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89章 路通业起 山乡焕新

第89章 路通业起 山乡焕新


三个月的时光,在铁锹与山石的碰撞声中悄然流逝。当最后一块石板嵌入路基,青岩镇通往外界的道路终于贯通。

这条蜿蜒八公里的山路,如同一条灰白色的丝带,缠绕在苍翠的山间,将封闭的村落与外面的世界紧紧相连。

通车那日,镇里像过年般热闹。老人们颤巍巍地拄着拐杖,第一次坐着拖拉机驶过平整的路面;孩子们举着野花追着汽车奔跑,扬起阵阵欢快的笑声。

赵立春站在新修的路牌前,看着“立春路”三个红漆大字,喉咙像是被塞进一团棉花。他从未想过,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却被乡亲们用这样厚重的方式铭记。

“赵镇长,这名字是大伙合计三天定下的!”老周大爷抹了把眼角的泪,粗糙的手掌重重拍在他肩上,“没有你,这条路这辈子都修不起来!”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赵立春慌忙摆手:“路是大家一砖一瓦垒起来的,该叫‘同心路’才对!”但村民们执意不改,最后他只得红着眼圈鞠躬致谢。

路通了,可脱贫的担子依旧沉甸甸地压在肩头。赵立春背着帆布包,再次走遍全镇十八个自然村。

他白天翻山越岭考察地形,晚上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在与老猎户聊天时,他偶然得知一个细节:山里的走地鸡肉质紧实,连邻县的饭店老板都曾托人高价收购。

“漫山遍野都是天然养殖场,咱们为啥不把养鸡做成产业?”赵立春在镇委会上提出想法时,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镇委副书记陈建国率先开口:“想法是好,可鸡苗、饲料、销路......哪样不要钱?镇里刚修完路,账上又见底了。”

“不用大成本!”赵立春展开手绘的生态养殖图,“咱们采用‘散养  +  合作社’模式。村民用自家闲置的山地养鸡,镇里统一对接兽医站提供技术,等鸡养大了,我联系外面的收购商!”

他掏出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周边县市的农贸市场调研数据,“现在城里人就爱吃这种土货,咱们的鸡不喂饲料,光是这一点就能打出名气。”

为了打消村民顾虑,赵立春带头做起了示范。他在自家宿舍后院搭起简易鸡舍,从邻县引进五十只鸡苗,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割草、挖蚯蚓。

老周大爷被他的执着打动,带着儿子也加入进来:“赵镇长能养,咱庄稼汉还能比他差?”

随着越来越多村民加入,青岩镇生态养殖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赵立春四处奔波,争取到县里的农业补贴政策;又请来汉东大学的畜牧专家,给村民们培训疫病防治知识。

他甚至自学摄影,用破旧的数码相机给鸡群拍照,配上“青岩山珍,自然放养”的文案,印成传单在县城农贸市场散发。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批出栏的五百只鸡运到县城时,遭遇了滞销。收购商嫌鸡的卖相不如养殖场的整齐,零售商担心价格太高卖不出去。

赵立春蹲在市场角落,看着笼中扑腾的鸡群,急得满嘴燎泡。

“不能坐以待毙!”他连夜赶回镇里,发动妇女们将鸡肉分割腌制,做成真空包装的“青岩风干鸡”;又带着几个年轻人,骑着三轮车到县城的居民楼挨家挨户推销。

“阿姨,您尝尝这鸡肉,炖半小时连骨头都是香的!”“大哥,买两只送亲戚,绝对有面子!”

他们的坚持渐渐有了成效。一位退休教师尝过风干鸡后,主动帮忙在社区宣传;几个饭店老板试菜后,当场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

当第一笔五万元的货款打进合作社账户时,赵立春和村民们在镇政府大院里抱头痛哭。

这年冬天,青岩镇的走地鸡成了周边县市的“明星产品”。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连省城的超市都派人来洽谈合作。

赵立春顺势扩大养殖规模,将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品牌建设中。印有“立春路”商标的包装盒上,印着青山绿水间鸡群觅食的照片,下方配着一行小字:“每一只鸡,都走过八公里山路。”

产业红火起来,赵立春却没有放松。他发现随着养殖数量增加,山林的生态平衡面临压力。

于是,他带着村民在闲置的坡地上种起茶树,让鸡群在茶园里觅食,既减少了虫害,又增加了茶叶的天然肥力。这种“茶鸡共生”的模式,很快成为县里推广的生态农业样板。

春节前夕,青岩镇张灯结彩。合作社给每户村民都发了丰厚的分红,不少人家的土坯房换成了砖瓦房。

赵立春站在“立春路”的路牌下,看着满载山货的货车驶往远方,耳边回响着村民们的欢声笑语。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青岩镇的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而在京都的赵家四合院,赵刚戴着老花镜,仔细读着孙子寄来的信。

信纸上沾着淡淡的泥土气息,字里行间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担当。老人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欣慰地笑了——赵家的子孙,果然没有辜负“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102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