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口碑发酵
光靠营销吹牛逼,故事编得再玄乎,那也只能忽悠一时。要想细水长流,把牌子立得住,东西本身也得过硬,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幸运的是,“萧氏商行”出的货,质量确实对得起那离谱的价格和萧战编出来的玄乎故事,这实实在在的口碑效应,开始自发地疯狂发酵,比萧战预想的还要猛烈。
青州府,家大业大的刘富商,年轻时走南闯北,风餐露宿,落下个老寒腿的毛病,几十年了,一到阴天下雨,那骨头缝里就跟有无数根针在扎似的,疼得钻心,彻夜难眠。寻遍了南北名医,药吃了无数,偏方试了更多,银子花得跟流水似的,却始终没啥好法子,几乎成了块心病。后来,他托了好几层关系,又花了令人咋舌的重金,才好不容易弄来两瓶“御泉回春酒”,本是死马当活马医,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这酒喝了不到半个月,那纠缠了他二十多年的老寒腿,居然明显好转!赶上个阴天,虽然还有些酸胀,但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疼得下不了地了!刘富商激动得老泪纵横,逢人便说,见人就夸:“神酒!真是神酒啊!萧氏商行,救苦救难活菩萨!” 他不仅自己成了“御泉回春酒”最忠实的拥趸,常年订购,还极力向生意场上的朋友、往来的客户推荐,拍着胸脯保证:“信我的,这酒,值!”
隔壁县的吴地主,家里有几百亩上好的水浇地,是县里有名的田舍翁。以前用的都是附近铁匠铺打的锄头、镰刀,又笨重又不耐用,干活累人不说,还容易卷刃、崩口,一不小心就把庄稼杆子给磕坏了,看着就心疼。后来听说“龙渊阁”也出农具(萧战也没忘记底层市场,只是包装和故事没那么玄乎,主打一个结实耐用),价格比普通农具贵上好几倍,他一开始也直嘬牙花子。但架不住好奇,还是咬牙换了一批“龙渊阁”出品的锄头和镰刀。这一用,可就再也回不去了!发现这农具轻便、锋利又结实得吓人!原本需要五六个长工干上五六天的农活,现在四五天就利索完了,而且因为工具又快又好用,收割时对庄稼杆子的损伤也小了很多,无形中又增加了收成。吴地主掰着手指头仔细一算账,这农具贵是贵点,但省人工、增产量、减损耗,长远看,太他娘的划算了!他立刻就成了“龙渊阁”农具的忠实用户,还把相熟的地主都拉了过来,唾沫横飞地安利:“老张,老王,听我的,换‘龙渊阁’的!谁用谁知道,那叫一个顺手!耽误一季收成,亏的可不是这点工具钱!”
州府里,某位布政使大人的夫人,在一次官眷聚会上,偶然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平安福篓”去装针线杂物。那福篓编织工艺极其精巧,花纹别致(萧战根据系统知识里现代审美捣鼓出的新款式),再加上“深山灵竹、祈福平安”的玄妙寓意,立刻引来了其他贵妇的围观和羡慕。“哟,姐姐这篮子真别致!”“是呀,看着就清爽,在哪家铺子买的?” 很快,拥有一个“萧氏”出品的竹编工艺品,就成了官家夫人、富家小姐圈子里的一种时尚,是品味和身份的象征。你要是聚会时还提着个普通竹篮或者木盒,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玩意儿,简直成了古代版的LV包包,虽然不装金银,但装的是格调!
药酒治顽疾,农具增效益,工艺品显身份…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通过庞大的商路网络一传十、十传百,“萧家货”的名声越来越响,彻底坐实了“品质与身份象征”的标签。财富如同滚雪球般涌入小河村,萧战现在每天最发愁的,已经不是怎么赚钱,而是怎么把赚来的雪花白银藏好…哦不,是有效利用起来。他大手一挥,启动“新农村建设计划”,先解决住房问题,每家每户,起三间敞亮的青砖大瓦房!
消息传出,小河村彻底沸腾了,村民们高兴得嗷嗷叫,干活更有劲了,对萧战更是死心塌地。而那帮被俘虏的土匪,现在天天在工地上搬砖和泥、垒墙盖瓦,累是累了点,但管饱饭,还有工钱拿。等盖完这些房子,估计个个都能成手艺不错的泥瓦匠、木匠了。萧战摸着下巴琢磨:“等这批房子盖完,这帮家伙说不定还能组个专业的建筑队,以后出去接活儿,又是一条财路…”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857/4377048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