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我要当乞丐,老朱却让我当国师 > 第48章 解释气候

第48章 解释气候


第四十八章  解释气候

“这绝对不行!”

“徐妙云怎么能做通房侍女!”

朱元璋大怒。

这件事情,他必须下去进行阻止。

否则徐达回来,他拿什么交代?

徐妙云和朱棣听到楼上的动静,也是惊到了。

“什么情况?”

徐妙云一愣。

“一定是哪个喝多了耍酒疯。”

“没事的!”

朱棣说道。

……

二楼。

“父皇,你下去的话,事情不是被扩大了吗?”

“到时候群臣、百姓都知道徐妙云想做凌峰的通房侍女了。”

“徐家的面子就真的被毁了。”

朱标说道。

他的几句话,倒是将朱元璋提醒。

朱元璋暴怒着冷静下来。

“妙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

“如果真做了凌峰的通房侍女,整个徐家都被毁了。”

“一旦徐家毁了,大明的根基也要受到影响啊!”

朱元璋说道。

“父皇,你不用担心。”

“这件事情,我不会让它发生。”

“老四绝对赢不了徐妙云!”

朱标说道。

“这件事情,根本不是赢不赢的问题。”

“他们压根不可以拿这个来当赌注啊!”

“这是在拿家族的名声来冒险。”

“怎么这么傻?”

朱元璋说道。

这种赌注和想法,根本就不应该说出来。

这样的女诸生,怎么在凌峰面前自甘坠落呢?

通房侍女是你能做的吗?

朱元璋无法接受!

“父皇,两人赌注已经定下了。”

“现在要改变很难。”

“当务之急,就是把风险降到最低。”

朱标说道。

“也罢!”

朱元璋叹息道。

下一刻,他突然想到了什么。

“标儿,你一定要记住。”

“这件事情不但不能传出去,而且,还不能让你母后知道。”

“明白吗?”

朱元璋说道。

“父皇,儿臣明白!”

“相信我!”

朱标点头道。

……

酒楼门口。

最终,三人敲定了这个赌注。

看谁先按照凌峰说的方法把白糖制作出来。

徐妙云如果先制作出来,朱棣就多背一篇论语。

朱棣如果先制作出来,徐妙云就给凌峰做一个月的通房侍女。

不知不觉到了正午。

此时。

太阳高悬头顶。

酒楼门口没了遮挡的地方。

烈日炎炎,让人十分难受。

路上的行人也少了很多。

凌峰将上衣扯开,露出胸膛。

朱棣也是如此。

但他们依旧喘着热气。

徐妙云有些尴尬。

不过,还好她早准备了一把大扇。

“这天气怎么这么热啊?”

“现在明明才小暑。”

“可就像到了大暑一样。”

徐妙云说道。

天气如此反常,她感到很奇怪。

小时候天气明明不是如此。

“妙云,有没有可能?”

“现在天气已经到了大暑呢?”

朱棣说道。

“这怎么可能?”

“大明朝廷颁布的历法,现在正是小暑时节。”

“绝对不会错!”

徐妙云说道。

“哈哈哈哈!”

“看你这个样子,需要我来给你上一课了。”

“所谓历法,原本就存在着一定误差。”

“历朝历代,历法都有钦天监来纠正误差。”

“将它提前,或者推后!”

“奈何大明的钦天监,跟饭桶没有什么差别……”

朱棣说道。

接着,他把从凌峰那里学来的东西,全部给徐妙云讲了一遍。

目的就是为了在徐妙云面前显摆。

闻言,徐妙云十分惊讶。

朱棣对这方面怎么还有如此研究?

“你说的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

徐妙云说道。

“怎么样?”

“我还是有自己的长处吧?”

朱棣说道。

忽然,徐妙云明白过来。

这些东西肯定朱棣是从凌峰那里学到的。

于是,她目光看向凌峰。

“凌先生,朱棣说的这些,是你教给他的吧!”

“到底正不正确呢?”

徐妙云说道。

“勉强算是正确。”

“但他说的只是一些皮毛而已。”

凌峰说道。

朱棣闻言,像是泄了气的皮球。

“果然。”

“你刚在说的误差,实际上到底相差多少天呢?”

徐妙云看着朱棣问道。

朱棣一脸懵。

这个问题,真把他难住了。

吹嘘了这么多,但到底相差多少天,他也不知道啊!

“我……我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东西。”

此时,朱棣依旧想保住面子。

但他的语气却变了。

徐妙云目光朝凌峰看去。

“凌先生,你说说看,误差到底是多少天呢?”

徐妙云说道。

之前听到朱棣的话,她已经开始了解了。

历法也许真的存在着误差。

不过,这绝对不是上天出了问题。

而是凡人不可能猜测出上天的意思。

……

二楼。

朱元璋和朱标的心境,早已平稳下来。

楼下对于历法的讨论,两人仔细听着。

这件事情,是朱元璋目前最关心的。

历法如果修改过来,老百姓的耕种就不会有影响。

……

酒楼门口。

“这不是很简单吗?”

“你刚才已经猜出来了。”

凌峰说道。

“啊?我已经猜出来了?”

徐妙云一脸疑惑。

她立即回忆刚才说过的话。

几秒之后,反应过来。

“凌先生,你的意思是,现在小暑时节,其实已经是大暑时节了。”

“大明历法和实际相差了十五天时间?”

徐妙云说道。

小署之后,就是大暑!

如果她的猜测正确,那就是悬殊了一个节气。

“对,差不多!”

凌峰说道。

徐妙云的猜测,等于得到了他的认可。

“没想到误差居然这么大?”

“相差一个节气,怎么能根据历法来进行耕种呢?”

“俗话说,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这可是足足十五天啊!”

徐妙云惊讶道。

从战乱中走出来的她,对耕种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这么大的误差,老百姓的收成怎么可能好?

……

二楼。

“居然误差了一个节气?”

“误差怎么这么大?”

朱元璋说道。

听到这样的结果,他也十分震惊!

他能接受的误差是十天。

误差大于十天,天时就完全错过了。

“朕,真的有罪于国家和百姓!”

“恨不得……”

朱元璋自责道。

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皇帝无能,饿死百姓!

因为不重视历法,大明百姓的生活才会越来越悲惨。

“父皇,你没必要如此自责。”

“这一切都是因为朝廷中有奸人!”

“如今奸人已被除掉,大明之前对天文也没有那么重视。”

“现在,这样的局面一定可以被扭转!”

朱标说道。

父皇的辛劳,他看在眼里。

前朝的皇帝,没有一个有他父皇如此辛劳。

但十五天的误差,的确非常严重。

……

酒楼门口。

“实际上也没有这么久。”

“气候环境的变化得考虑进去。”

“哪怕历法正确,每年大暑的气温也在缓缓下降。”

凌峰说道。

“气候变化?”

“这是什么意思?”

朱棣不解道。

“我们所处的世界,每过几百年就会经历一次长时间的严寒。”

“这个时期,叫冰河期。”

“时间短的话,那就叫小冰河期!”

凌峰说道。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342/1111110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