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军工雏形
官升营尉,手底下能管五百号抄家伙就能上的汉子,萧战的自主权那真是打着滚地往上翻!他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事事都得看上官脸色,小打小闹了。他脑子里那个“搞个大新闻”的念头,如同野草般疯长起来。他决心要整合手头所有能用的资源,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能持续“下金蛋”的体系。在他看来,这玩意儿,可比单纯带着人嗷嗷叫去砍狼崽子脑袋重要多了!砍脑袋是一锤子买卖,而这体系,是细水长流,是根基!
他首先把目光投向了远在青州、绝对忠诚可靠的大本营——小河村。他通过那条加密了又加密的渠道,给留守小河村、负责打理一摊子事的赵疤脸,去了封厚得像本书的长信。
信里没那么多虚头巴脑的问候,开门见山,核心意思就一个:老赵,别鼓捣那些普通铁锅、锄头了!立刻、马上,给老子成立“龙渊工坊”,脱离低端市场,专攻“想象力”产品!走高端、定制、黑科技路线!
他把脑子里那些来自系统的、零零碎碎、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比如弹簧有什么用(减震、储能)、齿轮怎么传动省力又高效、简易的瞄准具大概是啥原理,再结合自己这几个月打仗砍人总结出来的实际需求,用他那狗爬一样的字迹,画了些歪歪扭扭、除了他自己没人能完全看懂的“概念草图”。
信里嘱咐赵疤脸,就照着这些“草图”,带着最早那批核心工匠,给老子往死里研究!什么“神机弩”(要求能连发,射速要快,故障率…嗯,暂时可以高点,慢慢改进)、什么“破甲锥”(要又细又长又硬,专门捅穿狼崽子那厚皮甲的)、什么“明光铠”简化版(要在保证防护的前提下,尽可能轻便灵活,不能影响弟兄们砍人)……总之,思路要放开,怎么牛逼怎么来,怎么实用怎么搞!不怕失败,不怕浪费材料,就怕你们不敢想!小河村,就是他萧战最核心、最隐秘的研发基地和人才摇篮!
搞定了“研发端”,萧战开始在军队体系内部发力。他以“为麾下‘锋矢营’换装新式军械,试验新装备以提高整体战斗力,同时为边军积累制械经验、节省军费开支”等一系列冠冕堂皇的理由,向上官李振和对他欣赏有加的太守赵文康,递交了一份措辞严谨、理由充分的报告,申请在军营旁边划一块闲散地,建一个直属他管辖的“军械修缮所”。
报告里,他把这“修缮所”吹得天花乱坠,什么“提升战力”、“节省军费”、“培养工匠”、“积累经验”……反正什么好听说什么。赵文康正对他青睐有加,李振又是铁杆支持者,两人大笔一挥,准了!还特意批了点启动经费。
于是,一个挂着“锋矢营军械修缮所”牌子、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大院子,就在军营旁边立了起来。明面上,这里干的是修理破损刀枪、维护弓弩、打打马掌之类的杂活。可暗地里,这里别有洞天!
萧战利用军队的渠道和营尉的身份,开始大批量、低成本地采购那些官方严格管制的战略物资——上好的铁矿石、焦炭、煤炭、皮革、牛筋等等。采购量远远超出一个营的正常消耗。
这些优质原料,一部分最顶尖的,被他想办法,比如借着“运送破损兵器回炉”的名义,或者利用往来商队的掩护,偷偷地、分批地运回了小河村,支援那边的“龙渊工坊”进行高端研发。
剩下的原料,则在这个“修缮所”里,由他信任的工匠(有时赵疤脸也会找个由头,偷偷过来进行“技术指导”)带领着从流民中招募来的、身家清白的工匠学徒,开动那些经过萧战“魔改”的、效率更高的水力锤、鼓风机等设备,开足马力,流水线作业,批量生产制式的横刀、长矛头、三棱箭簇等军械。
生产出来的好东西,自然是优先供应他自己那五百人的“锋矢营”,把他手下那群小子,从头顶的铁盔到脚下的战靴,全都武装到了牙齿!那装备水平,看得其他营的军官眼睛发红,跟得了红眼病似的。
用不完的存货怎么办?嘿嘿,萧战有的是办法。他以“友情价”、“内部支援价”,悄悄地、少量地“援助”给李振直辖的部队,或者其他关系处得好的营尉。这样一来,既赚了人情,扩大了在军中的影响力,卖装备收回来的钱又能填补一部分采购原料的窟窿,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内循环”。军队的订单和稳定的原料渠道,让他这军工生产迅速形成了规模和成本优势,再也不是以前在小河村那种小打小闹的作坊模式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资金和情报支持,则完全依赖于苏晚清掌舵的、如今已枝繁叶茂的龙渊阁商业网络。
青州乃至各地大城的龙渊阁分号,在苏晚清这个商业奇才的精心打理下,简直成了下金蛋的母鸡,而且是一窝一窝地下!高端奢侈品路线走得那叫一个稳,限量款的珠刀具、特供的“回春酒”,其实就是勾兑了药材的普通酒,但口感绝佳,还有轻微滋养效果,利润高得吓死人,专门收割那些有钱没处花的达官显贵、豪商巨贾。
这些赚来的巨额金银,通过王掌柜经营的、看似普通的商队作为掩护,通过隐秘渠道,源源不断地变成萧战在军中打点上下关系、赏赐手下弟兄、支持小河村研发和“修缮所”生产的“活动经费”。没有这棵摇钱树,他萧战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玩不转这烧钱的游戏。
中端产品,如质量远超同行、经久耐用的铁锅、农具、民用刀具等,行销各地,深入寻常百姓家。这些生意不仅赚钱,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合法的物流和商情网络,能巧妙地掩盖某些特殊原料(如制作弓弩用的牛筋、角材,炼制精钢所需的特殊矿石等)的采购和流向。
至于低端的麻布、粮食生意,则能有效收拢安置流民,维持社会稳定(这算是间接给萧战积德了),而且这些人流复杂,里面发展几个外围眼线,或者关键时刻能动员起来的劳动力,简直不要太容易。
某个刚被招募进“修缮所”、吃饱了饭的流民工匠,一边抡锤子一边心里念叨:萧营尉真是活菩萨啊!要不是他给口饭吃,俺一家老小早就饿死了!以后俺这条命就是萧营尉的!他让俺打啥俺就打啥!
某个刚被萧战用新式腰刀和足额饷银收服的“锋矢营”士兵,摸着怀里刚发的饷银,激动得睡不着:俺滴娘诶!跟着萧营尉真是跟对人了!家伙事儿是顶好的,顿顿能见着荤腥,饷银还他妈从不克扣!比在老王那个抠门营尉手下强太多了!以后萧营尉指哪儿俺打哪儿!刀山火海也敢闯!
至此,一个以“小河村搞尖端研发、军队体系提供原料并负责中试和批量生产、龙渊阁商业网络提供资金与情报支持”的三位一体闭环,算是被萧战初步捣鼓出来了。他在北疆边军中的地位,不再仅仅依赖于砍人脑袋挣军功,屁股后面有了更坚实、更庞大的后勤与财力支撑,底气足得能胸口碎大石!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857/4377045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