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184章 稳坐钓鱼台

第184章 稳坐钓鱼台


汉江省政府会议室的空气里,还残留着前省长被双规后的压抑。

赵立春坐在主位上,目光平静地扫过参会人员,常务副省长王政端着茶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杯沿;省公安厅长李伟坐得笔直,眼神却时不时飘向王政;另外几位副省长或低头记笔记,或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身后,29岁的刘建新笔挺地站着,一身干练的黑色西装,肩线挺拔如仍在军营时,手中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目光却始终警惕地留意着场内动静。

“今天把大家叫来,主要是想跟各位聊聊接下来的工作。”赵立春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我刚到汉江,很多情况还不熟悉,接下来会多听、多看、多调研,不会急于调整工作部署。”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微妙的气氛缓和了几分。王政放下茶杯,脸上露出公式化的笑容:“赵省长谦虚了!您在京州的成绩有目共睹,汉江能迎来您这样的领导,是百姓的福气。以后省政府的工作,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配合谈不上,咱们是同事,该互相支持。”赵立春翻开面前的文件,语气平淡,“不过有几点原则,我得先跟大家说清楚。

第一,所有工作必须依法依规,绝不能搞‘一言堂’;第二,民生项目要优先推进,尤其是教育、医疗、就业这三块,下周我会让办公厅把相关台账整理出来。

第三,要是发现有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不管涉及到谁,都要及时上报,不能隐瞒。”

他的目光在王政和李伟脸上停顿了几秒,继续说道:“汉江这几年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相信,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肯定能把局面盘活。

后续我会和裴书记一起,到各地市调研,也希望各位能多提宝贵意见。”

整个会议不到一小时就结束了,没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没有大刀阔斧的人事调整,甚至连尖锐的问题都没提及。

散会后,刘建新紧随赵立春身后,低声汇报:“省长,刚才王省长的秘书在走廊里跟李伟厅长的人嘀咕,好像在打听您接下来的调研计划。”

“知道了。”赵立春脚步没停,“你多留意着,他们想探底,咱们就先让他们猜。”

刘建新点头应下,退伍军人的敏锐让他早已习惯捕捉这些细微的异常,从接下司机兼秘书的工作起,他就清楚自己的职责不只是开车、记笔记,更要帮赵立春守住身后的“盲区”。

回到办公室,刘建新递来刚整理好的参会人员资料和一杯温茶:“省长,这是王政近三年分管项目的清单,里面有几个绿藤市的工程,举报记录不少。”

赵立春接过资料,指尖划过“绿藤市物流园”的名字,想起裴一弘提过的“贩毒网络渗透物流”的线索。

“咱们刚空降过来,本地的同志手里有信息、有执行网络、有基层资源,这是他们的优势。”

赵立春靠在椅背上,语气平静,“但咱们也有牌,合法性、人事权、中央支持,还有政策工具。只要我和裴书记不拆台,这局稳赢。”

刘建新站在一旁,虽不插话,却把每句话都记在心里。

他跟着赵立春从京州过来,亲眼见过这位省长如何在复杂局面中稳住阵脚,如何用“慢功夫”啃下硬骨头,就像当年整治校园食堂,看似没立刻动真格,实则早已布好了局。

正说着,裴一弘的电话打了过来:“立春,听说你今天开会没提硬要求?我还以为你会先拿民生问题开刀。”

“现在不是时候。”赵立春走到窗前,看着省政府大院里的梧桐树,“咱们刚站稳脚跟,要是急着动手,反而会让他们抱团。

不如先稳住局面,慢慢收集信息。你别忘了,咱们有中央支持,有石书记背后撑腰,时间在咱们这边。”

挂了电话,赵立春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本地派优势”和“我方优势”两个清单,刘建新适时递过一支新笔:“省长,下周去京海调研的路线,我跟办公厅初步核对过,避开了强盛集团的核心区域,先从周边社区入手。”

“改一下。”赵立春抬头,“就去强盛集团旁边的老社区,越贴近他们的地方,越能听到真话。”

刘建新立刻记下,没有丝毫犹豫,他知道,赵立春看似温和,实则骨子里藏着军人般的果决,就像自己当年在部队执行任务,越是危险的地方,越要迎难而上。

傍晚,赵立春准备去家属院见刚到的陈知夏。刘建新早已把车停在楼下,车内收拾得一尘不染,还贴心地准备了暖手宝。

路上,他低声说:“省长,刚才收到消息,胡利群今天去了京海市,好像是跟赵立冬见面。”

赵立春眼底闪过一丝锐利:“知道了,让省纪委的人多盯着点。”

车窗外的夕阳将街道染成暖黄色,他看着远处的灯火,想起在京州的日子,那时有李达康,现在有刘建新,身边总有靠谱的人帮衬。

“汉江的路,得一步一步走。”赵立春轻声说,刘建新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沉声回应:“省长放心,我跟着您,再难的路也能走下去。”

车厢里的气氛沉静却坚定,就像他们即将面对的汉江局势,看似迷雾重重,却早已在沉稳的布局中,埋下了破局的种子。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58601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