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澳门风云--海上争霸300年 > 第六十三章 广州城的辩论

第六十三章 广州城的辩论


广州城巡抚衙门的大堂内,冰雕的貔貅在角落散发着丝丝凉意,却丝毫无法缓解空气中的燥热。汪鋐坐在堂上,面色凝重如铁。左右分坐着广州文武官员、士绅代表,甚至还有几位从澳门紧急赶来的葡萄牙人——安东尼奥和林弘仲被特许站在廊柱阴影处,不得入正席。

“今日所议之事,关乎东南海疆安危。”汪鋐开门见山,将荷兰人的信函副本传阅众人,“红毛夷舰陈兵外海,欲与我朝通商。诸位各抒己见。”

堂内顿时哗然。市舶司提举钱世忠第一个起身:“下官以为,此乃天赐良机!荷兰人愿出十倍贡银,货价减半,更能助剿海盗。若允其通商,岁入可增百万两!”

几个商人代表纷纷附和。丝绸行首甚至拿出账本:“去岁因海禁,广府丝价跌三成。若开新港,利益均沾...”

“荒谬!”按察使刘存义拍案而起,“夷狄之辈,言而无信!今日许以重利,明日必得寸进尺。况葡萄牙人经营澳门多年,尚知规矩。这些红毛夷在南洋屠城灭国,岂可轻信?”

话题立即转向澳门。香山县丞赵文华趁机发难:“葡夷亦非善类!近日查获其私筑炮台,暗藏火器,显有异心!”

所有人的目光投向廊下的安东尼奥。林弘仲急忙低声翻译,安东尼奥上前一步,用生硬汉语辩解:“筑炮台为防荷兰,非对抗天朝...”

“巧言令色!”赵文华冷笑,“闻尔等与西班牙暗通款曲,欲引大军东来?”

这话引发更大骚动。西班牙与明朝的恶劣关系人尽皆知,若葡萄牙真为西班牙前哨,确是心腹大患。

辩论迅速白热化。主张开放者强调经济利益,保守派则力陈安全风险。更微妙的是,各方都在借题发挥:市舶司想打破葡萄牙垄断,海道衙门要维护现有秩序,士绅阶层担心利益重组。

汪鋐始终沉默倾听,直到众人争得面红耳赤,才缓缓开口:“澳门葡夷,该当如何处置?”

这个问题让堂内瞬间安静。所有人都在揣摩上意。

刘存义抢先道:“当严加管束,限期拆毁违建,否则逐出澳门!”

钱世忠却反对:“不可!若逐葡夷,谁制红毛?不如令其相互牵制。”

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角落响起:“老朽有言。”众人望去,竟是致仕的前礼部侍郎徐老先生。他缓缓站起,不看众人只看汪鋐:

“《周易》云:安而不忘危。今之势,非葡夷红夷之择,乃海疆长治之策。葡夷虽狡,然知华夏礼仪;红夷虽悍,实乃化外野人。两害相权,”他停顿片刻,“当取其轻。”

这话看似中庸,实则倾向明显。堂内不少士绅点头赞同。

但年轻官员立即反驳:“徐老谬矣!当效汉武帝‘以夷制夷’,令其相争,我收渔利!”

争论再起。有人主张完全闭关,有人建议另开新港,更有人提出大胆想法:允许所有番夷竞争,价高者得贸易权。

廊下的安东尼奥冷汗涔涔。他虽不能完全听懂辩论,但从气氛明白澳门命运悬于一线。林弘仲更是面色苍白,不断在纸上记录要点。

突然,亲兵急报:荷兰舰队攻击了潮州商船队!虽然被击退,但明朝水师也有伤亡。

这个消息像冷水泼入热油。主战派顿时占据上风:“夷狄畏威而不怀德!当尽逐之!”

汪鋐终于做出决断。他先令钱世忠:“回复荷兰人:天朝自有法度,非夷狄可妄议。若欲通商,当遵贡例。”——实质拒绝。

又对刘存义道:“加强海防,但勿先开边衅。”——保持克制。

最后看向安东尼奥:“澳门葡夷,暂准留驻。然需增岁银二千两,尽拆违建,另派官监军。”——既利用又限制。

这个平衡术令人叹服。各方虽不完全满意,但都能接受。唯有安东尼奥心中叫苦:岁银可增,但拆毁工事如何抵御荷兰人?

退堂后,汪鋐单独召见安东尼奥和林弘仲。屏退左右后,他突然问:“荷兰火炮,果比尔等犀利?”

安东尼奥一怔,如实回答:“其舰速快炮远,然我守城炮更重。”

汪鋐沉吟片刻,取出一份密旨:“皇上欲改良京营火器。尔等若愿献技授艺,澳门之事...尚可转圜。”

林弘仲急忙翻译并补充:“大人明鉴!我等可献佛郎机炮制法,更助训炮手。然防务...”

“防务自有计较。”汪鋐意味深长,“珠江口需平衡,不宜一家独大。”

离开衙门时,安东尼奥恍然大悟:明朝不需要彻底驱逐谁,只需要保持力量平衡。澳门、荷兰、乃至海盗,都是棋局上的棋子。

当晚,葡萄牙人召开紧急会议。面对明朝条件,激进派主张拒绝:“这是勒索!”温和派建议接受:“生存第一!”

安东尼奥最终决定:“全部接受,但争取时间——拆建需三年完成。”

更重要的决策是技术转让。是否交出最先进的火炮技术?争论激烈。最终达成妥协:交出旧式技术,保留最新发明;派二流技师,留核心专家。

林弘仲则开展幕后工作。他通过士绅网络散播消息:荷兰人信奉新教,反对一切偶像崇拜,若得其势,必毁佛寺道观。这击中士大夫最深的恐惧。

同时,他重金贿赂关键官员,特别是太监系统。礼物精心设计:给好科技的送望远镜,给贪财的送白银,甚至给好男风的送暹罗孪童。

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明朝对荷兰的态度转向强硬,对澳门则稍显宽容。甚至允许葡萄牙人“暂缓”拆除部分炮台——名义上是为防范海盗。

潮州海战的消息也帮了大忙。荷兰人的攻击证明其野蛮,葡萄牙人的配合则显示其“恭顺”。

一月后,局势暂稳。荷兰人退往台湾方向,明朝水师加强巡逻,澳门获得喘息之机。

安东尼奥在航海日志中写道:

“我们赢得了时间,但付出了代价。明朝官员的精明超乎想象,他们总能在威胁和利益间找到平衡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不知道,这种微妙的平衡艺术将成为远东国际关系的常态;不知道荷兰人正在台湾建立更危险的据点;更不知道,十年后满清的崛起将改变一切。

此刻的广州城,各方势力继续着明争暗斗。但在表面下,一种新的秩序正在形成:多极并存,相互制约,在对抗中合作,在竞争中共存。

珠江的潮水往复流淌,仿佛在诉说一个永恒的真理:在这片复杂的海域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澳门,将继续在这利益的浪涛中,不断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200/4355146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