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这是真的捡到漏了
林知微看着那个青花瓷美人瓶,仔细端详着瓶身上的纹饰,眉头微微皱起。
“舅舅,我有点不明白。”她指着瓶身说,“这个瓶子上的纹饰,既有龙纹,又有缠枝莲纹……这不是很奇怪吗?”
“就是因为这样不合‘常理’的组合,杜三爷才会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毫不犹豫地开口断定,这是民国仿品。他太相信自己多年来总结出的经验了,反而被自己的经验给误导了。”
林知微心想:难道不是民国仿品吗?这两种纹饰混在一起,不就说明是后人不懂规矩,胡乱仿制的吗?
看出林知微眼中依旧存留的疑惑,许荆耐心地解释道:“行里有句老话,叫‘康熙多龙纹,乾隆多缠枝莲’,这句话你可能也听过。它确实总结了两个朝代主流的审美风格,但本身,就是一个误区。”
他轻轻转动瓷瓶,让光线照在不同的角度:“这句话之所以流传,是因为它反映了两朝不同的艺术追求。康熙朝崇尚大气磅礴,重气韵,所以龙纹这种威严的图案用得多。乾隆朝则喜欢繁复华丽,重装饰,缠枝莲这种繁密的纹样正合其意。”
“但是,”许荆话锋一转,“这并不意味着康熙朝就没有缠枝莲,乾隆朝就没有龙纹。恰恰相反,一些打破常规的精品,往往就出现在这些‘例外’之中。”
他指着瓶身上的图案:“你看这里,龙身穿行在莲花之间,龙首回望,莲枝缠绕,这种独特的装饰手法,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穿花龙纹’。”
林知微凑近细看,果然,那条青龙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巧妙地穿梭在莲花莲叶之间,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穿花龙纹比较精品的不多。”许荆继续说,“这种纹饰需要画工有很高的技艺,既要画好龙,又要画好花,还要让两者和谐统一。民国仿品很难达到这种水平。”
他又指着瓶底:“再看这个底款,‘大清乾隆年制’六个篆体字,字体工整,青花发色纯正。民国仿品的款识往往会有破绽,要么笔画生硬,要么青花色泽不对。”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胎质。”许荆用指关节,在瓶身上轻轻地弹了一下,发出“铛”的一声,清脆悠扬,余音不绝。
“你们听,这个声音,清亮悦耳,这是因为乾隆时期的官窑,用的是景德镇高岭山最顶级的瓷土,胎质极为细腻、坚实。而民国时期的胎土和烧制工艺,都与那时不同,烧出来的声音,是发闷的,绝对没有这么清透。”
林知微恍然大悟:“所以杜老板是因为先入为主,看到两种纹饰并存,就直接判定是民国仿品了?”
“正是。”许荆点头,“杜三爷在古玩界的确有些名气,但人无完人,谁都有看走眼的时候。他这次,就是太相信自己的经验了,反而被经验束缚住了手脚,错过了这件难得的宝贝。”
他看着林知微,眼中满是赞许:“这回啊,倒是让你这丫头,捡了个漏。这种画工精湛的穿花龙纹乾隆青花瓶,就算是在博物馆里,也不多见。你就好好留着,将来当个传家宝吧。”
一旁的周译,默默地听着,心里却想起了妻子前些日子买回来的那一沓沓猴票。他想,他家这未来的“传家宝”,似乎……有点多了。
“不行,不行!”林宁远听完,却是第一个紧张起来。他看着那个价值连城的瓶子,就那么随意地摆在孩子们随时可能跑过的路线上,只觉得心惊肉跳。
“我得马上去找个结实的木盒子来,把它好好地收起来。不然看着安安和南南在这里跑来跑去,我这迟早得犯心脏病!”
“姨夫,您也太紧张了。”悠悠被姨夫的样子逗笑了,“那咱们再买一个差不多的仿品,摆在这里不就行了?舅舅,哪天您有空,再带我们去琉璃厂逛逛呗!凭您这火眼金睛,说不定,咱们还能再捡个漏呢!”
许荆瞧出了外甥女那点小心思,也被她逗乐了,爽快地答应道:“行!改天舅舅就带你们去‘捡漏’!”
林知微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连忙说道:“对了!我还有一个碗!妈,我那个青花小碗呢?就是跟这个瓶子一起买回来的。”
“我给你好好地放着呢,这就去给你拿出来。”
很快,那个青花小碗也被拿了出来。
“舅舅,您再帮我看看这个碗。”林知微将碗递到许荆面前,将自己当时的判断也一并说了出来。
“一开始,杜老板跟我说,这个碗是康熙年间的双鱼款。但是我觉得,无论是青花的颜色,还是胎质,都对不上。我就直接说是民国仿的,那杜老板也没否认。但是,我始终觉得它又不像民国仿的……”
许荆接过那个小碗,又拿起了放大镜。
他仔细地端详着,缓缓说道:“嗯……这个青花色泽泛紫,胎质也有些粗糙,画工随意,明显不是清朝官窑的风格。但是,民国的仿品质地偏轻,这个碗的胎体却很厚重,手感扎实,也确实不像是民国仿的。”
“难道……我真的猜对了?这是明朝的?”林知微紧张地问。
许荆的目光,落在了碗里那两条画得有些“抽象”的鱼,和几笔像是随手画就的水草上。
他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你看这个画风,线条比较粗放洒脱,不拘小节。这种奔放的画风,应该是明朝中晚期,民窑的作品。大概是嘉靖、万历年间的。”
他将碗翻过来,看了一下底部,说道:“底部没有纪年款,说明就是民窑烧的,不好判断准确的年份。但可以肯定,这是明朝的东西,错不了。”
“所以,这个碗,也买对了?”许茹惊喜地问。
“也算是买对了。”许荆笑着说,“这个是民窑的东西,胜在年份老,有历史价值。现在大概能值个几百块钱吧,虽然没有刚才那个瓷瓶值钱,但也是个不错的漏了。”
他放下小碗,目光温和地看着林知微,语气里满是欣慰与骄傲:“你这丫头,眼力还真是不错。看来,是有咱们家的传承啊。”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381/435659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