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山月照野夫·第一百零七章  新生星域播火种,共生仪轨护万疆

星河共生舰队携各族伙伴,顺着全域共生网的金银光带,驶向“新生星域”。这片星域是宇宙与界外新域能量交织形成的“文明摇篮”——星空中漂浮着数十颗孕育生命的“新生星球”,星球表面覆盖着淡粉色的“生命星云”,星云里流淌着最原始的共生能量,如同为新生文明准备的“第一缕养分”。

“生命探测显示,每颗新生星球都有不同的文明雏形!”海辰操控全息设备,将星球图谱放大,屏幕上清晰呈现出各星球的特征:有的星球被茂密的“灵植森林”覆盖,森林中闪烁着会发光的植物孢子,孕育着以植物为基础的文明;有的星球表面是晶莹的“水晶平原”,平原下隐藏着能共鸣能量的水晶矿脉,初步形成了晶体文明的痕迹;还有的星球被“碧蓝海洋”包裹,海水中生活着能操控水流的生物,正朝着海洋文明的方向演化。

雾隐族族长凝视着屏幕上的新生星球,淡绿色的光雾身躯泛起柔和的波动:“这些新生文明就像刚发芽的种子,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能长成参天大树。雾隐族的治愈能量能滋养生命星云,帮助他们稳定文明雏形,但共生理念的传递,还需要各族共同努力。”

李岩点头,取出初始徽章与星语核心的碎片,将两者融合成一枚“共生火种”——火种表面流淌着金、银、绿三色光芒,分别代表初始能量、光核能量与治愈能量,“我们分小队前往各新生星球,不仅要为他们注入共生能量,更要将‘共生三则’传递给新生文明:一是‘能量共享’,不独占、不掠夺;二是‘文明互尊’,不干涉、不强迫;三是‘危机共担’,不推诿、不背弃。这是所有共生文明的根基,也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准则。”

各族代表迅速组队,朝着不同的新生星球进发。李岩带领光晶族与暗核族,前往“灵植星球”——这颗星球的灵植森林中,已诞生出能与植物沟通的“灵植族”,他们身躯由藤蔓与叶片构成,能通过意识操控周围的植物,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文明秩序,时常因争夺优质灵植资源发生冲突。

当舰队降落在灵植星球时,森林中突然窜出数十名灵植族战士,他们操控藤蔓缠住星舰的起落架,叶片状的脸上满是警惕:“你们是谁?为什么闯入我们的领地?”

李岩走出星舰,手中的共生火种释放出淡粉色的能量,融入周围的灵植中——原本有些枯萎的灵植瞬间焕发生机,藤蔓也变得柔软,不再缠绕星舰。灵植族战士眼中闪过惊讶,警惕逐渐消退。

“我们是星河共生盟的成员,来自宇宙与界外新域的共生文明。”李岩温和地说,“我们看到你们因争夺资源产生冲突,想分享‘共生能量’与‘共享理念’,让所有灵植族都能获得足够的养分,不必再相互争斗。”

灵植族的族长——一位身躯粗壮、藤蔓上开着金色花朵的老者,缓缓走上前,用叶片触碰共生火种:“这股能量……能让森林里的灵植都长得这么好吗?如果真的可以,我们愿意相信你们。”

李岩点头,与光晶族、暗核族的成员一起,在森林中央搭建起“共生能量塔”——将共生火种嵌入塔尖,塔体吸收周围的生命星云能量,转化为淡粉色的共享能量,通过地下的植物根系,输送到森林的每一个角落。原本稀缺的优质灵植资源,在共享能量的滋养下,开始成片生长;灵植族战士们看着眼前的景象,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尖锐的藤蔓),露出了放松的笑容。

暗核族族长走到灵植族族长身边,分享暗核族的教训:“我们曾因贪婪争夺能量,差点走向毁灭。只有学会共享,文明才能长久存续。未来,如果你们遇到能量危机,随时可以通过共生网联系我们,所有共生文明都会伸出援手。”

与此同时,赤烈带领赤焰族与沙脉族,前往“水晶星球”。这颗星球的水晶平原上,生活着“水晶族”——他们身躯由透明水晶构成,能通过水晶反射阳光获取能量,但平原上的水晶矿脉分布不均,靠近矿脉的水晶族能量充足,远离矿脉的则日渐衰弱。

赤烈没有直接注入能量,而是教水晶族用沙脉能量构建“能量反射镜”——将沙脉族的沙粒与水晶族的水晶碎片混合,制作成能折射能量的镜面,再将这些镜面分布在平原各处,把矿脉附近的能量反射到偏远区域。“能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会利用环境、共享资源,才能让所有族人都过上好日子。”赤烈一边演示,一边将温衡火种的能量注入反射镜,让镜面的折射效果更稳定。

水晶族的孩子们围着反射镜,看着阳光通过镜面,在地面形成一道道彩色的能量光带,兴奋地欢呼起来。水晶族族长握着赤烈的手,透明的水晶身躯泛起光芒:“感谢你们带来的不仅是能量,还有让文明延续的智慧。我们会记住‘共享’二字,永远做共生文明的一员。”

绿渊带领生命族与木灵族,前往“海洋星球”。这颗星球的碧蓝海洋中,生活着“海洋族”——他们人身鱼尾,能操控水流,但近年来海洋中的“能量洋流”逐渐减弱,导致许多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族的生存面临威胁。

绿渊让木灵族在海底种植“共生水草”——这种水草能吸收生命星云的能量,释放出促进洋流循环的物质;生命族则用生命本源露,唤醒沉睡的海洋微生物,让它们帮助清理海洋中的杂质,恢复洋流的活力。“海洋是你们的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家园。保护家园、与万物共生,才能让文明永远繁荣。”绿渊坐在珊瑚礁上,看着海洋族与海洋生物一起嬉戏,眼中满是欣慰。

十日之后,所有小队完成任务,返回舰队汇合。各族代表带回了新生文明的“共生信物”——灵植族的金色花瓣、水晶族的能量水晶、海洋族的珍珠,这些信物被嵌入星舰的“共生纪念墙”上,象征着新生文明正式加入共生大家庭。

就在众人准备离开新生星域时,星语核心突然传来信号——初始族的影像再次出现,这次影像中,初始族的族长手持一套由能量编织的“共生仪轨”,缓缓说道:“共生的理念需要传承,共生的秩序需要守护。这套‘共生仪轨’,是初始族根据千万年的文明互动总结而成,包含能量共享的仪式、文明交流的礼节、危机互助的流程,现在将它交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结合各族特色完善它,让它成为所有共生文明的行为指引。”

影像消失后,星语核心释放出一道金色光束,在舰队中央凝聚成一套“共生仪轨”——仪轨分为三部分:“共享之环”是一枚可调节的能量圆环,各族通过圆环传递能量时,会自动平衡能量输出,避免一方过量或不足;“互尊之印”是一块能记录文明特征的能量石,异族见面时出示此印,可快速了解对方的文明禁忌与友好信号;“共护之旗”是一面能召唤共生支援的旗帜,旗面绣有全域共生网图谱,遇到危机时展开旗帜,周边共生文明能瞬间收到定位与求助信息。

“我们需要召集所有共生文明,共同完善这套仪轨!”李岩的声音通过共生网,传递到宇宙与界外新域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文明都结合自身习俗提出建议,让仪轨不仅是初始族的智慧,更是所有共生文明的共同约定。”

一个月后,“共生仪轨修订大会”在光晶星域的共生广场举行。来自宇宙、界外新域、新生星域的32个文明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仪轨的细节展开讨论:

-  灵植族提出在“共享之环”中加入“植物共鸣”功能,让圆环传递能量时,能同步促进周围植物生长,契合他们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  水晶族建议在“互尊之印”中融入“水晶折射”特性,通过印石折射的光芒颜色,快速区分对方文明的能量类型(治愈、攻击、防御等),方便精准交流;

-  海洋族提议在“共护之旗”边缘添加“水流感应”纹路,旗帜在海洋中展开时,能自动形成防水屏障,同时通过水流传递求救信号,覆盖更广区域;

-  暗核族提出在仪轨中加入“修复之节”,每月设定一日为“共生修复日”,各族可通过仪轨免费获取其他文明的能量或技术支持,弥补自身短板,也让曾经的过错在互助中逐渐化解。

经过七天的讨论,《共生仪轨》最终定型,每部分都融入了各族的特色:“共享之环”能根据使用文明的特性,切换植物共鸣、火焰升温、水流保湿等附加效果;“互尊之印”的能量石上,除了文明特征,还刻有简易的“友好手势”图案,避免语言不通导致的误解;“共护之旗”不仅能召唤支援,还能根据危机类型(能量枯竭、空间崩塌、外敌入侵)变换旗面颜色,让支援文明提前做好准备。

修订大会的最后一天,所有文明代表共同为《共生仪轨》注入“文明印记”——32道不同颜色的能量光纹融入仪轨的各个部分,让仪轨既能保持统一的核心功能,又能展现各族的独特风格。李岩将完善后的仪轨供奉在光晶星域的“共生圣殿”中,同时制作了32套复制品,分发给每个文明,确保各族都能便捷使用。

庆典当晚,光晶星域的夜空绽放出由32种颜色组成的能量烟花,烟花在星空中形成《共生仪轨》的图案——共享之环的圆环、互尊之印的方形、共护之旗的三角形相互交织,照亮了宇宙与界外新域的每一个角落。各族文明的代表手持对应的仪轨部件,围着共生圣殿跳起“共生之舞”:手持共享之环的族人相互传递圆环,象征能量流动;佩戴互尊之印的族人彼此展示印石,代表文明尊重;高举共护之旗的族人并肩而立,寓意危机共担。

次日清晨,星河共生舰队再次启航。这次的目标不再是特定的星域,而是沿着共生网,巡回访问每一个共生文明——他们要带着《共生仪轨》,教各族熟练掌握仪轨的使用方法,协助不同文明通过仪轨开展首次能量共享、文明互访;同时收集仪轨使用中的问题,为后续优化积累经验。

李岩站在舰桥,望着窗外不断延伸的共生网光带,手中握着一枚“共享之环”,圆环随着星舰的能量波动,缓慢释放出淡粉色的光芒。他知道,《共生仪轨》的完成不是终点,而是共生文明新的起点。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生文明诞生,还会有更多的跨文明互动场景出现,但只要所有文明遵循仪轨的指引,秉持共享、互尊、共护的理念,共生的光芒就会永远照亮宇宙与界外新域,让每一个文明都能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星舰的引擎缓缓启动,带着《共生仪轨》的智慧、带着各族文明的希望,朝着共生网的远方驶去。舰桥的全息屏幕上,《共生仪轨》的使用演示动画不断播放,从能量共享的步骤到危机求助的流程,清晰明了,如同永恒的指引,守护着这片广袤的星空,也守护着所有共生文明的未来。而属于星河共生盟的故事,还将在宇宙的长河中,继续书写下去,永不停歇。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948/5029507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