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回年代,从摆摊开始赚到10亿 > 第959章 :怀疑

第959章 :怀疑


“搞定了,先回家吃饭。”

  沈琰放下笔伸了个懒腰,语气里带着几分疲惫,

  “吃完饭咱们去河边夜市逛逛,最近满脑子都是数据和公式,得让脑子松松劲。”

  “好啊!”苏幼雪立刻收拾起东西,眼睛亮了起来,

  “这半个月天天待在实验室,我感觉浑身都僵了,早就想出去走走了。”

  两人并肩往家走,苏幼雪忍不住感慨:

  “真难啊,我之前还觉得,咱们有设计图纸,搭个简易的托卡马克装置应该不难,没想到实际操作起来全是坎。”

  “我也高估自己了。”

  沈琰苦笑着摇头,

  “以前不管研究什么,半个月总能出点成果,可跟可控比起来,那些都像是小儿科。好在这半个月也不算白忙,至少摸透了一些基础原理,不然我真要憋疯了。”

  “我觉得咱们不能把所有时间都耗在这上面。”

  苏幼雪忽然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

  “不如放缓节奏,每隔一段时间研究一阵,剩下的时间去推进其他项目,咱们厂还有好多事等着做呢,总盯着一个短期难出成果的项目,太得不偿失了。”

  沈琰愣了愣,随即点头:“你说得对,是我太急功近利了。咱们现在算上学生和厂里的研究员,搞核*聚*变的才四十多人,

  而且这些人之前都没接触过这个领域,基础太薄弱,光靠咱们俩根本带不动,慢慢来也好。”

  “那咱们接下来先攻大型运输机怎么样?”苏幼雪眼睛更亮了,

  “这可是急需的装备,不管是民生运输还是国防,都能派上大用场。”

  “听你的!”沈琰笑着应下,“正好趁这个机会,也让核聚变研究团队沉淀沉淀,等后续有了更成熟的理论和更多人手,再集中力量攻关。”

  两人回家吃过晚饭,沈琰和苏幼雪直奔河边夜市。

  夜晚气温在十五六度左右,不冷不热,正是逛夜市的好时候。

  刚走到夜市入口,就被热闹的人声裹住。

  烤串摊的滋滋声、奶茶店的吆喝声、孩子们的嬉笑声混在一起,烟火气十足。

  苏幼雪手里拿着刚买的鱿鱼串,边吃边说:

  “你有没有觉得,夜市的人比上次陪刘总来的时候还多?上次还是放假呢,现在明明是工作日啊。”

  “可不是嘛,这都快延伸到十公里外了,真不知道还能再往哪扩。”沈琰看着眼前摩肩接踵的人群,心里也有些感慨。

  人流多,说明人气越来越旺了。

  “对了,第一条地铁不是开通了吗?咱们啥时候去体验下?”

  苏幼雪突然想起这事,眼里满是期待。

  “好啊,我还没坐过地铁呢。”

  沈琰笑着点头。

  “可是我听人说,现在地铁人特别多,都挤不上去。”苏幼雪有点担忧地说。

  沈琰想起前世的经历,忍不住笑了:“挤不上去才正常,新开通的地铁都这样,等过阵子热度降了,大概就能好点了。”

  两人边聊边逛,从烤串摊吃到甜品铺,手里的小吃换了一轮又一轮。

  晚风拂过河面,带着淡淡的水汽,吹散了连日来的疲惫,

  也让两人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

  或许偶尔从实验室里抽离,在烟火气里走走,反而能为接下来的研究找到新的思路。

  “你看前面那家冰粉摊,上次来还没呢。”

  苏幼雪拉着沈琰的胳膊,指着不远处围着人的摊位,眼睛亮晶晶的。

  她咬了一口刚炸好的糖糕,酥脆的外皮裹着流心的豆沙,烫得轻轻吸气,却又忍不住再咬一口。

  沈琰看着她嘴角沾着的糖霜,笑着掏出手帕帮她擦掉:“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

  两人沿着河边慢慢走,晚风带着河水的湿润吹过,拂去了白日里实验室的燥热。苏幼雪忽然想起什么,停下脚步说道:

  “之前你说要给学生们补基础物理,现在既然可控核聚变研究放缓了,是不是可以把课程提上日程了?他们底子薄,要是能系统学一遍,以后不管是跟着咱们做项目,还是自己搞研究,都能少走点弯路。”

  沈琰点点头,脚步也慢了下来。

  他望着河面上倒映的灯光,思绪慢慢沉淀:

  “你说得对,基础太重要了。之前光顾着赶进度建装置,反倒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

  明天我就整理一份课程表,从经典力学开始,每周安排两节课,再留些实践作业,让他们把理论和咱们厂里的设备结合着学。”

  “还有大型运输机的事,”

  苏幼雪咬着冰粉里的葡萄干,语气认真起来,

  “我这两天翻了些资料,咱们在的运输机载重和航程都跟不上需求,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物资运输和应急救援的时候,总得多跑好几趟。

  要是能攻克这个技术,那是真能帮上大忙。”

  沈琰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翻出之前存的几张运输机设计草图递给她。

  “我之前也琢磨过,这是初步的想法,主要在机身材料和发动机推力上还有瓶颈。不过咱们厂的材料实验室最近在研究新型钛合金,说不定能用上。

  等明天我跟材料组的人对接一下,先把基础数据拿过来。”

  苏幼雪凑过去看着手机屏幕,手指在屏幕上轻轻点着:

  “我觉得机翼的设计可以再优化一下,这样能减少空气阻力,还能提高载重。

  还有起落架,要是能轻量化,整机的油耗也能降下来。”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原本只是随口提起的想法,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

  “其实这样也挺好,不用一直盯着一个项目钻牛角尖。之前总想着快点把可控*核*聚*变做出来,反倒把自己逼得太紧了。现在分开推进,既能帮厂里解决实际问题,也能让脑子缓一缓。”

  “可不是嘛。而且咱们还能抽时间陪妈收拾大棚,上次她还说想种点菠菜和萝卜,冬天就能吃了。”

  夜色渐深,夜市的人流慢慢减少,两人并肩往回走。

  路灯把他们的影子叠在一起,偶尔有晚归的行人经过,笑着跟他们打招呼。

  沈琰看着身边说着明天要做的事的苏幼雪,忽然觉得,比起实验室里冰冷的公式和数据,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夜晚,更能让人找回前进的力气。

  “对了,”快到家门口时,苏幼雪忽然停下脚步,眼睛亮闪闪地看着沈琰,

  “明天收拾完大棚,咱们去坐地铁好不好?就算人多,挤一挤也有意思啊!”

  沈琰看着她期待的模样,笑着点头:

  “好啊,明天咱们早点去,争取找个座位。”

  他想起前世挤地铁的狼狈,却又觉得,要是身边陪着苏幼雪,就算再挤,也是件开心的事。

  “咱们就体验一两站,太挤确实受不了。”

  沈琰说着,忽然想起盾构机的事,又补充道,“对了,不知道厂里盾构机的研发进度咋样了,要是能做到  20米直径,咱们工业特区的地铁就能开工了。”

  “为啥非得等  20米直径啊?”

  苏幼雪好奇地停下脚步,“现在普通盾构机不也能挖地铁隧道吗?”

  “我是怕以后麻烦。”

  沈琰解释道,

  “万一将来要升级地铁,比如改成磁悬浮或者真空管高速列车,隧道直径不够就得重新挖;而且隧道建宽点,将来交通挤了还能多铺几条轨道,多少能缓解压力。”

  他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期待,

  “再说,大直径盾构机还能挖地下城,我早给工业特区底下设计了大片地下城,以后能当仓库、应急避难所。要是能搞出  25米直径的,还能用它建绕着工业特区的大型粒子对撞机。”

  “搞粒子对撞机干啥?”苏幼雪追问。

  沈琰说道,“粒子对撞机能帮咱们研究基础物理和材料学,说不定还能找到突破现有理论的线索,这对咱们后续的研究太重要了。”

  苏幼雪点点头,忽然想起谭老那边的消息:

  “对了,我听说明辉哥提过,谭老他们元旦前后就能搞出  20米直径的盾构机了。”

  “真的?那太好了!”

  沈琰眼睛一亮,

  “最晚明年过完年,工业特区的地铁就能开工了。说起来,盾构机研发都两年多了,总算能达到咱们的标准了。”

  “哪是研发慢,是你自己不管!”

  苏幼雪白了他一眼,“你要是多盯盯,早就研发出来了,哪用等这么久。”

  “我这不是有其他事嘛。”沈琰有点尴尬,

  “工业特区建设,我都安排好人了,不用我天天盯着。”

  “安排人了也不能不管啊!”

  苏幼雪说着,忽然被一阵臭味吸引,眼睛一亮,朝着不远处的臭豆腐摊走去,“懒得跟你说,我要吃臭豆腐!”

  她跑到摊位前,对着老板笑道:“大姐,来一小份臭豆腐,要脆皮的,多放芥末!”

  沈琰跟在后面,看着她熟练报出口味,无奈地摇摇头。

  他至今想不通,苏幼雪为啥这么爱吃芥末,每次自己沾一点都能辣得流眼泪。

  几分钟后,

  老板把装着臭豆腐的纸碗递过来。

  苏幼雪接过,用牙签扎起一块,直接递到沈琰嘴边,眼神里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沈琰知道这是惩罚。

  谁让他刚才跟她拌嘴呢。

  他只能硬着头皮张嘴,芥末的冲劲瞬间窜上鼻腔,眼泪差点掉下来,

  却看到苏幼雪笑得眼睛都弯了。

  “好吃吗?”苏幼雪笑着问。

  “……好吃。”沈琰吸了吸鼻子,昧着良心说道。

  苏幼雪满意地点点头,端着臭豆腐在夜市里逛起来,

  一会儿看饰品摊,一会儿停在玩具铺前。

  走到一个卖工艺品的摊位时,她的目光在几支木簪上停留了几秒。

  随即又略带失望地移开。

  显然是觉得做工不够精致。

  “呦,这是谁啊?”

  沈琰回头一看,是苏幼雪的本科室友薛书萱。

  薛书萱拉过身边的男生,对苏幼雪笑道,

  “小雪,好久不见,给你介绍下,这是我男朋友訾英锐,跟我一个导师的研究生。”

  訾英锐礼貌地笑了笑,跟沈琰、苏幼雪打了招呼。

  几人好久没见,便找了家烧烤摊坐下,点了几串烤串闲聊起来。

  “研究生生活咋样啊?”沈琰随口问道。

  “别提了,快累死了!”

  薛书萱一脸痛苦,“天天看不完的文档,好在大部分是汉语的,要是英语的我真要崩溃了,那些专业名词看得我头大。”

  苏幼雪和沈琰对视一眼,苏幼雪问道:“你们看的是《天工》期刊的文档?”

  “对啊,你怎么知道?”薛书萱惊讶地说,“这本期刊很厉害吗?”

  “挺厉害的,比你想的还厉害。”

  苏幼雪隐晦地看了訾英锐一眼,没再多说。

  《天工》里有不少涉及非凡研究所的技术内容,不方便在陌生人面前提。

  薛书萱也懂她的意思,赶紧转移话题。

  这时,沈琰忽然看向訾英锐,问道:“訾同学,你之前在国外留过学吧?”

  “对,本科是在早稻田大学读的。”

  訾英锐语气里带着几分骄傲,

  “初中就去了,一直待到本科毕业,回来后选了西京工业大学,毕竟是国内顶尖院校。”

  “哦?那你对那边的风俗肯定很了解吧?”

  沈琰笑着追问,“我一直对那边的生活习惯挺好奇的,你能讲讲吗?”

  訾英锐以为他是真感兴趣,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从日常饮食说到小众习俗,甚至还提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生活习惯。

  苏幼雪和薛书萱听得津津有味,沈琰却只是偶尔点头附和,

  眼神里却多了几分深意。

  他故意把一些只有特定人群才有的习惯,**成小众风俗问出来,

  而訾英锐的回答,恰好印证了他的猜测。

  又聊了一会儿,薛书萱和訾英锐起身告辞。

  看着两人走远的背影,沈琰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你刚才好奇怪,是不是发现啥了?”苏幼雪小声问道。

  “嗯,发现了件有意思的事。”沈琰压低声音,“这里人多,咱们回去说。”

  回到家,沈琰立刻给杨明志打了电话:

  “帮我查个人,訾英锐,西京工业大学研究生,跟薛书萱一个导师。”

  “好,我马上查,有消息给你回电话。”杨明志说完就挂了。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372/4357131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