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咸鱼医神 > 第69章:暴雨夜闯药车

第69章:暴雨夜闯药车


暴雨砸在药库外墙上,噼哩啪啦响,像一颗颗石子砸在铁皮上。

陈砚靠在集装箱侧面,鞋跟夹层里的SIM卡残片已经被电池激活过一次,数据导出来了,MAC地址在屏幕上停了不到两秒,他就记住了。

秦雪坐在旁边,膝盖上搭着一台改装过的便携终端,手指在键盘上敲得不快也不重,但每一下都卡在雨声的间隙里。

“绑定设备最后一次登录是二十分钟前。”她盯着进度条,“新瑞康冷链系统,权限等级三级以上。”

周慧萍蹲在他们后头,手里捏着一把维修工用的多功能扳手,指节用力到发白。

她没说话,只是时不时抬头看一眼仓库门口的岗亭。灯还亮着,守卫没换班。

秦雪带来了一台手持式DNA快检仪。陈砚把它翻过来,拆下电池,重新压回SIM卡断口。

这次不是为了唤醒缓存,而是让信号残留再撑一会儿。

他需要确认那台加密终端是否还在运行。

屏幕闪了一下,连接成功。

“今晚23点47分,有一车货进港。”秦雪声音压得很低,“温控4℃±0.5,标签‘实验用组织标本’。调度编号LC—09。”

陈砚点头。“就是它。”

“你怎么知道?”周慧萍问。

“那个人发短信用的终端,登录过这个系统。”他说,“他应该不会亲自操作,但会盯着流程。只要这辆车进库,他那边一定有通知。”

秦雪已经调出港口平面图。“冷链车停在B区三号位,离主监控最近,但东侧有个维修通道,无人机巡逻有盲区。”

“多久?”

“每次切换热成像模式,间隔三十七秒。信号同步延迟四秒。”

陈砚看了眼表。22点58分。

“我们有十分钟。”

三人起身,贴着集装箱边缘往前走。

雨水顺着帽檐往下淌,能见度不是问题,热成像靠体温追踪,而他们身上都裹了医用冷敷贴——急诊科常备的降温用品,贴在颈侧和腋下,能压住体表温度三到五分钟。

岗亭里的守卫还在低头看手机,头都没抬。

秦雪绕到中继站外墙,从包里取出一个手掌大的干扰器,接上接口。

她敲了两下回车,抬头示意。

“信号断三十秒。”

陈砚和周慧萍立刻冲向冷链车尾部。

车身上没有标识,只有编号喷漆。

他从白大褂内袋抽出紫外线灯,打开开关。

灯白天时充过电,电量充足,但他只需要照两秒——车尾接缝处,一道极淡的荧光痕迹,和疗养院尸体耳后的一模一样。

“就是这辆。”

周慧萍掏出扳手,撬开锁扣。

陈砚伸手进去,摸到冷藏层的把手,轻轻拉开。

冷气涌出来,带着一股防腐剂混合着生理盐水的味道。

车箱内,分成两层。

上层是透明密封袋,里面泡着几块组织样本,标签写着“C1—C6段环椎骨,编号0623”。

下层是金属托盘,压着一块防震垫。

陈砚伸手进去,指尖触到托盘边缘。

他没急着拿,而是先用手术刀尖轻轻划过垫子边缘——有轻微的阻力。

“夹层。”

“是压力感应?”秦雪已经跟了上来,蹲在旁边。

“嗯。动一下就会报警。”

周慧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空输液袋,用手术刀切开一角,慢慢塞进托盘缝隙。

她动作很稳,像平时换药一样,一点一点把袋子铺平。

“等它渗出来,让袋子接住就行。”

陈砚点头,用刀尖挑起托盘一角。果然,底下有液体渗出,淡黄色,带着微弱荧光。

输液袋接了个正着。

托盘被取出来,放在地上。

秦雪从包里取出微型电钻,装上细钻头,在夹板连接处打了三个小孔,然后用镊子撬开。

里面是一支玻璃针剂,标签清晰:

“镜像综合症II期——靶向基因激活剂”。

批号:CM—0623。

陈砚盯着那个编号看了两秒。0623,不是随机的。父亲被清除出军医院的日期,是六月二十三日。

他把针剂递给秦雪,自己拿起上层的标本袋,翻到背面。

密封条边缘贴着一张小金属片,指甲盖大小,印着“陈氏医疗0623”。

“这是他们用的标记。”秦雪低声说,“和尸体上的一样。”

“不是标记。”陈砚说,“是认证码。只有原厂设备才能读取。”

他把金属片放进快检仪,接上读取头。屏幕闪了几下,跳出一行字:

“基因序列匹配度99.8%”。

不是100%。

差那0.2%,可能是样本老化,也可能是人为调整。

但足够说明问题——这些环椎骨组织,来源和他体内的DNA高度一致。

“他们不是在造我。”他收起仪器,“是在复活我爸的实验。”

周慧萍攥着针剂,指节发青。“这玩意儿打进人体,会怎么样?”

“II期。”秦雪盯着标签,“说明还有III期。这不是终点,是中间阶段。”

“目标不是克隆人。”陈砚说,“是改造活体。让某个特定基因序列的人,进入某种状态。”

“什么状态?”

“镜像。”他说,“完全同步的生理反应,相同的神经传导速度,甚至……相同的记忆模式。”

周慧萍吸了口气。“你是说,他们在造一个能替代你的人?”

“不。”陈砚摇头,“他们在造一个能替代我爸的人。我只是……模板。”

雨还在下。远处传来引擎声,另一辆冷链车正驶入港口。

秦雪看了眼时间。“我们得走了。再不走,下一波巡逻就撞上了。”

陈砚把标本袋重新封好,放回原位。

托盘也复原,输液袋里的液体被周慧萍用注射器抽出,装进密封管。

“我们不留点痕迹?”周慧萍问。

“留了。”秦雪把干扰器从接口拔下来,“我往系统里塞了个假日志,显示这辆车已完成卸货,温控正常。他们明天早上才会发现不对。”

三人退回集装箱阴影里。

陈砚把快检仪塞进内袋,手碰到鞋跟夹层——紫外线灯还在那儿。

他没拿出来,只是用鞋底碾了碾夹层边缘,确保它不会掉出来。

“下一步?”周慧萍问。

“调查这批货的源头。”秦雪说,“运输记录显示,它从境外中转站发出,但最初装载地是市郊生物材料中转仓。”

“谁在管那个仓?”

“名义上是新瑞康药企,实际运营方是‘康源医疗后勤服务公司’。”

陈砚眼神动了一下。

“怎么了?”

“康源。”他说,“我爸出事前,最后一笔科研经费,就是打给这家公司的。”

没人说话。

暴雨拍地声盖住了脚步声。

他们贴着墙根往出口走,每一步都踩在积水里,但没人放慢。

急诊科的夜班还没结束,但此刻没人关心排班表。

周慧萍突然停下,拿出震动的手机。“李工那边,我白天发了消息。现在,他说内部系统查不到康源的资质备案。”

“正常。”陈砚说,“这种公司,注册信息都是套壳的。”

“那怎么查?”

“查发票。”他说,“但凡是钱流过的地方,就有痕迹。”

秦雪点头。“我可以调法医中心的协查通道,查近三年医疗耗材采购记录。”

“别走内网。”陈砚提醒,“发短信的人已经知道我们在动。”

“用离线端口。”秦雪说,“我有权限。”

周慧萍把针剂放进防震盒,塞进包里。“这些东西,能证明什么?”

“证明他们不是在伪造我的档案。”陈砚说,“是在重建一个已经被抹掉的实验体系。”

“包括人?”

“包括一切。”

远处,第一辆冷链车的司机下了车,正和守卫交单据。

陈砚看了眼医院方向。医院大楼三楼拐角的那扇窗,他当然看不到。

但他知道,里面有人在看。

等他们发现货没丢,只会以为系统出了错。

等他们发现日志被改,会以为是技术漏洞。

等他们发现针剂不见了,才会意识到——有人摸到了实验的核心。

而现在,证据在他们手里。

他伸手摸了摸白大褂口袋,快检仪还在。

屏幕是黑的。

他没开机,只是用拇指在上面划了一下。

一道划痕,从边缘延伸到中心。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225/1111108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