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咸鱼医神 > 第81章:绣架惊魂

第81章:绣架惊魂


陈砚站在原地,手指还搭在手术刀柄上,掌心渗出的汗让金属有些发滑。

展厅离这里不到五十米,步行两分钟。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秦雪发来的光谱比对图。

他放大图像,把紫外线波段数据记进脑子里。

展厅外有红外警报,频率每三十七秒切换一次,此刻正好处于盲区。

陈砚贴着墙根走,避开主通道的监控探头。

拐角处的应急灯闪了半下,他停下,等光稳定才继续前进。

文化展厅的门虚掩着,锁舌没有完全咬合。

他轻轻一推,门缝扩大,里面漆黑一片。

他没开灯,掏出手机,调出蓝光模式,照向展厅中央的展柜。

陈砚靠近,蹲下身,用手术刀尖沿着密封条划开一道细缝。

橡胶被割断的声音极轻,像剪指甲时的脆响。

展柜打开。

绣面平铺在黑色绒布上,《百子图》的图案在蓝光下泛着微弱反光。

他伸手,指尖刚碰到丝线,就察觉不对。

七名孩童手中的绣球,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三个偏左,两个居中,两个靠右,形成一个倾斜的三角。

陈砚记得这布局——昨晚在静心堂老中医的手腕内侧,看到过同样的排列。

那是某种触发序列。

他收回手,正要取出紫外线灯再扫一遍,背后忽然传来一声极细微的“咔”。

像什么齿轮咬合。

陈砚猛地侧身翻滚,同时甩出一直夹在腋下的病历夹。硬壳在空中旋转半圈,撞上什么东西,发出“叮”的一声脆响。

一枚银针钉入他刚才站立的位置,尾部微微颤动。

第二枚从展柜顶部射出,直扑咽喉。病历夹余势未尽,边缘恰好磕中针体,将其撞偏,擦过耳廓划破皮肤。

第三枚来自左侧绣架底座,角度刁钻,奔着太阳穴去。他仰头后倒,针尖贴着颧骨掠过,嵌进地板缝隙。

三针落空。

展厅重新陷入死寂。

陈砚趴在地上,呼吸放慢,耳朵捕捉着任何可能的机械回位声。

过了七八秒,确认没有后续攻击,才缓缓起身。

病历夹掉在一旁,表面多了两道浅痕。

他捡起来,翻开几页,纸张完好,只是边缘被针尖削薄了一层。

他走到墙边,按下开关。

灯光亮起。

三枚毒针静静躺在不同位置,细如发丝,通体银白,尾部带有一圈极细的螺纹。

他蹲下,用手术刀尖挑起其中一枚,翻转过来。

手机蓝光打上去。

针尾刻着四个小字:“陈氏医案”。

字体瘦长,笔画收尾带钩,和父亲当年写病历时的字迹一模一样。

陈砚盯着那四个字,手指收紧,刀尖在金属上划出轻微刮擦声。

这不是现代工艺能做出的微雕。这种手法,只在三十年前医院档案室的老式钢印上见过。

他把针放进密封袋,塞进白大褂内袋。然后转向那个绣架。

木质结构,高约一米五,四腿稳固,表面刷过清漆,看不出异常。

但刚才的机关,明显是从底部触发的。

他绕到背面,用手电照向底座缝隙。

木料拼接处平整,没有焊接或螺丝痕迹。不像后期改装。

他又用刀尖试探性插入底部凹槽。

刀刃推进约两厘米,触到一个金属卡扣。

他试着左右转动。

“咔。”

一声轻响,底座侧面弹开一个小格。

里面没有电子元件,也没有文件,只有一枚铜质纽扣。

陈砚捏出来,放在掌心。

纽扣呈圆形,直径约两厘米,表面氧化发黑,但中间“陈”字族徽清晰可辨。

边缘有明显磨损,像是长期放在口袋里摩挲所致。

他翻过来看背面。

内圈刻着一行小字:军事总院外科组·1983。

陈砚盯着那行字,眼神变了。

这不是父亲常用的私人纽扣。那是他在正式场合才会佩戴的军装扣。

而且,这个年份——正是父亲最后一次参加全国医学研讨会的时间。

他攥紧纽扣,指节泛白。

这绣架不是新做的,是旧物翻修。

机关也不是电子遥控,而是纯机械联动,靠触碰丝线顺序激活。

这种设计,既规避现代检测,又能确保只有熟悉“密码”的人才能安全取图。

谁会把父亲的军装纽扣藏进机关里?

陈砚把纽扣收好,正准备检查绣面是否还有其他暗记,展厅门口突然传来脚步声。

由远及近,节奏平稳。

他立刻熄灯,退到展柜后方,贴墙蹲下。

门被推开。

一个穿后勤制服的男人走进来,手里拿着登记表,径直走向展柜。

他低头查看封条,发现已被破坏,眉头一皱,掏出对讲机:“三号厅,《百子图》展柜有人动过,密封条断了。”

对讲机里传出声音:“马上派保安过去。”

男人应了一声,转身要走。

陈砚没等他出门,从背后靠近,一手捂住对方口鼻,另一手压住肩膀,迅速将人拖到角落。

那人挣扎了一下,很快昏过去。

他搜了对方口袋,拿出一张门禁卡,又扯下工作牌,塞进自己衣兜。

然后回到展柜前,再次打开玻璃罩。

这次他不再碰丝线,而是用紫外线灯从边缘开始扫描。

整幅绣品在蓝光下逐渐显影。

那些看似随意分布的蓝色丝线,确实在特定位置闪烁微光。

陈砚数了数,每隔七针出现一次,共二十一处。

他拿出手机,翻开相册,对照昨晚患者皮肤上的激光刻痕路径照片。

起点、转折、终点,完全吻合。

这幅图不仅是信号源,还是导航图。

每一针的荧光点,对应人体标记的一个节点。

当足够多的“信使”完成传输,整条路线就会激活。

而终点——城西废弃工业区,老纺织厂地块。

陈砚收起灯,正要离开,眼角忽然扫到绣面右下角。

那里有一块极小的补丁,颜色略深,几乎看不出来。他凑近,用刀尖轻轻挑开一角。

底下压着一层极薄的纱布。

纱布上,绣着两个字:等你。

针脚细密,用的是褪色的红丝线。

他盯着那两个字,很久没动。

然后慢慢合上补丁,重新盖好玻璃罩。

陈砚最后看了一眼那个绣架,转身走向侧门。

门外是消防通道,楼梯向下直通地下车库。他刚迈出一步,身后突然响起一阵低沉的嗡鸣,像是电机启动。

陈砚回头。

展柜内的绣架,四条腿正在缓慢收缩,底座裂开一道缝隙,露出内部复杂的齿轮结构。

原本平整的木板层层翻开,像一朵金属花缓缓绽放。

中央,一根细管升起,顶端固定着一枚新的银针。

针尾朝外,正对门口。

他站在原地,没再往前。

那根针,不是冲他来的。

它是留给下一个触碰绣架的人。

真正的陷阱,从来不在第一次开启时发动。

他掏出手机,拨通一个号码。

“帮我查一件事。”他说,“市档案馆有没有登记过一座早年时期的苏绣工坊,主人姓陈?”

电话那头沉默几秒。

“有。”对方回答,“陈记绣庄,1936年注册,地址就在现在的老纺织厂地块。法人代表……陈怀山。”

他握着手机,站在黑暗的楼梯口,声音很轻。

“我爷爷的名字。”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225/1111107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