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崽崽入学
不管外界怎么猜测,小河村庆功宴的狂欢劲儿过去了,硝烟散尽,日子总归要回到正轨,而且得朝着更好的方向奔。萧战脑子里那根弦一直绷着,下一个要狠抓的重点,就是教育——这帮小崽子的将来,可不能像他们父辈一样,只会抡锄头、挥刀子,那不成!
学堂是早就趁着农闲盖好了的,结实的黄土墙,厚实的茅草顶,里面摆着村里木匠新打的、还带着木头清香的简陋桌椅。虽然看着朴素,但窗户开得大,屋里头宽敞又亮堂。先生也是现成的,就是流民里那个姓王的老童生,五十多岁的年纪,背有点驼,学问不算多高深,考了一辈子连个秀才也没捞着,但教这帮泥猴子开蒙认字、学点基础的算数,那是绰绰有余了。
萧战站在祠堂前的高台上,对着下面黑压压一片的村民,扯开了嗓门宣布:“都听好了!从明儿个起,咱们小河村学堂,正式开课!所有到了年纪的娃崽,管他是带把的还是不带把的,有一个算一个,全给老子滚去上学!学费,全免!笔墨纸砚这些零碎,村里出钱!谁家要是敢把娃藏家里不让来,老子带兵上门去请!”
这道命令一下,大部分人家都是欢天喜地,尤其是那些刚安顿下来的流民家庭,简直觉得是天上掉馅饼的大恩德,扯着孩子千恩万谢。但也有那脑子转不过弯、守着老规矩不撒手的。
村里几个辈分高、胡子都白了的老头,以李老栓他爹为首,拄着磨得油光水滑的拐棍,颤巍巍地找到了正在校场督促保安团操练的萧战。
“萧团长啊,”李老爷子辈分高,在这小河村说话向来有分量,他清了清嗓子,说话也直接,“您这让男娃上学,是天经地义,咱们举双手赞成!娃们读了书,识了字,将来说不定能考个功名,那也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可这女娃子……” 他顿了顿拐棍,脸上露出不赞同的神色,“俗话说得好,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她们抛头露面去学堂,跟一群男娃子混坐在一起,叽叽喳喳,成何体统啊?这以后……名声还要不要了?还怎么找婆家?”
萧战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出,这帮老古董的思想,不是一天两天能拧过来的。他也不生气,反而笑呵呵地请几位老爷子在校场边的石磙子上坐下,亲自给他们倒了碗凉白开,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几位老爷子,都是为村子好,为娃们好,我懂。那我问问你们,你们觉着,咱们小河村现在,最缺的是啥?”
“缺啥?”另一个老爷子抢着回答,“那还用说,缺粮缺钱呗!穷得叮当响!”
“不对!”萧战摇摇头,伸出一根手指晃了晃,“老爷子,您看得浅了。咱们现在,最缺的不是那些死物,是明白人!是能干事、会干事的人!光靠我们这些大老粗,抡着刀片子打打杀杀,能杀出个太平盛世,能让咱们村一直富下去吗?不行!”
他指着校场外那些正在忙碌的人群——整理农具的,清点物资的,搬运货物的——声音提高了几分:“你们看!咱们现在,要种好新开垦的梯田,要记账算收支,要管着越来越复杂的物资分配,要跟外面来的商人打交道签文书……哪一样,离得开认字算数?男娃要学,女娃就不用了?老爷子您想想,大丫那丫头,多灵性,多细心?要是读了书,认了字,将来帮村里管个仓库,记个账目,是不是比很多毛手毛脚、丢三落四的小子强得多?再说了,”
萧战说到这里,压低了声音,身体往前倾了倾,摆出一副推心置腹、掏心窝子的架势:“老爷子,您再往长远里想想。将来咱们保安团的弟兄,立了功,攒了家底,总要娶媳妇生孩子吧?您是希望他们娶个一字不识、只会围着锅台转、眼皮子浅的傻姑娘好,还是娶个能写会算、能帮着持家、甚至能教育下一代的明白姑娘好?这有文化的娘,教出来的娃,那脑瓜子能一样吗?起点就高出一大截啊!这可是为了咱们小河村子孙后代的根基和前程着想啊!是百年大计!”
几个老爷子被萧战这一套“长远发展论”和“优生优育观”给绕晕了,一个个拧着眉头,捋着胡子,仔细咂摸着这话里的滋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以前只想着女娃是别人家的人,赔钱货,读书浪费。可要是真像萧团长说的,女娃读书是为了将来能当好家、教好娃,惠及的是整个小河村的未来……这账,好像就得另算了?
李老爷子眯着眼琢磨了半天,手里的拐棍在地上无意识地划拉着,最终叹了口气,像是放下了什么沉重的包袱:“罢了罢了,萧团长,是咱们这些老古董眼光短浅,跟不上趟了。你看得远,想得周全。上学,都上学!男娃女娃,都去!谁再敢嚼舌根,老子第一个拿拐棍抽他!”
搞定了这帮老顽固,事情就顺畅了。萧战顺便把狗娃、二狗、大丫、三娃、四丫这几个他看着顺眼的小崽子叫到跟前,挨个拍了拍脑门:“你们这帮小兔崽子,以前叫个二狗、大丫也就算了,如今是读书人了,得起个正经大名!嗯……二狗,以后就叫萧承志!继承志向!三娃,叫萧远航!志存高远!大丫,叫萧文瑾!文雅如玉!四丫,叫萧文瑜!美玉的光彩!五宝还小,先叫着,大名以后再说!都给老子记牢了!以后在学堂,先生叫大名,得应声!”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早晨,小河村学堂正式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萧承志(二狗)、萧远航(三娃)、萧文瑾(大丫)、萧文瑜(四丫),还有村里其他几十个半大孩子,无论男女,都成为了第一批端坐课堂的学生。王老先生穿着唯一一件浆洗得发白、却熨烫得一丝不苟的长衫,激动得手指微微发抖,拿着戒尺,开始了第一课:“人—之—初—,性—本—善—……”
与此同时,萧战也没忘了“武”的一面。他立下规矩,所有入学的孩子,每天下午文化课结束后,必须接受一个时辰的军事基础训练,由保安团里挑出来的、耐心好些的教官负责。内容也不复杂,就是站队列、整齐报数、围着村子跑步,再教点简单的拳脚功夫,甚至辨认方向、野外找水这些保命的小技能。用萧战的话说,吼得整个校场都能听见:“文化要学,脑子不能空!身子骨更不能弱!谁他娘的敢给老子读成手无缚鸡之力的酸秀才,老子把他吊起来用皮带蘸凉水抽!咱小河村的娃,以后走出去,要的就是文武双全的范儿!”
于是,每天下午,都能看到一群小豆丁,穿着打补丁的短褂,在教官“一二一”的口令下,跑得满头大汗,小脸通红,却也有模有样。看着学堂里那稚嫩却认真的读书声,以及操场上那虽然歪歪扭扭却充满朝气的跑步队伍,萧战背着手,满意地点点头,心里那点关于未来的蓝图,似乎又清晰扎实了几分。这才是一个村子,可持续发展的正道!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857/4377049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