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众志成城
龙历2008年盛夏,川省大地的余震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响彻山野的机械轰鸣与号子声。
工,民,军,官四方力量如齿轮般精密咬合——解放军战士肩扛手抬清理废墟,工程师们蹲在瓦砾堆上绘制重建图纸,企业家车队载着建材日夜兼程,就连受灾群众也自发组成互助队,帮忙搬运物资。
当第一顶崭新的板房在绵阳搭建完成时,废墟上响起了久违的掌声。
灾难爆发当日,龙国便启动一级战备状态。
边境线上,坦克集群引擎轰鸣,战斗机编队划破长空;沿海港口,军舰整齐列阵,雷达天线不停转动。
这雷霆万钧之势,不仅震慑了蠢蠢欲动的境外势力,更让世界见识到龙国在危难时刻“全民皆兵”的钢铁意志。
“难以置信!”鹰酱五角大楼内,情报官将卫星照片摔在会议桌上,照片里,龙国军队正用无人机向山区投送物资,“他们竟能在72小时内完成全国资源调配!”
国防部长转动着雪茄,眼中闪过阴鸷:“龙国的凝聚力远超预估,必须加快‘芯片封锁计划’,不能让他们在科技领域威胁到我们的霸主地位。”
太阳国首相府内,官员们盯着电视里龙国抗震救灾的画面面色凝重。当镜头扫过赵刚在灾区指挥物资分配的身影时,有人喃喃道:“这个老革命还在前线,龙国的精神传承太可怕了......”
而白熊高层则态度微妙,既对龙国的应急能力暗自赞叹,又担忧其在国际事务中愈发强势的话语权。
在川省重灾区,赵振邦作为京都特派专员,正蹲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开会。
帆布墙上挂着“三年重建家园”的标语,他用红笔圈出地图上的关键区域:“学校和医院必须优先完工!建材质量要层层把关,谁敢动歪心思,老子可不认人!”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汽车鸣笛声——中科院团队来了,他们研发的新型速凝水泥,能让建筑抗震能力提升10%。
京都的赵家四合院,赵刚戴着老花镜,每天通过报纸和信件关注灾区进展。当他得知某奸商企图用劣质钢材充数,被愤怒的群众扭送公安机关时,老人拍着大腿大笑:“好!就得让老百姓监督!”
但笑声很快化作叹息,他抚摸着墙上的老照片,照片里是抗战时期他和战友们的合影,“当年我们用血肉筑长城,现在轮到这些败类知道,人民的怒火有多烫!”
三个月后,第一所抗震小学落成。开学典礼上,孩子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对着五星红旗齐声高唱国歌。
镜头扫过观众席,龙国书记和赵刚并排而坐,两人望着操场上奔跑的孩童,眼角都泛起泪光。“赵老,”书记握着老人的手,“多亏您的预警,这次伤亡比预估减少了七成......”
赵刚却摇头打断:“这是伟人们的功劳,更是全体龙国人的功劳。”他望向远方正在施工的高楼,声音里带着穿越者独有的深沉,“不过,更大的挑战要来了。”
果不其然,当龙国沉浸在灾后重建的热潮中时,国际暗流悄然涌动。鹰酱率先发难,宣布对龙国实施高端芯片禁运,同时拉拢盟友切断半导体设备供应。
太阳国紧跟步伐,限制稀土出口;就连一些欧洲小国,也在压力下取消了与龙国的科技合作项目。
京都的深夜,龙国书记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科技突围”的方案。
赵振邦站起身,手中拿着父亲整理的资料:“当年各位前辈说,当年我们能造出原子弹,现在就能攻克芯片!有一批退休老专家,愿意义务指导年轻科研团队。”
窗外,暴雨倾盆而下,惊雷炸响天际。但这场科技封锁的“暴风雨”,反而激起了龙国人骨子里的倔强。
李老院士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入驻西部芯片实验室;各大高校连夜调整课程,培养半导体专业人才;民间资本也纷纷响应,数亿级基金注入科技研发领域。
而在川省灾区,重建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建的楼房外墙上,“人定胜天”四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当第一列高铁呼啸着穿过灾后重建的城市时,车厢内的乘客望着窗外崭新的厂房和农田,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自豪——这片曾被灾难重创的土地,不仅站了起来,更将以更强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赵刚站在四合院的屋檐下,看着雨帘中的京都灯火。他知道,自己改变了汶川地震的伤亡数字,但历史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新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099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