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珠联璧合 暗渡陈仓
吴嬷嬷离去后的几日,西苑佛堂仿佛被投入一颗石子的古井,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暗流涌动。沈青澜照常洒扫、诵经、整理书卷,但心神却无时无刻不系于那条刚刚搭上的、纤细而危险的丝线。她不知那包药膏是否已送到婉言手中,更不知这微小的试探会引来何种反应。每一次佛堂外的脚步声,都让她心头微紧。
萧景玄的回信在她送出消息后的第三日清晨,随着一批新的抄经用纸一同送达。译出的密文简短却有力:“已知。稳守佛堂,静待回音。彼若动,我必应。”
短短十一字,却像定海神针,瞬间抚平了沈青澜心中大半的焦灼。他知道了,他在宫外已做好接应的准备,她只需在佛堂稳住,等待婉言那边的消息。这种被全然信任、并给予坚实后盾的感觉,让她冰冷的手心渐渐回暖。
她将密信焚毁,灰烬落入香炉,如同将那份不安也一并献祭。她开始更加耐心地等待,同时也更加细致地观察。她注意到,陈嬷嬷似乎对那日吴嬷嬷的到来并无多少讶异,依旧每日念佛、打理佛堂,但沈青澜隐约觉得,佛堂周围那种无形的屏障似乎更加严密了。偶尔有陌生面孔试图靠近,总会被不知从何处出现的、沉默寡言的老太监或粗使宫女“无意”间拦下问话或指引到别处。沈青澜明白,这定是萧景玄通过陈嬷嬷,加强了对佛堂的暗中保护。
就在这种表面的平静持续到第五日时,转机终于出现。
这日午后,天色阴沉,颇有山雨欲来之势。一位面生的小宫女提着个食盒,怯生生地来到佛堂,说是奉了某位不太得宠的嫔妃之命,来给佛堂送些自制的素点心。
陈嬷嬷照例收下,沈青澜上前接过食盒时,那小宫女飞快地往她手心里塞了一个极小、揉成一团的纸球,同时用几不可闻的声音急促道:“吴嬷嬷让给的。”说罢,不敢多留,低着头匆匆走了。
沈青澜心中剧震,面上却不敢显露分毫,如常将食盒提去后厨。寻了个无人角落,她展开那个被汗水微微浸湿的纸团。上面没有字,只用眉笔一类的东西,潦草地画了一个简单的图形:一圈波纹,中间点了一点。
这是什么意思?沈青澜蹙眉思索。波纹代表水?点代表地点还是人?是暗示浣衣局?还是有水的地方?她不敢妄加猜测,立刻将纸团内容临摹下来,连同“小宫女代吴嬷嬷传递”的信息,用密文紧急传出。
消息送出后,她坐立难安。这个图形太过隐晦,她担心萧景玄也难以解读,错过良机。
然而,萧景玄的反应比她预想的更快。次日黄昏,洛风亲自扮作运送柴炭的杂役,混入了西苑。借着与沈青澜交接柴炭的短暂机会,他将一小包东西飞快地塞进她手中,同时低语道:“殿下已解其意。今夜子时,太液池西北角,枯柳之下。此物交予来人。”说罢,不等沈青澜回应,便推着车低头快步离去。
沈青澜回到耳房,掌心已被冷汗浸湿。她打开那个小包,里面是一枚触手冰凉、样式普通的铁制令牌,上面没有任何标识,只有一些不规则的花纹;另外还有一个小巧的蜡丸。
萧景玄不仅解读了那个图形——太液池西北角确有一棵标志性的枯柳,靠近浣衣局所在区域——更是连后续步骤都已安排妥当!这令牌是信物?蜡丸里又是什么?
她将令牌和蜡丸小心藏好,心潮澎湃。子时,太液池西北角……这意味着,婉言那边,很可能今晚就会有所行动!而萧景玄,将接应的地点定在了宫内,风险极大,却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夜幕如期降临,今夜无月,浓云蔽空,正是夜行者最好的掩护。佛堂的熄灯钟声早已响过,四周一片寂静。沈青澜和衣躺在榻上,耳力提升到极致,听着更漏一点点走向子时。
她悄然起身,换上早已准备好的、颜色最深的粗布衣裳,将令牌和蜡丸贴身藏好,又将那根磨尖的银簪紧紧握在手中。她推开房门,如同猫儿一般,融入沉沉的夜色里。
西苑本就僻静,夜间更是人迹罕至。她借着熟悉地形的优势,避开偶尔巡逻的守卫,朝着太液池方向潜行。夜风带着水汽的凉意,吹在她因紧张而发烫的脸颊上。每一步都如同踩在刀刃上,但她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萧景玄那句“彼若动,我必应”,这给了她无穷的勇气。
太液池畔,水波轻荡,映着远处宫灯微弱的光,一片朦胧。西北角更是偏僻,芦苇丛生,那棵枯柳在夜色中张牙舞爪,如同鬼影。沈青澜隐在一簇茂密的芦苇后,屏住呼吸,仔细听着周围的动静。
时间一点点流逝,除了风声和水声,并无其他异响。就在她怀疑是否理解错了信息,或是对方改变了计划时,一阵极其轻微、近乎于无的脚步声,伴随着压抑的喘息,从枯柳另一侧的芦苇丛中传来。
沈青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握紧了银簪。
一个佝偻、踉跄的身影,艰难地从芦苇丛中挪了出来,倚靠在枯柳干枯的树干上,似乎已经耗尽了所有力气。借着远处水面反射的微光,沈青澜依稀辨认出,那正是前几日来过的吴嬷嬷!她背上似乎还背着一个人!
沈青澜不再犹豫,压低声音唤道:“吴嬷嬷?”
那身影猛地一颤,警惕地望过来,看清是沈青澜后,眼中瞬间爆发出绝处逢生的光芒,她急促地低声道:“姑娘……快,婉言姐姐……她、她不行了……”
沈青澜快步上前,只见吴嬷嬷背上,婉言嬷嬷双目紧闭,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干裂,气息微弱,显然伤势沉重加上担惊受怕,已到了油尽灯枯的边缘。
“令牌……”吴嬷嬷喘息着,目光急切地看向沈青澜。
沈青澜立刻掏出那枚铁制令牌递过去。吴嬷嬷接过令牌,看也不看,直接塞进了婉言嬷嬷紧握的手中,然后又看向沈青澜:“蜡丸……给她服下……吊命……”
沈青澜会意,立刻捏开蜡丸,里面是一颗龙眼大小、散发着奇异清香的褐色药丸。她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婉言嬷嬷口中,又取了随身带的少许清水,助其咽下。
药丸下肚不久,婉言嬷嬷的呼吸似乎稍稍平稳了一些,但仍未清醒。
就在这时,不远处的水面,传来几声极有规律的、类似水鸟啼叫的声音。吴嬷嬷眼睛一亮,低声道:“来了!”
只见一艘看似寻常的、用于夜间清理湖面杂物的小舟,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滑近岸边。舟上立着两个穿着水靠、看不清面容的身影。
其中一人跃上岸,动作迅捷无声,他先是对沈青澜微微颔首,随即看向吴嬷嬷和她背上的婉言,目光落在婉言手中紧握的令牌上,低声道:“信物无误。人交给我们。”
吴嬷嬷眼中含泪,重重地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将婉言交付给那人。那人将婉言背起,另一个舟上之人伸手接应,迅速将人安置在舟中隐蔽处。
“吴嬷嬷,您……”沈青澜看向似乎不打算一同离开的吴嬷嬷。
吴嬷嬷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惨淡而决绝的笑:“老奴走了,目标太大,反而会连累姑娘和……和接应的人。老奴自有去处……姑娘大恩,来世再报!”说完,她深深看了沈青澜一眼,转身踉跄着,迅速消失在另一侧的芦苇荡中。
那接应之人也不多言,对沈青澜抱拳一礼,低声道:“姑娘速回,今夜之事,烂于腹中。”说罢,敏捷地跃回舟上。小舟如同来时一般,无声无息地滑入黑暗的水道,转眼便不见了踪影。
从始至终,不过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太液池畔重归寂静,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
沈青澜独自站在枯柳下,夜风吹拂着她汗湿的鬓发,掌心因紧握银簪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她看着空荡荡的岸边和恢复平静的湖面,心中百感交集。婉言被救走了,由萧景玄的人接应出了宫!这条线,终于被他们联手,在这惊心动魄的夜晚,成功地“暗渡陈仓”!
她不敢久留,按原路小心翼翼地返回西苑佛堂。一路有惊无险,当她终于踏进自己那间简陋的耳房,反手闩上门时,才发觉双腿软得几乎站立不住,后背早已被冷汗彻底浸透。
她靠在门板上,大口喘息着,心脏仍在狂跳。
成功了……他们竟然真的在淑妃和王家的眼皮底下,将至关重要的人证转移了出去!
她取出纸笔,手微微颤抖着,却依旧坚定地落下,将“婉言已由水路转移,吴嬷嬷未同走”的消息,用密文写下。她需要尽快让萧景玄知道,宫内的这一步,已经走通了。
窗外,隐约传来一声鸡鸣。
天,快要亮了。
而这深宫之内的棋局,因着今夜这场无声的冒险,已然发生了决定性的倾斜。沈青澜知道,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但她与萧景玄之间,经由这次生死相依的配合,那名为“盟友”的纽带,已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凰鸟振翅,于这深宫烬余的暗夜中,划出了逆袭之路上的第一道凛冽寒光。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454/5026693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