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故土难回
周译没想到会是这个走向,一时间有些不知如何回应。
他斟酌着说:“外叔公,您过誉了。我现在也是刚起步,很多东西都在摸索,还得向您这样的前辈多学习。”
周译想起正事,趁机提到了那两块地的事。
闻善棠听完,沉思了片刻,说:“蛇口那边,我了解一些。最近香港有几家大企业,包括招商局他们,都把厂子建在了蛇口工业区。那边有港口,货运方便,而且政策方面也比其他地方更灵活一些,税收有优惠,审批也快。”
周译心里有数了,暗暗记下这些信息。
气氛缓和下来后,闻善棠问起了北京城的变化。这些年他虽然人在香港,但心里始终牵挂着故土。
周译和林知微便说起了这几年北京的发展。
说着说着,周译注意到老人家的眼睛渐渐湿润了。那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怀念,有遗憾,也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涩。
周译停下话头,试探着说:“外叔公,如果您想回去看看……”
闻善棠沉默了好一会儿,缓缓摇头,声音有些沙哑:“不回去了。”
他用手帕擦了擦眼角,苦笑着说:“老了,经不起折腾了。而且,认识的人也都不在了。那个我记忆中的北平,那些一起长大的朋友,那些熟悉的街道,都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了。回不去了。”
包间里安静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闻善棠才振作精神,摆摆手说:“不说这些了,说些高兴的事。来,周译,跟我说说你对未来的打算。我虽然老了,但脑子还好使。”
周译看着这位老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虽素未谋面,却能感受到一种天然的亲近和信任。
这顿饭,一直吃到夜深。
第二天一早,深圳的天空飘着薄薄的雾气,空气中带着南方特有的潮湿气息。
林知微和周译在华侨大厦的餐厅简单吃过早餐后,就分头行动了。
将近一个小时后,车子在春风制衣厂门口停了下来。
厂子的大门是新刷的绿漆,门柱上挂着“春风制衣厂”的牌子,字体端正。
罗厂长和吴常柏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罗厂长四十岁出头,个子不高但精神矍铄,穿着一身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吴常柏要年轻些,三十岁左右,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这正是吴雨桐之前推荐给林知微的、在广州百货大楼上班的堂兄。现在在这里专门负责对外联络和销售。
进了办公室,罗厂长赶紧给林知微倒水。林知微坐下后,也不急着谈正事,而是先关心起工人的情况。
“罗厂长,”林知微认真地问,“有没有人担心厂子的性质改了,以后待遇会变?大家伙儿的情绪怎么样?”
罗厂长放下茶杯,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这个您尽管放心。大家伙儿情绪都好着呢!”
他拉过一把椅子坐下,语气诚恳:“对大家伙儿来说,只要能吃饱、喝足、有钱挣,这厂子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他们真不在乎。每个月都能按时拿到工资,还越拿越多,做梦都要笑醒了。”
“当初咱们这个厂子,工资发不出来,欠了银行一屁股债,工人都快散了。是您那个‘三来一补’的主意,救了咱们厂。当时那个情况下,别人都躲着走,您却愿意接手。”
他的声音有些激动:“这两年,大家伙儿都念着您的好。工资从一个月二十来块,涨到现在平均三十五块,干活儿快的能拿到五十多。去年过年,每个工人还发了五斤猪肉和两斤白糖。这些事,大家伙儿心里都有本账。”
“挂靠也好,不挂靠也好,对工人来说没什么区别。反正大家都信您,没有人会有意见,您尽管放心。”
吴常柏也附和道:“我也觉得取消挂靠是对的。现在每年要交给二轻局一笔管理费,还要受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咱们厂这两年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决策灵活,能抓住机会。要是继续挂靠着,很多事情还得层层审批,反而耽误事。”
林知微听了,心里有了底。她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说:“那好,这事我回头就去办手续。今天找你们,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
她把资料递给罗厂长:“这是一份新的订单,你们看看。”
罗厂长接过资料,仔细翻看起来。吴常柏也凑过去看。
林知微继续说:“这个订单是个长期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我需要你先做几个样品出来,我要带回广州去给对方确认。你看看,技术上有没有问题?”
罗厂长一页页翻着设计图纸,时不时推推眼镜,仔细看一些细节。
过了好一会儿,他抬起头,语气还算轻松:“这瞅着,倒不是很难。款式比咱们平时做的要精致些,但咱们的车工都是熟手,应该能拿下。就是这个领子的处理,和袖口的这个褶皱,得多试几次才能做出效果。”
“时间上来得及吗?”林知微问,“我需要几个样品。”
“没问题,”罗厂长拍着胸脯保证,“我亲自盯着,找几个最好的车工来做。”
林知微满意地点点头:“这批订单的好处,就是量稳定。他们在欧洲的销量很稳定,每年咱们按季度来接订单,春夏秋冬四个系列。这就意味着,咱们可以提前做好生产计划,原料采购也能更从容。”
“那太好了!”罗厂长眼睛一亮,“咱们现在最怕的就是订单不稳定,这个月接了一大批,下个月又没活干,工人闲着也是浪费。”
“不过,”林知微话锋一转,表情严肃起来,“对咱们的挑战,就是交货时间。他们是做时装的,讲究一个‘快’字,要求的工期比一般订单短。从确认样品到交货,往往只有一个月到六周时间。”
罗厂长沉吟了一下,说:“这个确实有点紧。不过,只要提前计划好,咱们把原料预留好,把生产线安排妥当,这个不是问题。我可以专门腾出一条生产线,专门做这个订单。”
“还有质量,”林知微强调,“欧洲那边对质量要求很严格,不能有次品。咱们得建立一个更严格的质检制度。”
“这个您放心,”罗厂长说,“我已经在琢磨这事了。我打算从车工里选几个眼睛尖、手细的,专门做质检员,每道工序都检查。”
林知微点点头:“那行,你先去安排样品的事吧。我和吴主任还有些事要谈。”
罗厂长应了一声,拿着资料就往车间去了。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381/4356590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