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创新报国
秋日的京都大学,银杏叶洒满校园小径。
哲学系教研室里,系主任将一份特殊毕业证书交到赵瑞龙手中,感慨道:"瑞龙啊,你是我们系近二十年来第一个提前两年毕业的学生。说实话,当初你选择哲学系,很多人都觉得可惜了你这个理科状元。"
赵瑞龙接过证书,谦逊地微笑:"主任,正是哲学思辨让我明白,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文关怀的指引。"
这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人,身上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
作为赵立春的独子,他从小就被严格要求,却从未借助父亲的影响力谋取过任何特殊待遇。
当晚,在京都俱乐部的一间雅致包间里,几位年轻人正热烈讨论着。
除了赵瑞龙,还有裴一弘的女儿裴青青,京都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
经济领域专家之子陈子昂,海外知名大学经济学博士;
以及科研院所专家之女李欣然,海外名校材料科学博士。
"当前全球都在争抢科技创新制高点。"陈子昂推了推眼镜,"我做过详细调研,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裴青青接过话头,语气坚定:"我在实验室深切感受到,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李欣然点头道:"我研究过全球产业链,从研发到制造,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持续创新。但最关键的,是人才。"
赵瑞龙静静地听着,待大家说完才开口:"我父亲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这一代人,也该思考如何用所学所长服务社会。科技创新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但这件事值得去做。"
一周后,"创新未来实验室"在京都中关村正式挂牌成立。这个由几位年轻人发起的研究机构,很快在圈内引起关注。不仅因为创始团队的背景,更因为他们提出的"潜心研究,勇攀科技高峰"的志向。
赵立春是从裴一弘那里得知这个消息的。
"立春啊,你家瑞龙可了不得。"裴一弘在电话里笑着说,"青青跟我说,他们这个实验室已经招募了三十多名专业人才,其中好几个都是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回国的。"
赵瑞龙并没有向父亲求助,但赵立春还是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到,实验室起步阶段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他思考再三,给儿子打了个电话:
"瑞龙,听说你办了个实验室?"
"是的,爸。正要跟您汇报这件事。"
"需要家里帮忙吗?"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谢谢爸,但我想靠我们自己的能力先试试。如果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困难,再向您请教。"
挂断电话,赵立春既欣慰又感慨。儿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理想和担当。
与此同时,在实验室里,赵瑞龙正带领团队攻克第一个难题——工业设计软件的自主开发。
"这些专业软件不仅价格昂贵,更重要的是更新升级受制于人。"
裴青青指着电脑屏幕上的设计图说,"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
赵瑞龙沉思片刻:"我最近在研究中国古代工艺思想,其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智慧,或许能给我们启发。我们可以借鉴传统工艺的系统思维,来构建新的设计理念。"
这个独特的思路让团队成员眼前一亮。在随后几个月里,他们融合东西方智慧,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创新路径。
消息传到汉江,裴一弘在一次工作会议后对赵立春说:"听说这几个孩子进展不错,已经初步完成了设计平台的架构。"
赵立春露出欣慰的笑容:"让他们去闯吧。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发展的基础,未来还要靠他们去开拓。"
就在这时,赵立春接到儿子的电话。赵瑞龙简单汇报了实验室的进展后,轻声说道:"爸,谢谢您一直以来的言传身教。您常说为官要为民造福,我们做科研的,也要用创新成果服务社会。"
挂断电话,赵立春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方。
夕阳的余晖洒在这座蓬勃发展的城市上,他仿佛看到了几代人之间责任的传承,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4101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