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 破牢救民释惨状,施粥安民显仁心
建奴铁蹄踏过的昌平,完整的家庭寥寥无几。
百姓不是死于刀下,就是被掳去辽东做奴隶,唯有那些投靠建奴的二鞑子,靠着残害同胞换取苟活,却也未必能保住家人。
即便如范文程那般的“东掳第一汉臣”,家人都难逃被八旗贵族欺辱的命运,更遑论普通百姓。
只有少数富商大户和官员,靠着献上巨额财富讨好建奴,才勉强让家人免遭劫难。
周遇吉带着一队士兵赶往州府大牢时,还未到门口,一股恶臭就扑面而来。
那是屎尿、汗臭与腐烂气味的混合,呛得人忍不住用衣袖捂住口鼻。
“砸开铁锁!”
他一声令下,士兵们抡起斧头,“哐当”几声砸开牢门,推着门扉走进牢房。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牢房里人挤人,几乎没有落脚之地,百姓们个个面黄肌瘦,眼神呆滞得像丢了魂,身上的衣衫破烂不堪,沾满了污垢。
一个小旗忍不住低声咒骂:“这群畜生!就算是养猪的猪舍,也比这牢房干净!他们根本不把大明百姓当人看!”
周遇吉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对小旗点头示意。
小旗立即上前,砸开一间间牢房的锁。
里面的百姓只是麻木地抬头看了一眼,又缓缓低下头。
他们见多了穿着明军服饰的二鞑子,早已分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大家不用怕!”周遇吉提高声音,尽量让语气温和,“我们是皇太子殿下的东宫卫队,建奴和二鞑子已经被我们杀跑了!你们自由了,出去找个池塘洗干净,再去四门的粥棚领粥,管够!”
说完,他便带着士兵转身离开。
他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些饱受摧残的同胞,只能用行动证明,明军真的回来了。
牢房里的百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敢先动。
这些日子,但凡有“出头鸟”试图反抗或询问,都会被建奴当场砍杀,连带着身边的人一起遭殃,每天都有上百人饿死或被杀,恐惧早已刻进了他们的骨子里。
与此同时,胡宝正带着一队士兵赶往昌平军校场。
那里关押着两万多妇孺和少年,是建奴眼中“威胁不大、容易控制”的群体,只用几道木栅栏围着,却没人敢越雷池一步,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逃跑的下场是全家被屠。
看到东宫卫队骑兵靠近,栅栏内的百姓瞬间骚动起来:孩子们拼命往大人怀里钻,妇女们紧紧抱住孩子,身体控制不住地发抖。
她们忘不了建奴和二鞑子闯进家中,肆意糟蹋女眷的场景,眼前这些穿盔甲的士兵,让她们本能地想起了噩梦。
“推倒栅栏!”
胡宝一声令下,一百多名士兵上前,合力将木栅栏推倒。
百姓们吓得缩成一团,连大气都不敢喘。
胡宝轻咳一声,催马向前几步,声音温和却清晰:“咱家是皇太子殿下的人!殿下爱民如子,亲自率领东宫卫队杀跑了建奴,昌平现在安全了!四门都搭了粥棚,大家快去领粥,不用怕!”
他特意把“皇太子”放在最前面,既是表忠心,也是想让百姓知道,是储君救了他们。
“皇太子?”一个老太太喃喃自语,随即泪如雨下,“是殿下救了我们?还给我们饭吃?”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在人群中激起千层浪。
百姓们再也忍不住,纷纷相拥而泣,随后“扑通”一声跪倒一片,齐声高呼:“谢皇太子救命之恩!皇太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胡宝脸色骤变,急忙摆手,尖声喊道:“别叫万岁!皇上才能叫万岁!皇太子是千岁!叫万岁会害了殿下的!”
百姓们这才恍然大悟,连忙改口,几万道声音汇聚在一起,震得人耳膜发麻:“皇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胡宝看着眼前的场景,眼圈发红。
他跟着朱慈烺这么久,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百姓对殿下的爱戴是如此真挚。
远在总兵府的朱慈烺,也隐约听到了“千岁”的呼声,心中百感交集:穿越到这个乱世,能为百姓做些实事,能让他们真心拥戴,这一切都值了。
牢里的男丁们,在东宫卫队离开后,沉默了许久。
终于,一个饿得快撑不住的壮丁,扶着墙站起来,哆哆嗦嗦地走出牢房。
外面的街巷很安静,偶尔有东宫卫队的士兵骑马路过,手里拿着铁皮喇叭,一遍遍喊着“建奴已走,快去领粥”。
他四处张望,没看到一个建奴或二鞑子,只有成群结队的妇孺,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朝着城门方向走去,嘴里还念叨着“领粥”“皇太子”。
直到这时,他才敢相信,自己真的得救了。
他连忙跑去附近的池塘,洗掉身上的污垢,又匆匆赶往最近的城门。
当一碗黏稠的米粥递到他手里时,他再也忍不住,一边狼吞虎咽,一边泪流满面。
吃完粥,他飞奔回牢房,把“有粥吃、建奴真的跑了”的消息告诉同伴。
越来越多的壮丁走出牢房,涌向粥棚,昌平的街巷上,终于有了烟火气。
阎应元在四门之间来回奔波,监督施粥情况。
粥要稠、分量要足,不能让百姓饿肚子。
他看着百姓们捧着粥碗,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心中也充满了感慨:殿下把施粥点设在城门附近,真是高明。
既方便管理,又能让百姓自发留在城门附近,一旦建奴来袭,这些受过建奴残害的百姓,定会拼死帮忙守城。
要知道,建奴虽善骑射,却不擅长攻城,只要守军敢战、百姓相助,再小的城池也能守住。
就像将来的江阴,自己能率领十万平民挡住二十四万清军,如今有东宫卫队的火器加持,守住昌平绝非难事。
傍晚时分,东宫卫队的将士们终于能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
建奴留下的粮食和肉食足够多,不用再像之前那样节省。
朱慈烺、周遇吉、阎应元、岳洋、胡宝等人围坐在一张桌前,桌上摆着烤肉、馒头和米粥。
酒过三巡,朱慈烺放下筷子,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昌平地理位置重要,是京师的屏障。本宫想问大家,若是没有额外的军队支援,面对一万建奴,谁有把握守住这座城?”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228/1111105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