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综影视:石榴精她多子多福 > 第099章 富察贵人 13

第099章 富察贵人 13


太后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还要时常为这个糟心的侄女扫尾,心里觉得甚是疲乏。

可为了家族的荣耀,她不得不帮着皇后。

所以景仁宫守门的太监玩忽职守,没有及时禀告消息被乱棍打死,太后和皇后也给夏冬春送去了安抚的赏赐。

明眼人都知道太后这是在帮皇后挽回名声,太后是胤禛生母,后宫虽然争斗不断,但一旦太后出手,便是华妃也会看在太后的面子上不会继续为难皇后。

可仪欣又不是华妃,太后又咋了?跟谁没当过太后似的。

于是景仁宫守门小太监死前哭诉自己没有玩忽职守,皇后听到消息却不作为的事再次传开。

好了,这回太后是白费一番功夫了。

太后怒急攻心晕倒了,胤禛和皇后得了消息双双去探望太后。到了寿康宫胤禛没有给皇后半分好脸色。皇后自知理亏,也不敢多言,只专心伺候太后,做足了孝顺儿媳的模样。

从太医这里得知,太后只是气晕过去,已经扎过了针,等明日醒来用了药好好养几日就能好。

胤禛也放心了,他没有在寿康宫守着,他才登基不到一年,养心殿还有一堆事呢。

皇后失了圣心,正是需要太后的时候,她留在了寿康宫,极其用心侍奉,盼着太后醒来用三寸不烂之舌为她挽回胤禛的信任。

翊坤宫里,华妃寻思着,既然消息都已经传开了,那她再悄悄踩一脚应该没问题吧?

巧了,仪欣也是这么想的,而且她的计划早就已经开始了。

次日早朝,胤禛一上朝就有几位御史上书弹劾皇后无德不贤不仁不义。

其中一位历经三朝的老御史道:“启奏皇上,据微臣所知,自皇上登基以来,皇后并未履行过国母之责,未接见过内命妇,也未回复过内命妇的拜帖。以至于即便本次选秀耗费巨资,宗室中仍有十数位到婚嫁之龄却扔未成婚之人。微臣斗胆,如此大张旗鼓的选秀,却只堪堪选出六位小主充实后宫岂非浪费?那十数位宗亲又当如何?是继续蹉跎,还是再办一次选秀?”

胤禛转动十八字的手瞬间顿住,再办一场选秀是万万不可能的,他可舍不得银子,再说内务府也没有那么多银子,就是华妃的荷包应该差不多被掏空了。

可让那些宗亲继续打光棍也不行,要是这么薄待宗亲,他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胤禛在心里骂了皇后几百遍,废物!废物!真是废物!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见胤禛迟迟不开口,那老御史继续说:“自皇上登基以来,后宫接连折损两个皇嗣。在潜邸皇上小产的女眷也不知凡几。若只折损了一两个皇嗣,那姑且可以当成是意外。可这么多皇嗣,微臣冒死进言,即便与皇后无关,亦证明皇后无能。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为皇上的子嗣为计,为大清的江山社稷为计。微臣恳请皇上,废黜皇后!”

其他几个御史没想到这位老大人玩这么大,废后的话都说出来了。

不就是收了点钱,至于冒死进谏吗?

这个老御史跟他们可不一样。他们是收了年家钱财的,也是因为畏惧年羹尧不得不这么说的。

这个老御史只是在前几日收到了一封长长的匿名信,他调查后发现事实跟信上说得完全一致。

仪欣担心他动作太大,让乌雅氏和乌拉那拉氏的人发现,所以特意在信中告诉他,在认证信中内容后,就算有所怀疑人也不要去深入调查,否则极有可能还未调查出真相前他就会丧命。

仪欣也知道像他这样的老御史,心里自有气节在,便是死了也不怕。但仪欣在信上写了,他若死了,那皇上和天下人可就要一直被蒙在鼓里了。

这位老御史仿佛立刻就被赋予了使命一般,也不调查了,准备直接在早朝,当着百官的面弹劾皇后。这样就算皇上有心因太后包庇皇后也不行,百官都不会答应。

谁曾想,有其他同僚快了他一步,只是他们说来说去,就那么芝麻大点事,皇后顶多被罚一个禁足了事。老御史不想再听他们来回来去的废话,直接来了个大的。

这老御史是出了名的耿直,就是先帝都有些怕这个糟老头子。可不杀御史言官是历朝历代的传统,凡是杀御史言官的,都是史书上的昏君。先帝要名声,虽然烦他,却也不会杀他。胤禛也是如此,他是不会让自己本就不好的名声雪上加霜的。

老御史自己耿直不怕死就算了,他厉害就厉害在又教出了一批徒弟,一个个年轻气盛,比他还不怕死。

等老御史说完,他那些徒弟纷纷站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其他大臣们见此也有不少人陆陆续续站出来。

富察氏的官员都没有动作,他们家在后宫有嫔妃,这种时候站出来难免惹人怀疑,因为他们富察氏觊觎后位,虽然他们确实觊觎,但也不能表现的这么明显。

这也就是年羹尧在西北打仗,年羹尧但凡也在,早就跳出来批判皇后了。

不过年羹尧虽然不在,但他的狗腿子们在。他们混迹于众官员当中,跟着一起附议。

乌雅氏的人早就厌烦太后处处以乌拉那拉氏为先,利用乌雅氏的资源维护皇后,所以也都站了出来。

乌拉那拉氏唯一个有资格上朝的佐领,他倒是想为皇后说话。可他能说什么。

难道要说皇后是瞎子聋子,什么都不知道吗?

他此时此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生怕被皇后连累。

其实从今日的盛况就可以看出,皇后并不得人心。

就算汉臣们都重视正统,可像皇后这样的正统,他们都觉得不要也罢。更何况那个老御史就是汉臣,他老人家德高望重,说出来的话自然是最有道理的。汉臣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站出来支持他。

到最后慢慢的,几乎所有的大臣都站出来了。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387/4356388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