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天龙:开局习得少林七十二绝技 > 第20章 两载悟道,和少林做个了断

第20章 两载悟道,和少林做个了断


山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

自乔天突破《九阳神功》第四重“阴阳调和”之境,转眼已过两载。

这两年间,他独守达摩洞,面壁苦修,心无旁骛。进境之速,不仅在于内力积累,更在于对石壁上二十余种武学理念的融会贯通,从而踏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武道。

《九阳神功》突破第四重后,体内阴阳二气自成循环,生生不息。第五重“阳极生阴”、第六重“阴极阳复”,乃至第七重“阴阳并济,龙虎交泰”的关隘,他凭借《阴阳互济论》的总纲指引与《洗髓经》锤炼出的非凡根骨,历时两年,终是逐一突破!

至此,他丹田中的阴阳气旋已浑厚无比,运转圆融无碍。心念微动,内力便可于至阳至刚与至阴至柔间瞬息转换,再无滞涩。内力之雄浑精纯,已臻当世一流。然而他深知,第七重虽强,距离第九重“阴阳无极”的至高化境,仍如天堑,非大机缘不可逾越。

真正的蜕变,在于外功。他并未修炼少林寺任何一门七十二绝技,而是沉浸于石壁上所载更为古老、更为本源的“理念”与“雏形”。

他所修,非“般若掌”,而是《般若掌理》中阐述的“空性与智慧之力”,追求掌出无相,勘破虚幻,直指真实,其力可刚可柔,意在招先;  他所修,非“拈花指”,而是《拈花指意》中探讨的“至柔与精准”的极致掌控,旨在制人而非杀人,专破罡气,妙到毫巅;  他所修,非“擒龙功”,而是《擒龙功纲要》中“气贯指尖,意达虚空”的隔空驭劲之理,追求以无厚入有间,以意念驾驭真气的高妙境界。

“少林七十二绝技,固然精妙,皆是前辈高僧智慧的结晶。”乔天曾于静坐时深思,“然其似乎更重于‘形’,重于固定招式与运劲法门。而石壁所载,直指‘神’,是创造这些绝技的源头活水,是武学的‘道理’本身。”

他走的,是一条溯本归源、另辟蹊径的道路。他将这些本源道理,以《九阳神功》第七重的磅礴内力与《洗髓经》锻造的强韧体魄为根基,重新演绎,化出的已非少林绝技,而是独属于他乔天的——“本源武学”。

其威力或许尚未完全超越某些修炼至化境的七十二绝技,但其潜力、其变化、其与自身修为的契合度,却远非按部就班修炼他人绝学可比。

于轻功一道,他更是将《一苇渡江真谛》、《蜻蜓点水诀》、《八步赶蝉纲要》三者精髓融于一炉。  但见他于悬崖平台之上,身形展动,时而如飞鸟凌空,深谙借力之妙;时而如灵蝉瞬移,短距爆发骇人耳目;若要向上攀升,则左右足尖于虚空或微末借力处互点,身形如游龙般螺旋而起,轻功之俊逸灵动,已超脱世俗范畴,几近“御风而行”的雏形。

这两年的变化,亦在无声处显现。  时常可见,在云海翻涌、落日熔金的黄昏,乔天静静伫立于悬崖边缘,负手远眺。一道黑影便会悄无声息地自岩壁间掠出,轻盈落于他的肩头,安静相伴。一人一猴,沐浴夕照,仿佛一幅亘古的画面,默契而安然。

这一日,乔天功行圆满,周身气息圆融内敛,与这洞府、这片天地似已达成和谐的统一。  他缓缓睁眼,目光平静却深邃如星。  “是时候了。”他低声自语。  两年面壁,他已将此地所能领悟的武学道理汲取殆尽。剩下的,需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历经淬炼,方能真正化为己用,甚至推陈出新。

而离去之前,有一事必须了断。  他并非要叛出少林,但达摩洞之秘绝不能泄露。他这一身与少林武学似是而非、却又同源而出的本领,也需一个合理的解释,至少,需要对恩师玄苦大师有一个交代。他不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

他走到小黑面前,伸出手。那马猴“吱”地一声,灵巧跃起,稳稳落在他肩头,用脑袋亲昵地蹭了蹭他的脸颊。  “走吧,”乔天轻声道,“我们先去拜别师父。”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赋予他新生的达摩洞,毅然转身。  肩托灵猴,乔天步出石室,来到那厚重石门前。他并未抬手,仅意念微动,体内阴阳气旋自然流转,一股精纯内力隔空涌出,精准注入机关枢纽。  “喀啦啦……”  尘封两年的石门,缓缓开启。  外界炽烈的阳光与清新山风瞬间涌入,照亮了他年轻却已沉淀下无数智慧与力量的脸庞。

十七岁的乔天,身负自悟的“本源武学”,终破关而出。  他的首要目的地,并非江湖,而是少林寺内,那片他度过了少年时光的禅房院落。他要去见玄苦大师,为这段缘法,做一个了结。

---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859/4376616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