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108章 县长的拉拢

第108章 县长的拉拢


深秋的风裹挟着细沙掠过金沙县主干道,将王剑锋办公室的落地窗敲得簌簌作响。

他望着楼下街道上稀稀拉拉的行人,手指有节奏地叩击着檀木桌面。三天前常委会上赵立春不偏不倚的发言,此刻仍像根刺扎在心头——这个25岁的副县长,远比表面看起来棘手。

“赵县长到了。”秘书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

王剑锋迅速调整表情,满面笑容地迎到门口:“立春啊,快坐!尝尝新到的西湖龙井。”

他亲自为赵立春斟茶,茶盏碰撞声清脆悦耳,“听说你最近在忙双河桥镇的河道整治?我看了方案,魄力不小啊。”

赵立春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茶汤的温热没能驱散空气中的微妙寒意。双河桥镇是他主抓的重点项目,那里的河道因多年淤积导致汛期频发,沿岸万亩农田受灾严重。

“只是做些分内事,还得多向王县长请教。”他放下茶杯,目光坦然。

王剑锋靠回真皮座椅,叹了口气:“咱们都是为金沙县谋发展,说什么请教。”他顿了顿,“不过立春,有些话我得提醒你。陈书记主政多年,行事风格偏保守,城西高速路拖了两年还没复工,罐头厂项目也卡在审批环节......”

“王县长的意思是?”赵立春打断他,声音平静。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独木难支啊。”王剑锋压低声音,“你看组织部长、宣传部长,都是干实事的人。咱们要是能拧成一股绳,金沙县的发展肯定能上快车道。”

他从抽屉取出一份文件推过去,“这是我刚拟的城市改造计划,其中双河桥镇的部分,我特意标注了你的名字。”

赵立春翻开文件,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规划图。所谓的“城市改造”,核心竟是将双河桥镇的农田开发成商业地产,河道整治方案被改得面目全非。

他的手指在“赵立春”三个字上停留片刻,突然轻笑出声:“王县长,双河桥镇的百姓靠种田为生,您这规划......”

“时代在发展,农业能有多少收益?”王剑锋不以为然,“建商业综合体,既拉动GDP,又能解决就业。立春,你该学会从大局考虑。”

“在我看来,让百姓吃饱饭、护住他们的土地,才是最大的大局。”赵立春合上文件,起身道,“感谢王县长的好意,但我做事有自己的原则。

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不用拉拢,我自然支持;若是损害民生......”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抱歉,恕我难以从命。”

王剑锋的笑容僵在脸上,半晌才挤出一句:“年轻人,别太固执。”

离开县政府大楼时,赵立春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双河桥镇的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河道淤泥里掺着建筑垃圾,调查发现竟是某些领导亲属的建材厂违规倾倒。

而王剑锋此时抛出“橄榄枝”,分明是想借他的手推动商业开发,趁机掩盖污染问题。

当天下午,赵立春带着水利局的技术员直奔双河桥镇。河道边,白发苍苍的老农用竹竿戳着发黑的淤泥:“赵县长,再不管管,明年麦子都种不成了!”

他蹲下身,手指捻起腥臭的泥土,指甲缝里沾满黑色污渍。

“张大爷放心,这周内就启动清淤。”他转向技术员,“联系环保部门,彻查违规倾倒源头,该罚的罚,该关的关!”

夜幕降临时,赵立春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桌上摊着双河桥镇的卫星地图、水质检测报告,还有匿名举报信。

手机突然震动,是父亲发来的消息:“闻弦歌而知雅意,不错。”他会心一笑,继续在地图上标注重点区域——王剑锋拉拢不成必然转向他人,但他早已无暇顾及这些暗流。

接下来的半个月,赵立春几乎吃住都在双河桥镇。他协调工程机械清理河道,带着农技员指导农户改种耐涝作物,甚至自掏腰包给受灾严重的家庭送去种子化肥。

当第一台挖掘机开进河道时,闻讯赶来的村民自发放起鞭炮,浑浊的河水中,倒映着他们久违的笑容。

而县城里,王剑锋正与组织部长在会所密谈。“赵立春油盐不进,得另想办法。”王剑锋将雪茄按灭在烟灰缸,“听说政法委书记和陈永年有矛盾?”

组织部长心领神会:“下个月的干部调整,倒是个机会......”

窗外,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赵立春站在双河桥镇新建的堤坝上,看着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

远处的农田里,农民们正忙着播种冬小麦。下雨了,农民们忙着收拾东西。

雨幕中,他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却又无比坚定。

在这场权力与民生的博弈中,他或许只是最年轻的参与者,但他坚信,脚下这片土地的每一寸改变,终将汇聚成冲破黑暗的力量。

赵立春:你王剑锋能是县长,是因为你这个年纪让你当县长。我是副县长,是因为我这个年纪只让当副县长。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100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