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17章 化整为零

第17章 化整为零


寒风卷着枯叶掠过独立团残破的营地,李云龙和赵刚蹲在坍塌的窑洞口,面前的火堆忽明忽暗,映得两人脸上的伤痕格外清晰。

李云龙狠狠砸了口闷烟,呛得咳嗽起来:“老赵,再这么死守下去,咱们这点家底迟早耗光。”

赵刚往火堆里添了根树枝,火星腾起又熄灭:“我也在想。鬼子大扫荡虽退,但周边据点的兵力比之前多了一倍,硬拼不是办法。”

他翻开沾满泥土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周边地形和日军部署,“不如化整为零,让兄弟们分散出去。”

李云龙猛地抬头,烟灰簌簌掉落:“分散?把独立团拆了?”

“不是拆,是扎根。”赵刚指着地图上星罗棋布的村庄,“咱们留下精锐守团部,让老兵带小队去周边县区发动群众。

等时机成熟,这些‘火种’就能连成一片。”他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声音低沉,“喜子他们用命换来的家底,得用更聪明的法子守住。”

李云龙沉默许久,突然把烟袋锅往地上一磕:“好!就这么干!老子倒要看看,小鬼子能奈我何!”

次日清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李云龙和赵刚并肩而立。台下一百多名战士虽衣衫褴褛,却仍军姿挺拔。

张大彪戴着那顶磨破的帽子,腰间别着从鬼子手里抢来的刺刀;段鹏缠着绷带的手臂还未痊愈,却紧紧握着步枪。

“同志们!”李云龙的声音在寒风中回荡,“大扫荡把咱独立团咬得遍体鳞伤,但只要骨头没断,咱就能站起来!”

他扫视着台下熟悉的面孔,想起牺牲的兄弟,眼眶发热,“从今天起,独立团化整为零!”

人群中响起轻微骚动。李云龙顿了顿,接着说:“团部留五十人,由我和赵政委带着。剩下的兄弟,跟着连长们分头行动!去县城、去乡村,发动群众,组建民兵!”

他抽出腰间驳壳枪,朝天鸣响,“记住,独立团的人走到哪儿,哪儿就是抗日的战场!”

赵刚上前一步,目光坚定:“咱们不是逃跑,是战略分散。每个小队都是一颗钉子,扎进鬼子心脏;都是一团火,烧穿他们的防线!等攒够了力量,咱们再——”

“杀回来!”战士们齐声怒吼,声震云霄。

散会后,各连连长围拢过来。一连连长抹了把脸上的血痂:“团长,给咱们个硬任务!就算只剩一个人,也要让鬼子睡不好觉!”

李云龙拍着他的肩膀:“好!你带二十人去阳曲县,那儿有个鬼子的物资中转站,想法子给我搅个天翻地覆!”

二连连长握紧拳头:“我们去吕梁山区,听说那儿土匪多,正好收编过来一起打鬼子!”赵刚递给他一张手绘地图:“这是几个可靠的联络点,遇事别硬拼,保存实力最重要。”

队伍打散那天,天空飘起细雪。战士们背着简陋的行囊,握着磨得发亮的武器,朝着不同方向走去。

张大彪望着兄弟们远去的背影,声音发闷:“团长,真舍得?”李云龙转过身,不愿让人看见发红的眼眶:“舍不得也得舍!等把鬼子赶跑了,老子摆十桌流水席,把所有人都叫回来!”

留在团部的五十人迅速投入训练。赵刚带着战士们挖地道、设暗哨,将营地改造成易守难攻的堡垒;李云龙则亲自教新兵拼刺刀,破着嗓子喊:“刺刀见红才是硬道理!小鬼子敢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与此同时,分散出去的小队开始生根发芽。在阳曲县,一连连长带着战士扮成商贩,摸清了日军物资中转站的布防,用自制炸药炸掉了三辆满载弹药的卡车。

吕梁山区,二连连长说服了当地土匪“黑风寨”,将其改编为民兵队,打了几场漂亮的伏击战;还有些战士深入村庄,教百姓埋地雷、造土枪,把普通农舍变成了打击日寇的前沿阵地。

师部得知独立团的举措后,特意发来嘉奖电报。总指挥在电话里笑道:“李云龙、赵刚,你们这招‘化整为零’,比十万大军还管用!”

旅长也跟着打趣:“下次鬼子再来扫荡,怕是连自己的据点都保不住咯!”

深夜,李云龙和赵刚坐在窑洞前,望着远处零星的灯火。寒风呼啸,却吹不散两人眼中的希望。“老赵,”李云龙递过一碗地瓜烧,“等开春了,咱去把兄弟们接回来,好好扩充队伍!”

赵刚接过碗,烈酒下肚,暖意蔓延:“不止是接人。”他指向更远处,那里有无数“火种”在黑暗中闪烁,“等这些火苗连成一片,就是我们反攻的时候!”

雪越下越大,落在两人肩头,又悄然融化。独立团的旗帜在风雪中猎猎作响,虽然暂时褪去了往日的锋芒,却积蓄着更强大的力量。

那些分散出去的战士,正如星星之火,终将在晋西北的土地上,燃起燎原之势。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109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