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替考书童竟被钦点为当世文圣 > 第34章 陈道生眼中的话本

第34章 陈道生眼中的话本


“叮咚”,铃铛声准时响起。

一堂课结束了,这也是上午的最后一堂课。

在陈道生的注视下,一众学子陆陆续续、乖巧温顺地离开教室。

待他们全部走后,陈道生迫不及待走去座位。

他右手捏着山羊胡,面色严肃地自语道。

“今日老夫定要一个真相,让事情水落石出,看看你们四人背后站着的到底是何方神圣。”

……

霍元生和莫如是二人,没有丝毫悬念。

这两个好苗子被陈道生在第一步就排除在外了。

接着检查钱有财的东西,一番查看后没有发现异常;再检查赵大宝和司空明的,依旧没有发现什么。

检查到这里,陈道生原本一直抱着的侥幸心理渐渐消散,方才质疑的目光也慢慢褪去,眼神重新恢复清明。

“莫非是老夫的教学方式别具一格、推陈出新,有了更进一步的成效?又或者是那日王朗桌前所呈现的那张纸张上的内容,只是举人王青山所写?

若是他写的,倒也的确有可能。”

陈道生坐在王朗的座位上,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搜查,而是喃喃自语着。

念及于此,陈道生甚至觉得没有再检查下去的必要了,一切似乎都很合理,合乎情理。

“我陈道生身为当代大儒,教出四个原本顽皮的孩童取得进步,又有何奇怪的?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陈道生自我吹嘘着,心中也不免有些飘飘然。

不过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随后他还是装模作样地随手翻看起了王朗的书桌。

“这是什么东西?”

陈道生看到数张密密麻麻写满字的宣纸,它们不仅摆放在一起,还已经全部叠好装订成了一本。

这顿时引起了陈道生强烈的好奇心。

他将其从纸张堆中拿出来,定睛一看,陈道生的好奇心瞬间凝聚。

同样的字迹,这……

他可太熟悉了。

“抓到你了,王青山!有此证据在,看你还如何解释!”

陈道生冷笑一声,好似这真相已然水落石出。

但随后,当他的目光落在这稿纸之上,仅仅初看开头,陈道生就敢百分之百地肯定,这决然不是那个只取得举人功名的王青山能写得出来的。

此等文采,就连他陈道生也未必能够达到。

若王青山真有如此功力,早已考中进士,获得进士出身,甚至能在殿试之上,在当今陛下面前大放光彩,又怎会沦落到如今,连个官职都没有,进不了官场的大门,只能回到这小小的南宁县。

只见那稿纸之上,一开头便是一番洋洋洒洒、惊世骇俗的诗篇,跃然于纸上,令人叹为观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此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开篇诗篇映入眼帘。

陈道生眼睛一亮,露出惊喜之色。

“妙哉,实在是妙哉!单凭此诗,就值得畅饮一大杯!有此诗,便可让我大顺文坛再添几分光彩。”

“一句诗,写尽古今往来所有豪杰英雄。”

“岁月流逝,染白了头发,英雄终究化为黄土,既写出了岁月的无情,又展现了英雄的豪壮气概,实在是令人赞叹!”

此刻,这本就锋芒毕露的诗篇,让陈道生读了大半辈子的古今典籍中的那些在王朝中劳碌一生、开创文坛、为百姓和社稷着想的英雄们,全都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有年少得志、在朝堂之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

也有年老体衰、暮气沉沉、告老还乡的;有权倾朝野、堪比摄政的;也有遭奸臣陷害、一生郁郁不得志的。

一时间,天下英雄尽在这几句诗中,让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陈道生一时间更是沉浸在这诗篇所散发的神韵和情感之中,久久无法自拔。

诗篇过后,略显直白的一句续篇又映入眼帘:“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此句续篇虽不像方才的诗那般令人神往,但也独具韵味,直指诸多王朝变迁的本质,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随后才是真正的内容开篇:“当今天下,九州已定,山河稳固,平定乱世之功,唯我大顺天子。

其功绩堪比尧舜,与三皇五帝相比也毫不逊色。”

这样的背景介绍,同样让陈道生嘴角露出笑意。

甚至在他看来。

著作此诗篇之人并非是思想僵化之人,反而是个妙人。

前朝之事本就容易有借古讽今的嫌疑,若其著作的书籍在市场上传播,很容易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可此开篇便奠定了这话本的性质。

若是有朝一日作者能登上天子堂,恐怕连当今陛下也会心生好感。

这虽只是小聪明,但却能登上大雅之堂。

其后,陈道生才真正开始阅读起了这三国话本上册的内容。

这是经过江砚白修正后的版本,并非是此前讲述给少爷王朗和钱有财他们的初稿。

并未开篇先将黄巾军的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的情义描述得绘声绘色,而是——

将其一笔带过!

随后便讲起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汉室宗亲刘玄德、有武圣之名的关二爷、手持丈八蛇矛的张翼德,一同与黄巾之乱展开抗争。

对于生活在大顺朝开国年间的众人而言,这才是正面的描述。

无论何时,顺应时势才是大事,江砚白也绝不可能做违背时势的事情。

陈道生阅读得津津有味,待到回过神来时,原本用于午间睡眠的一两个时辰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

他甚至差点入神到连午膳都忘了吃。

幸好有私塾内的下人提醒:“老爷,饭菜已经温热好了,您先去后堂用膳,稍后片刻。”

陈道生淡然一笑,起身离开时顺手便将那三国手稿揣进了怀里。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做偷?这叫做拿。”

吃饭的时候,陈道生也是边看边吃,读到兴奋之处,不禁直拍大腿,一脸惊叹之样。

“好!”

“实在是好!”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900/111111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