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 同步调研
这天上午,初春的细雨敲打在办公室的玻璃窗上,周欢坐在办公桌前,右手握着马克杯,目光在文件上来回扫视。
这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随后,孟松涛推门而入。
“孟主任。”
周欢起身打了个招呼。
孟松涛跨步而入,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递出一份文件,说道:“周主任,这是一个关于民生保障问题的综合调研的通知,省委要求十天内拿出初步成果,为后续的决策做参考。这个工作的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得有一名执行力强的干将来牵头,我想着,就由你牵头负责吧。”
周欢接过文件,封皮上“特急”二字红得刺目。
翻开内页,省委领导的批示密密麻麻布满页眉页脚。
他快速浏览完文件,抬起头说道:“孟主任放心,我这就召集调研组开会,细化分工,确保每天有进度、每天有成果。”
他顿了顿,补充道:“遇到需要协调的事项,我随时向您汇报。”
孟松涛点了点头,对于周欢的这种表态非常满意,眼底的笑意更深了几分。
他轻轻拍了拍周欢的肩膀,语气温和的说道:“周主任,民生工作是实打实的‘暖心工程’,桩桩件件都连着老百姓的心。你能有这份认真劲儿,我很欣慰。”
他稍稍停顿,目光真诚地望着周欢,继续说道:“别担心会遇到困难,你尽管大胆去做。如果需要调动其他科室配合,直接给我说,我来协调。民生问题涉及面广,要认真仔细,千万不能漏项。”
周欢点了点头:“孟主任,您放心吧,我们一定会认真仔细的做好这项工作。”
孟松涛微微一笑,语气中充满了期许:“你看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报告能得到宋书记认可,靠的就是深挖基层实情。民生工作更是如此,多去基层转转,多听群众唠唠家常,把他们的急难愁盼都记在本子上、刻在心里。我相信你,只要沉下心、扎下根,一定能把工作干得出彩,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孟松涛离开之后,周欢又认真看了一遍通知,对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已经做到了成竹在胸,然后又联系相关单位做好了初步的对接工作,这才召集调研组全体人员开会。
调研组一共八个人,待人员到齐之后,周欢开口说道:“刚刚接到了孟主任交代的一项紧急任务,是关于民生保障问题的综合调研。这次调研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请大家各抒己见,先确定调研的方向。”
周欢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讨论声。
“我建议先从城市社区入手。”
调研组组长孟顺推了推黑框眼镜,开口说道:“市区的人口密度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老旧小区改造滞后等问题突出,这些都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他翻开笔记本,里面罗列着近一个月12345热线关于城市民生的投诉记录:“近一个月来,光是学区划分的争议,就有47条,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诉求更是达到63条,这些数据都说明城市问题刻不容缓。”
调研组副组长于吉涛却持不同意见。
这位皮肤黝黑、常年跑基层的干部敲了敲手中的走访照片:“农村的情况更复杂。留守儿童教育、基层医疗设施短缺、养老服务空白……这些问题积弊已久。”
他举起一张泛黄的统计表格,继续说道:“去年调研时,有个村子的卫生室一年接诊量不足百人,而村里老人看病要步行三公里去乡镇卫生院。如今春耕在即,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农资价格波动,很多矛盾都集中在这个节点。”
“数据能反映真实需求!”
孟顺立即反驳,将一份调研报告拍在桌子上:“城市的问题有迹可循,通过数据分析就能精准定位,效率更高。”
“效率高不代表能解决根本问题!”
于吉涛提高了音量:“农村问题盘根错节,不实地走访根本摸不清。去年我们在青阳县调研,村民反映的灌溉渠堵塞问题,文件里根本查不到记录!”
两人很快陷入了激烈的争论。
孟顺强调数据的直观性,不断列举城市民生投入与产出的对比;于吉涛则反复提及农村调研的特殊性,说起某个村庄留守儿童的具体案例时声音都有些发颤。
会议室的气氛逐渐紧张,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起来。
年轻科员们低着头快速记录,不时抬头观察两位组长的脸色;几位老同事皱着眉头,在笔记本上涂涂改改却不插话,生怕点燃这场争论的导火索。
周欢始终安静倾听,指尖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关键词。
等争论声稍歇,他起身走到笔记本电脑前,打开一个PPT,屏幕上跳动着全省民生问题的大数据分析。
他看着PPT上的内容,开口说道:“孟组长关注的城市教育资源缺口,于组长提到的农村教师流失率,其实都指向了人才分配机制;市区医疗资源集中,与乡镇卫生院接诊量不足,本质是城乡医疗体系的结构性矛盾。”
他用红笔圈出几组关联数据:“这些问题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影响。”
会议室安静下来,众人盯着屏幕上的分析图。
周欢双手撑住会议桌边缘,目光依次扫过孟顺和于吉涛:“我的建议是分阶段同步调研。第一阶段,我们兵分两路:孟组长牵头城市组,重点走访社区、学校、医院;于组长带队农村组,下沉到乡镇、村庄。两个小组同步开展基础数据收集,三天后汇总信息,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续重点。”
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这样既能保证效率,又能避免顾此失彼。”
孟顺摩挲着下巴思考片刻,说道:“同步调研确实能节省时间,但数据整合是个大问题。各小组采集标准不一,后期梳理难度太大。”
于吉涛黝黑的面庞上皱起沟壑,手指抚摸着桌面,说道:“农村地域广、村子分散,三天时间根本跑不完重点区域。”
会议室里其他组员纷纷低声附和,气氛再度紧绷。
“关于数据整合,我已经和信息中心王主任沟通好,他们会派技术骨干全程协助。”
周欢点开一份文件,说道:“这是各部门对接人名单,统计局、民政局、卫健委的业务科室都安排了专人配合。”
随后,他又打开一份文件,对于吉涛说道:“至于农村调研,我已经联系了省乡村振兴局,他们提供了32个重点监测村名单。每个小组再配备两名乡镇联络员,由当地包村干部带队走访。”
孟顺快速浏览着名单,原本紧蹙的眉头逐渐舒展;于吉涛反复核对监测村信息,喉结滚动着重重呼出一口气。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年轻科员们的目光在三人之间来回游移。
“周主任,这个安排太好了!”
孟顺看向周欢,眼神中满是佩服:“信息中心对接、乡镇联络人安排,连每日行程都规划得这么细致,我是真服了,不愧是领导!”
于吉涛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笑容,同样心悦诚服的说道:“之前我还担心事件太紧张,不好开展工作,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我一定全力做好调研工作,有问题第一时间跟您汇报。”
年轻组员们也都称赞起来,会议室里的赞叹声不断。
周欢环视会议室一圈,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声音沉稳有力的说道:“接下来的工作,大家务必保持密切沟通。每日上午八点半的线上例会雷打不动,有任何问题、进度都及时在工作群里反馈。数据收集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发现新情况,不要自己闷头处理,第一时间提出来,咱们一起想办法。”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组员,确保大家都听进去了要求。
随后,他将视线落在孟顺和于吉涛身上,语气温和的说道:“你们两位组长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调研过程中多给年轻同志把把关、带带路。遇到突发情况,既要果断决策,也要及时和我沟通。年轻人冲劲足,但有些地方考虑不周全,需要你们多指导。”
孟顺和于吉涛立刻挺直腰板,齐声回应:“请周主任放心!我们一定把队伍带好,严格按照计划推进,保证完成任务!”
孟顺还补充道:“有任何需要协调的地方,周主任尽管吩咐。”
于吉涛也点头说道:“农村组这边我亲自盯着,确保每个环节不出差错。”
原本因意见分歧而紧绷的会议室,此刻弥漫起了昂扬的斗志。
年轻组员们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干劲,老同志们也露出欣慰的神色。
这场曾一度陷入僵局的讨论,在周欢有条不紊的安排下,终于达成共识,成为了大家**协力攻克难关的新起点。
接下来的工作,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每个人都对完成这份民生调研充满了信心。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235/4363117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