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近邻
余孝荣和田学英从外面回来了。“回来了?你妈烧了羊排炖萝卜,天冷了快进屋。”余不元探出头,对着余孝荣喊道。
“爸,我来帮你吧!”田学英和余孝荣都不是能看着父母干活无动于衷的人。“不用,马上就好了。”官淑兰用手肘挡着两人,“你们去洗手,收拾桌面。”
两人被支出去不久,羊肉汤就出锅了。三个孩子八载锅边,被他们父母看到了,纷纷轰了出去,“去去去,跟饿死鬼投胎似的。没出息。”
“别,”官淑兰拦着那人,“这汤刚出锅最鲜,下给孩子们盛点。”
“不行,这成了什么样子?”那人把眼睛一推。
“住在一起,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我们刚从乡下上来,儿子儿媳在这上学。”官淑兰拉来余不元,“我叫官淑兰,这是我丈夫余不元。”
“你好你好,”那人伸出手,“我是旁边安然小学的教师,姓李,名救国,大家都叫我李老师。”
这么一来李老师就是官淑兰进去这个大杂院的第一位认识的邻居。这个大杂院里里外外、前前后后有大小十几个院子,住了四六十户人家。他们这个院子在最东边,属于最小的,租金也是最贵的。只有四五户人家,不像其他院子随意搭配的厨房、厕所、甚至、矮蓬用来住宿。
给几个孩子盛了羊肉汤,又泡上白面馍,那味道别提多美了。后来大家熟悉的像一家人一样后,妹妹提到那一碗羊汤,长大后的小朋友们都回味无穷,即便后来官淑兰给他们同样做过很多次,都远比不上那一次的鲜美。
因为那一次不仅是吃到了好吃的东西,还因为他们作为孩提时馋嘴的行为,在官淑兰那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他们永远记得盛汤时官淑兰特意问他们要哪块肉,当他们几人选了满满一碗肉时,官淑兰流露出来的欣赏,仿佛再说“有眼光”是他们从未有过的待遇。
在大杂院第一顿暖和的午饭,四人坐在一起,田学英和余孝荣说着学校的趣事和学业的繁重。尤其是田学英,她研究的是量子科技,平日里试验多,有时候会在试验室守一整夜。虽然辛苦,但田学英十分开心,讲的神采奕奕。官淑兰也避重就轻的讲了这次上来安徽的原因,已经接下来的打算。
听到爸妈会呆上几个月,两人别提又多高兴了。
“那边的外屋已经租下了,下午,我们去买一些床上用品,晚上你们就回来住,回来吃饭。孝荣就辛苦一些,走的远一点,也要回来住。”官淑兰吩咐着,“你们两人的脸色都不太好,妈给你们调理一段时间。”
“调理身体?”余孝荣有些惊讶,虽然他自己是官淑兰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但是多少他觉得有些运气在里面。
余不元“嗯”了一声,“你妈现在的医术很厉害了,队里很多人都找你们看过病。”
“这么厉害。”田学英高兴的拍马屁,现在她对官淑兰,就像对自己的妈妈一样,说话没有当初的顾忌,而且非常喜欢粘着她,“妈你干什么都会成功。”
“贫嘴。”
“哈哈哈哈,我说真的。”
......
晚饭时,官淑兰特意将五斤五花肉都做成了红烧肉,盛出五碗,除了给四位邻居送去以外,还给房东太太送去一碗,算是初来乍到的见面礼。这个见面礼在大杂院着实不多见,一般送些腌制的泡菜或者包子馒头了不得了,直接送肉的可不多见。
通过这个行为,也让官淑兰大致了解了他们这个院里的人。房东太太是一个健谈的人,为人热情,虽然有着做生意人的市侩,但并不让人反感。这个大杂院原来是她从小到大长大的地方,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败落了。她老伴去世的早,她靠着这个大杂院一个人拉扯着儿子长大。儿子目前大学还没毕业。
中午见到的李老师住在对面,单身,有文化,人也很好,年轻有为。
住在北面的是一户姓田的人家,家里两个女孩,一个男孩,中午见到的就是这三个孩子,夫妻两人都是正经的钢厂工人。
南面一家姓王,丈夫常年不在家,是部队里当兵的。现在婆媳一起住着,有个病怏怏的儿子。常年在屋里不出来。媳妇儿是钢厂的会计,为人随和,性格软糯,在厂里人缘好,有知识,有文化,婆婆强势,在外泼辣,在内经常拿捏儿媳。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田学英和余孝荣都长了肉,脸上开始红润起来,脸色也好看很多。官淑兰也和院内的邻居打成一片,院内的几个小孩儿都很喜欢官淑兰做的饭,基本一到饭点儿都会凑到官淑兰家的饭桌,久而久之,这几家和官淑兰的关系也变得亲密起来。
官淑兰和余不元逛遍了安徽市内各大街头巷尾,还经常到安徽下面的小镇村庄去游玩。官淑兰上一世晚年中有十年的时间都是在全国各地好旅游放松,但是余不元没有这个命,所以这段时间趁着两个人放松的时候,官淑兰每日都带着余不元出去,可以说,安徽市周边遍布他俩的足迹。
这是个很平常的一天,他们来到安徽省凤阳小岗村,村上正在召开表扬大会。官淑兰觉得新鲜就往前凑了凑,想看看究竟是什么表扬大会。
听了半天,二人弄明白了。原来这个小岗村在年初的时候实行了联产承包制的试运行,有十户人家自愿签了生死状,土地归个人所有,地上耕种的品种,施肥,栽种,收割全是个人负责,收成也归个人所有,唯一的条件是粮食收成要比原来公有时多,否则收回土地回归公有。
现在到了年尾的验收成果阶段;粮食产量的实际称重结果,比去年多了三倍。这个结果着实令人欣喜,也证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势。
官淑兰十分欣赏小岗村干部和村民的胆识,比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足足早了三年。回家的路上,她问余不元,
“你怎么看?”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222/1111105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