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文章到了奉平郡府
“夫人,玉不琢不成器,子不教不成才。
小树不修不直溜,朗儿并非是那蠢钝之人,当真如此不可教,也不会眼下能成了童生,还能以后成为秀才。
哪怕今日不行,来日也必将能成才。”
“我王家可就这么一个独苗,总不能这大好的家业交到他手里,真就在他这一代断个干净?”
王青山脸色讪讪然,面露无奈,叹了口气又道:“况且朗儿如今还结交了砚白此人,只要能踏上仕途,日后不光是他自己,还有我王家,自是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
“夫人,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孩子好,这可是与朗儿、与我王家天大的造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朗儿若是再不多加努力,哪怕我王家同江家的情分再厚。
他们日后也是只会渐行渐远的,为夫这样做是真的为了孩子好。”
陈淑华也知道这些,只是看着面前的王青山如此狠心,心里面不免有点不太舒服。
两人攀谈间,府上的管家一脸焦急,从外走来,大声喊道:“老爷!夫人!不好了!少爷晕倒了!”
王家大夫很快赶来,到了王朗的书房内望闻问切一番。
诊断看了看脉象,四平八稳,这才松了口气,对着床榻旁一脸心急如焚、埋怨的夫人陈淑华,还有面露愧疚的老爷王青山,赶忙开口说:“回老爷夫人的话,少爷无什么大碍,不过是一时气血攻心,好在少爷年纪轻,所以这身子能受得住,等睡上一觉,喝上几副药汤调理一下,过上几日功夫就能将养好了。”
“不过!”
王家大夫画风一转,面露犹豫之色。
陈淑华见了立刻道:“不用有什么顾忌,如今这家里面可不是老爷一人做主,我这当家夫人也是能帮得上忙。”
“此刻,一切全都是以朗儿身子为先。”
夫人陈淑华都这么说了,王青山就更不敢于人前不给面子,忙在一旁维持着他们这一家人的体面应和。
有此话,王家大夫才算是放了心,直接开口道:“不过这几日,少爷切莫再有什么情绪波动了,否则若再来一次,恐怕,心智可能会有所残缺。”
听到了这话,陈淑华双手叉腰,心里数落。
可对一旁的老爷王青山没什么好脸色。
王青山赶忙飞快地点着头,此刻的他哪里还敢说什么以后。
若是连眼下都保不住了,何谈未来?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逼孩子也不能逼得太紧,否则那后果,即便是他们这些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爹娘,也是万万承受不住的。
而王青山口中之前江砚白被那县衙的人扣住,再度关入大牢,自是他口中子虚乌有的。
……
同时!
江砚白的文章,也在县衙之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若是换作另外一个童生或者生员写出这锦绣文章,对新政如此了解,县衙之内县令霍天朗、主薄、县丞等人,自是会心生怀疑,是否为他人代笔,才有了这替考一事。
可是新政本就是由江砚白提出,所以这般的锦绣文章,县令霍天朗三人却是在县衙之内最为相信的,没有之一。
只是此刻这文章他们三人竟拿不定最后的章程。
只能夜以继日,快马加鞭,由南宁县直奔那奉平郡府。
此时奉平郡府衙之处,朱红大门高高挂起,牌匾之上笔走龙蛇,“奉平郡府”四个大字昭然若揭,赫然映入眼帘。
还有那牌匾之上的金漆,富丽堂皇,高贵大气,充分诠释着这江南之处奉平郡府的无上尊位。
只是此刻,哪怕是从小地方南宁县衙赶来的县令霍天朗三人,对于这奉平郡府的豪华也是全不在意。
三双眼睛六个眼珠子,此刻目光全都纷纷朝面前的另外三道身影齐齐望去。
掂量着手上的文章,不再是以往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反而换作中庸之道的馆阁体,最是让知府李岩。
还有通判赵全以及同知林野三人眼中一惊。
两个截然不同的书法字体,而且还是此前从未有之,虽然馆阁体同文人多数字体有所相似,但能将其总结归纳。
最后形成这般妙笔,大巧不工的书法字体,实在让人满脸惊喜。
而瘦金体旁人难以模仿,可这馆阁体恐怕却是天下文人学者的福音,用此字体,定是会能让阅卷的考官们双目一亮,耳目一新。
“没想到这小神童却能同时兼并两种字体,这书法风格若是再成熟,日后定是能够成为我大顺文坛的一代大家。”
知府李岩平生最爱书法,所以此刻看到这心头好馆阁体,也是忍不住的阵阵夸赞起来。
旁边的同知林野还有通判赵全二人亦是频频点头,这馆阁体他们也能用,平日在县衙之内写章程、文稿都能够将其用到,用着好处颇多。
“小神童不愧是我奉平郡府之内的后起之秀,国之栋梁。
今时今日老夫可算是又见到了!”
通判赵全面露朗朗笑意。
同知林野身上带着武将气质,可心头却细腻,提笔亦是能够写出那两三篇文章,自比文人之才。
“只是不知小神童可否介意我们这些长辈也用一用他的馆阁体?”
同知林野放出好奇的目光,轻声问道。
此事虽然江砚白知晓也不可能责怪三人,但三人好歹也是长辈,总是要将这话头提前问出来的为好。
更别提江砚白如今在大顺一朝的政治地位,无形之中可比三层楼都还要高了。
只不过此时听着面前府衙之内三位大人如此开口,霍天朗、楚祥、马汉三人虽是心头自豪无比,但也不免的有几分焦急。
霍天朗连忙开口道:“三位大人还是先看看这文章,若是无什么差错,这文章便就是我南宁县的县试童生之文章!”
“八九岁的县试童生,在我大顺开国一朝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定是能够称得上我大顺祥瑞之美名。”
霍天朗微微言罢。
面前的三人态度又是严肃了许多,不再惊叹于这馆阁体书法的藏巧于拙,而是细心阅览这文稿上的文章大意。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900/1111102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