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公主她狼子野心 > 第一百零五章萧玥的用意

第一百零五章萧玥的用意


随着漠南大捷的封赏旨意明发天下,承平公主萧玥的声望,也随之水涨船。

萧玥端坐案后,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白玉棋子。她的目光落在面前的棋盘上,黑白双子错落,局势看似明朗,却又暗藏玄机。

郑桓是她亲自选定的人,能力、忠诚皆属上乘,有他在漠南盯着阿尔斯兰,统筹民政,她才能稍稍安心。

“谢靖到何处了?”她忽然出声问道,目光仍未离开棋盘。

“回殿下,谢将军一行已过潼关,预计明日午时便可抵京。”

萧玥颔首。

“传话出去,谢将军返京后,让他即刻来见本宫。”

“是。”

书仪领命,正要退下,萧玥却再次开口,语气平淡无波:“崔贵妃母子那边,近日如何?”

书仪心领神会,低声回道:“三殿下依旧每日去翰林院,翻阅的多是舆地志与兵部往年关于边镇粮饷调拨的旧档。前日,他还向一位老翰林请教了前朝藩镇割据的旧事。贵妃娘娘……似乎颇为忧心。”

萧玥闻言,唇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萧珑的心思,她岂会不知?少年人的不甘与急于证明自己的焦灼,写在脸上,藏也藏不住。

她执起一枚黑子,在指尖摩挲。弟弟既然想做事,她这做阿姊的,自然要成全。

“去将去岁漕运改革的争议卷宗,还有户部最初那份核算有误的漕粮折银草案找出来。”她淡淡吩咐,“稍后,请三皇子过来一趟。就说本宫近日忙于漠南后续事宜,无暇细看漕务,想听听他的见解。”

处理完这些,萧玥才将心思重新投向棋盘。漠南的棋子已落定,郑桓是她钉下的楔子。接下来……

她的指尖在棋盘上空悬停,最终没有落下。不知为何,她总觉得这一连串的事情背后,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林太妃伏诛,陇右肃清,看似一切尘埃落定。可细细想来,从陇右军械案开始,到林太妃暴露,这一切似乎……太过顺理成章了。就像是有人早就铺好了路,引导着她们一步步查下去。这一切是从哪里开始的?好似是沈淑妃?

最初那些带有异域色彩的物什便是从仙居殿流出来的,辗转到西市。她可真是看不懂沈淑妃到底要做什么,如此看来当初没杀她是对的,或许人家知道的远比她想象的多。

不过半个时辰,萧珑便到了立政殿。

“见过皇姊。”他行礼如仪。

“三弟来了,坐。”萧玥指了指下首的绣墩,语气温和,“不必拘礼。今日叫你过来,是想听听你对漕运一事的看法。你也知道,近来漠南事务繁杂,漕务关乎北疆军需转运,阿姊一时有些顾不过来,想起你近日常在翰林院研读经世之学,便想听听你的见解。”她将那份有问题的草案推到他面前。

萧珑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但很快压下,恭敬地接过卷宗:“皇姊垂询,弟弟必当尽力。”他显然做了准备,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指出了草案中几处明显的核算疏漏,以及前朝漕运的一些弊病。

萧玥静静听着,偶尔点头,并不打断。直到他说完,她才缓缓开口:“三弟果然进益了,能看出这些疏漏,可见是用心了。不过,你可知为何这份看似问题重重的草案,当初会引得众臣争议,甚至一度搁置?”

萧珑一怔,他专注于挑错,并未深想背后缘由:“是因为……核算不清,恐耗损国库存银?”

“是,也不全是。”萧玥指尖轻轻点着案面,“漕运牵连数百万漕工、沿河州县官吏、乃至靠此牟利的众多商贾。你只看到了账面上的数字,可曾想过,若骤然推行折银,断了这数十万人的生计,会引发何等动荡?沿途州府的官吏,又有多少人会因失去盘剥之机而暗中阻挠?这其中牵扯的利益网络,盘根错节,远比你想象得要复杂得多。为政者,不仅要看到政策的利益,更要预见其推行会遇到的阻碍。有时,慢一些,并非无能,而是为了走得更稳。”

萧珑脸上的自信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窘迫,他这才知道从前是他纸上谈兵了。

萧玥看着他,语气放缓:“你有心为父皇分忧,是好事。但切记,朝堂之事,非是书本上的纵横捭阖,亦非意气之争。需得沉下心来,多看、多听、多想,体察民情,洞悉利害。锋芒过早,未必是福。”

这话如同冷水浇头,让萧珑发热的头脑冷静了几分。他垂下眼睑,低声道:“弟弟受教了。谢皇姊指点。”

“嗯,去吧。这份草案你再拿回去细细揣摩,若有新的想法,可再来与阿姊说。”

看着萧珑离去的背影,萧玥眼中的温和渐渐褪去,恢复了平日的清冷。一番敲打,应当能让他安分些时日了。

次日午后,谢靖风尘仆仆,见过弘德帝后就直入立政殿。

“臣谢靖,参见殿下。”

“免礼。”萧玥抬手,“一路辛苦。”

“为陛下分忧,不敢言苦。”谢靖起身,言简意赅地回禀了漠南之行的收尾事宜。

萧玥静静听着,直到他说完,才问道:“依你之见,阿尔斯兰,如今有几分可信?”

谢靖沉吟片刻,谨慎答道:“七分。他倚重永昭公主,也深知唯有依靠朝廷,方能压制各部。然其野性未泯,加之各部尚且不同心,要想完全为陛下所用,只怕还得费些工夫。”

萧玥颔首,这个判断与她心中估量相去不远。

“大表兄已赴任,民政与监军之责交由他,想来可以放心。”

萧玥又问了漠南各部的反应。

谢靖将那日会盟的见闻尽数说与萧玥,又道:“永昭公主胆识过人,恩威并施算是收拢了人心。」

听到好友的消息,萧玥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她能立足,便是好事。”她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几分,“在蓁蓁离京前我曾交给她一枚符节,她可曾与你提起?”

谢靖近前,道:“她让我转告你,她都懂,放心便是。”

萧玥身体往后一靠,红唇轻启:“如此,便是最好。”

那日萧玥交给李宜乃是长庚卫的兵符,此军是当年明德长公主一手组建,长公主病逝后并未将兵符交给亲子,而是交到了弘德帝手中,后来又被他赐给了萧玥。不过萧玥如今在地位稳固,又在弘德帝跟前,手里握着这支军队并无用处,反而可能招致祸患,便上奏弘德帝,抽调了一部分人去往边疆,充作公主府兵。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由帝王所赐的军队,于萧玥而言掣肘颇多,并不能十分信任。李宜能明白她的意思便是最好。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024/1111104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