供奉的琐事。那地方清净,远离是非,正合你如今处境。我已向上头禀明,将你调往彼处,你可愿意?"

西苑佛堂!沈青澜几乎立刻意识到,这绝非巧合!定是萧景玄的手笔!她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暖流,恭顺应道:"奴婢愿意。谢大人回护成全!"

典正深深看了她一眼,摆摆手:"去吧,收拾一下,午后便有人带你过去。记住,去了那边,安分守己,潜心做事,莫问外事。"

"奴婢谨记。"沈青澜深深一拜。她知道,典正此举,既是顺应了某些"上面"的意思,也确实存了几分保全她的心。这份人情,她记下了。

回到住处,沈青澜迅速而利落地收拾好简单的行装,最重要的,是那本记录着线索的杂记本和几支特制的细笔,被她小心地藏在贴身衣物内。午后,果然来了一个面容陌生、神情肃穆的老太监,验过调令文书后,便一言不发地领着沈青澜朝着西苑方向走去。

一路穿宫过院,越走越是僻静。朱红宫墙逐渐斑驳,琉璃瓦顶也失了光泽,往来宫人稀少,且多是低头匆匆而行,透着一股暮气沉沉。与内司衙乃至长春宫附近的繁华喧嚣相比,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西苑佛堂坐落在一片松柏掩映之中,青砖灰瓦,显得古朴而肃穆。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偶尔传来几声悠远的钟磬之音,更添静谧。领路的老太监将沈青澜交给一位须发皆白、眼神却依旧清亮的陈嬷嬷后,便默然离去。

陈嬷嬷打量了沈青澜几眼,声音沙哑却平和:"来了就好。佛堂清苦,活计琐碎,但求心静。你的住处就在佛堂后的小院里,与老身毗邻。平日主要负责整理西侧藏经阁的书籍,按时清扫佛堂,记录香火供奉。无事不得随意出入,可能做到?"

"奴婢能做到,定当尽心竭力。"沈青澜恭敬回答。她看得出,这位陈嬷嬷并非寻常宫人,眼神通透,气度沉静。

陈嬷嬷不再多言,领着她熟悉了一下佛堂环境和藏经阁。藏经阁内书架林立,典籍浩繁,虽有些积尘,却整理得井井有条。这确实是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计,也正合沈青澜的性子。

安顿下来后,沈青澜站在小院中,仰头望着被古树枝丫分割开的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这里虽然偏僻简陋,却让她感到了久违的安宁。她知道,这安宁是萧景玄为她争取来的,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避风港。

她必须利用好这段时间,不仅是为了避祸,更是为了积蓄力量。藏经阁中那些佛经典籍,或许并非她追查的目标,但这幽静的环境,正适合她梳理已有的线索,思考下一步的行动。同时,她也要做好佛堂的份内事,不惹人注目,真正将自己"隐藏"起来。

是夜,她在油灯下,再次翻开那本杂记本,将之前发现的关于香囊、苏合香、吴太医、刘保等所有线索,重新梳理、串联,试图找出可能被忽略的细节,或是推断下一步调查的方向。她知道,萧景玄在外面的布局定然紧锣密鼓,她不能完全置身事外,至少要确保自己掌握的信息,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

就在沈青澜悄然隐入西苑佛堂的同时,一场由萧景玄亲手点燃的风暴,终于在朝堂之上掀起了波澜。

齐王萧景琰,在"历经艰辛"、"偶然"获得了那份指向刘保与长春宫的"精要版"密奏后,果然如萧景玄所料,如获至宝。他并未立刻发难,而是暗中又搜集了一些旁证,确认了密奏内容的可信度后,选择在一个例行朝会的日子,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突然出列,慷慨陈词。

他并未直接指控淑妃,而是将矛头直指内务府副总管刘保,痛斥其利用职权,勾结太医署,通过隐秘渠道获取宫中禁用之***材,行为诡秘,居心叵测!更指出刘保与长春宫过往从密,其行为恐与多年前端懿皇贵妃病逝旧案有关,请求陛下彻查,以正宫闱,告慰皇贵妃在天之灵!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端懿皇贵妃之事,虽已过去多年,但因其死因蹊跷,且涉及当时最受宠爱的皇子之母,一直是宫中禁忌话题。如今被齐王当朝揭开,无异于投下一块巨石!

龙椅之上,永和帝的面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目光锐利地扫过跪地陈词的齐王,又瞥了一眼站在百官前列、脸色微变的太子,以及几位神色各异的王氏一族的官员。

"齐王,你所言之事,关系重大,可有实证?"永和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儿臣不敢妄言!"齐王双手呈上那份"精要版"密奏及部分旁证,"所有证据在此,请父皇御览!"

内侍接过奏本,恭敬地呈给永和帝。永和帝仔细翻阅着,越看,脸色越是阴沉。他虽然近年耽于享乐,但帝王心术犹在,如何看不出这证据链虽不完整,却指向明确,绝非空穴来风!尤其是涉及端懿皇贵妃......那个他曾经真心爱过、却最终香消玉殒的女子......

太子一系的官员见状,立刻有人出列反驳,指责齐王捕风捉影,构陷宫眷,居心不良。齐王一系的官员则据理力争,要求严查到底。朝堂之上,顿时吵作一团,俨然成了齐王党与太子党的角力场。

而事件的始作俑者,靖王萧景玄,则依旧站在不起眼的角落,低眉顺目,仿佛眼前这激烈的朝争与他毫无关系。只有在他偶尔抬眼看向那争执不休的双方时,眸底深处才会掠过一丝冰冷的讥诮。

他知道,火已经点燃了。接下来,就看这把火能烧得多旺,能烧出多少隐藏在暗处的魑魅魍魉了。而他,只需静静等待,在适当的时机,再添上一把柴,或者......泼上一盆油。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宫阙,望向了西苑那僻静的佛堂。那里,有他埋下的另一颗火种,正在静静地等待着,与他里应外合,共演这一出大戏。

金蝉已然脱壳,隐于佛堂静待时变;而朝堂之上的雷霆之怒,才刚刚开始积聚。这深宫烬余之中的逆袭棋局,随着沈青澜的安全转移和朝争的正式开启,进入了更加诡谲而关键的阶段。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454/502750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