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天龙八部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赵顼驾崩,其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幼主临朝,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旧党复起,朝局暗流涌动。北方大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日久,虽无大举南侵之意,然边境摩擦时有发生,山雨欲来风满楼。
十余年光阴,倏忽而过。
自武当山开宗立派,获封"护国道宗",得朝廷鼎力支持编纂《万寿道藏》以来,天下道门菁英汇聚,香火鼎盛,门人弟子络绎于途。武当山俨然已成为与千年少林并驾齐驱的武林泰山北斗,声威日隆。
其间,丐帮帮主汪剑通因旧伤复发,加之年事已高,于三年前溘然长逝。临终前,他于众长老面前,亲将打狗棒传于乔峰,遗命其接任帮主之位。彼时乔峰年方二十有八,却已在江湖中闯下赫赫威名,更因屡屡挫败辽国南下刺探的尖兵、调解宋辽边境纷争而声望卓著,丐帮上下,无不钦服。唯令人唏嘘者,这十余年间,乔峰恪尽职守,奔波于帮务与边境之间,竟再无暇与远在武当的兄长乔天一见,兄弟二人,仅凭书信往来,互报平安。
武当山上,掌门乔天于五年前将俗务交由苏星河、余婆婆等人打理,自身飘然下山,云游天下,参悟大道,踪迹缥缈难寻。临行前,他力排众议,亲自指定了一位青年为"少掌门",代掌门户日常。此人名唤黄裳,时年二十一岁,乃是一介饱读诗书、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于道经典籍之钻研,堪称痴迷,却对拳脚武功毫无兴趣。
武当后山 · 听松阁
"哼!"一声冰冷的冷哼打破宁静。巫行云红衣如血,立于窗前,目光如刀般刮过那个正捧着一卷《南华真经》读得如痴如醉的青衫身影。"看看这小子!天儿当年单枪匹马开创武当基业,武功智谋,何等英雄!怎么就选了这么个怂货做接班人?整日只知之乎者也,百无一用是书生!若遇外敌,莫非要用口水淹死对方不成?"
轮椅上的无崖子此刻却已能凭借自身之力缓缓站起,身姿挺拔,气度不减当年。薛慕华以黑玉断续膏为主,辅以灵鹫宫与逍遥派珍藏的奇药,历时数年,终将他断裂的经脉与骨骼续接复原。他听着师姐的怒斥,无奈一笑,劝慰道:"师姐息怒。天儿选他,或因其道心纯粹,慧根深种。治理门派,未必全靠武力。"
"纯粹?慧根?"巫行云柳眉倒竖,"在这弱肉强食的江湖,没有实力,再多的道理也是空谈!我看他就是块榆木疙瘩!"她越说越气,若非无崖子在场,几乎要出手试试这"榆木疙瘩"是否真的刀枪不入。
阁外,黄裳对师伯祖的怒斥恍若未闻,完全沉浸在"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的意境之中,嘴角那抹恬淡的微笑始终未变。
江南 · 太湖古道
烟波浩渺的太湖畔,古道上缓缓行来两人。
走在前面的一位少女,约莫十八、九岁年纪,身姿窈窕,面容清丽绝俗,宛如空谷幽兰。她背负一张以古木为身、冰蚕丝为弦的七弦古琴,琴身斑驳,隐现雷纹,步履间带着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飘渺之气。
紧随其后的是一名青年男子,年纪稍长,约二十出头,面容俊朗,眉宇间却带着几分疏狂与不羁。他腰间随意悬着一柄连鞘长剑,剑鞘古朴无华,但若有高手在此,必能感受到鞘中隐隐透出的锋锐之气。
"师兄,"那背琴少女回头,声音清冷如玉磬相击,"听闻此次将这最后一件差事办妥,师尊便会带我们回武当山了。"她语气平淡,但眼底深处仍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随即又道:"还听说,我们尚有一位大师兄,名为黄裳,是师尊亲定的少掌门。"
那被称作师兄的佩剑青年,闻言咧嘴一笑,带着几分玩世不恭:"夭夭师妹,总算要回山了!这几年跟着师尊东奔西跑,可是见识了不少'热闹'。"他拍了拍腰间的长剑,"至于那位黄裳大师兄…嘿,能让师尊如此看重,想必有过人之处。我金吒倒真想快点见识见识,是他厉害,还是我的'青霜'剑利!"
夭夭微微蹙眉,轻纱下的目光扫过金吒:"师尊既作安排,必有深意。师兄莫要妄动争胜之念,误了正事。"
金吒浑不在意地摆摆手,笑道:"知道啦,师妹!我自有分寸。"说着,他指尖轻弹剑鞘,发出一声清鸣,"有你这'九霄环佩'琴音助阵,加上我的青霜剑,天下何处去不得?"
两人不再多言,身影在江南的蒙蒙烟雨中渐行渐远,走向他们未知的,却注定波澜壮阔的未来。
天龙八部新篇章,正随着这些新旧人物的命运轨迹,缓缓铺陈开来。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859/4376611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